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子山考证笔记

 自取堂 2021-11-01

刘子山(1877~1948) 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掖县(今莱州)人。1898年来青谋生。初为德国人当仆人,学会德语,后给德商当翻译。1910年,在青独资开设永和福杂货行【福和永位于中山路西侧泰安路北段与肥城路交汇的拐角处 】,经营草帽辫,代销德国货。


次年,买下海西旧窑场,扩建成福和永窑场,专制洋式红色砖瓦,获利颇丰。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在青开设“扶桑官膏局”,走私贩卖鸦片烟膏。其顺势谋利,设立官膏店,承包、贩卖日本烟膏,一时暴发,并用所赚之财购地建房,迅速成为青岛最大的房地产商。1918年,开办东莱贸易行和永利汽车行,经营进口业务;同年,创办东莱银行,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次年,在天津、济南两地设分行。1923年,东莱银行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300 万元。在此前后,投资修筑潍县至烟台公路,创办烟潍汽车运输公司。并投资兴建东莱中学、孤儿院等。1924年,胶澳督办高恩洪倡办私立青岛大学,其为主要股东之一。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时,为规避麻烦,将太平路 37号大楼赠予国民党青岛市党部。1938年青岛沦陷后,避居天津法租界,后移居上海。1948年在上海去世。

1914年,他买下德国人办的红石崖窑厂,扩建成福和永窑场,专制洋式红色砖瓦,因产品适销对路,获利颇丰。而在做砖瓦前,刘子山一直跟大哥刘文山一起做木材生意。

刘子山是继罗伯特·卡普勒离开青岛后的又一名烧制红瓦之人。

在青岛城市化早期,曾有过延续使用青砖、黑瓦的模式,直到1901年租借地《城市规划》出台,明确规定此后建筑屋顶不再使用瓦楞铁,一概改用红色陶土瓦。由此奠定了青岛百余年的城市基调与色彩。那个时期的青岛,德国式的红色屋顶与高耸的塔楼高低相衬,错落有致,红砖取代了中国常见的青砖,建筑外墙以灰泥抹面后涂上明快的颜色——红色屋顶、黄色海滩、绿树、蓝天、碧海,五种颜色相协调,呈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异域情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