分享

札记 |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亮 @《为何你总是受伤》

 无益事 2021-11-01

图片来源于豆瓣

武志红2018年出了一本新书《为何你总是会受伤》,连忙入手。2016年的《巨婴国》,由于质量问题下架,众说纷纭。我也没有读过,也发表不了什么意见,有些惋惜。

最初读武志红的书——《为何家会伤人》,读完整个人都通畅。用书中的观点去解析自己身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有其存在发生的理由。

这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

弗洛伊德的摄影肖像

图片来源于wiki

回到《为何你总是会受伤》这本书,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全书186页,15万字,定价为49.8 RMB。

整体阅读感觉一般,相对于《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及格。

全书共三部分,分别是“与受伤的内心小孩对话”;“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标题起得很有感觉,但标题下的内容相对特别零散。

每个小标题其实都是一个完整的文章,私以为这每一文章都是武先生平时分析社会热点或是自己经历的个案的整理分析。

每篇文章都相对完整,而且文章标题也极为浓缩,点出了文章的精华。

但这些文章凑在一起就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尤其在全书读完回顾的时候体会地更为明显。

书中的观点不能说和前作雷同,但是也都是从父母,家庭关系出发,去认识心理问题。书中大多数的案例都是这样的套路,就会使得读者审美疲劳。但这也不是作者的问题。

本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就强调人格发展理论,强调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所经历的一切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

对于想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读者,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相对于枯燥的心理学书籍来说,武志红书中的案例便于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地理论。

心理学是一个谁都说不清的黑箱,这样就不会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斯金纳的行为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每个理论都可以解释同一现象。

在读《为何你总是受伤》过程中,有种强烈的念头,所有的社会热点除了武老师的这一种解读,还有没有另外的解读,

这种欲望伴随着我读完全书,我也在思考武老师有没有想过另外的解读呢?

这学期修读了《医学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流派有了相对系统的认识。但更重要的是得到一种观点——我们究竟为什么学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究竟有什么作用,我曾经认为,学习心理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从而更好地去帮助别人。

老师给我的观点是:对于普通人,心理学最大的作用是帮助自己,帮助自己在各种情景下和自己和解,更好地生活。

用这样地观点去读武志红老师的书,所有的案列与解读告诉的是:你在这种情景下该怎么办?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失控?

全书种对喜欢的是Part II的标题“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思来想去有两种解读:

越懂暗黑,越要相信光明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的到来

前者告诉我,在黑暗中,越要相信光明。内心要充满光明,即便再黑暗便也不怕。

后者告诉我,越懂得黑暗,就会知道黑暗总是暂时的,光明最终都会到来。黎明前的黑暗是最暗的。


札记  |  阅读像是旅行,每本书都是一个旅伴。有的难相处、有的风趣幽默、有的让你舍不得离开、有的希望能和他再次旅行……每次旅程结束,总要和旅伴告别,让每一封札记成为最好的告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