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详情

 ympympympympyy 2021-11-01

宋代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郭若虚

在他的《图画见闻志》中写道: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

则近不及古;

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

则古不及近。

南宋 佚名 《梨花鹦鹉图》

确实。纵观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宋代无疑是花鸟画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

在经过了秦晋时的萌芽期,

发展到唐代独立成科,

花鸟画终于在宋代

迎来了他的光辉时刻。

北宋 崔白《双喜图》

宋代人自上而下,都对花鸟画的创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据《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藏画见于著录的作品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两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两万余种,可见花鸟画创作在宋代的发展盛况。

北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在这种大背景下,花鸟画无论是技法,品格及艺术表现水平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尤其是视觉真实的写实花鸟画在宋代更是发展到了顶峰。

北宋 赵佶《五色鹦鹉图》

而以皇帝为首的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对于花鸟画的痴迷与钟情,更是将这一画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北宋 佚名 《麻雀图》

从目前存世的宋代花鸟画来看,虽然也有立轴、长卷等样式,但更多的还是咫尺幅度的册页,尺寸大多在30cm左右,亦称小品。册页尺幅虽小,但其蕴含的美学与哲思,并不亚于其他任何规格制式。

北宋 崔白 《柳荫戏鹅图》

宋代花鸟画的题材则相当广泛,狭义的花鸟画指花卉与飞禽,广义的花鸟画泛指的是各种动植物,蔬菜、瓜果、草虫、游鱼、猫兔、松鼠等,皆可入画。宋画小品可谓是把自然界的湖光山色、鸟语花香都集中在这尺幅大小的画面中,绘出了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南宋 牧溪 《孤禽图》

韩非子曾论画曰:“犬马难,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意思是画狗马之类的动物比较难,因为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而画鬼怪则比较容易,因为谁也没见过鬼魅是什么模样。可知把生活中熟悉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形之于笔并非易事。

南宋 吴炳 《出水芙蓉图》

比如这幅传为画家吴炳的作品,画家几乎是以照相机式的方式刻画了一朵近乎完美的荷花。图中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似乎使我们有以一花而见一池的错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也被表现得入木三分。

局部

花瓣的描绘技法类似“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

北宋 赵佶 《瑞鹤图》

提到宋画还有一个绕不开人的就是宋徽宗赵佶,他亲自主持画院,开设画学,并广集天下画士名手,这使得北宋的花鸟画创作日趋繁荣,可以说是他把宋代花鸟绘画推上了高峰。

北宋 赵佶《芙蓉锦鸡图》

在花鸟画的创作上,宋徽宗崇尚格法,重视内修,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热衷于客观地描绘事物,追求自然生动的艺术意境。

北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

这幅《梅花绣眼图》简洁雅致,仅折枝一丛,绣眼一只,却绘出生动的自然世界一角。斜横交错的树枝,状若娇羞和欲展未开的梅花,轻巧灵动的山鸟都被宋徽宗舒展自如的笔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宋 李安忠 《竹鸠图》

宋代以花鸟画著名的画家很多。其中的李迪、李安忠、林椿等人,甚至以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鸟类,或某一种花果。他们不断的观察研究,用“格物”的精神,为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留下最美丽的神态。

南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

此图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以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突出描绘了枝叶、果实的色彩和禽鸟的情态,大不盈尺却美轮美奂。在饱满丰硕的果实和小鸟怡然自得的鸣唱中,画外的情趣、诗意与画意相结合,加强了花鸟画借物抒情的意蕴,令人赏心悦目。

北宋 赵佶 《池塘秋晚图》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宋 扬无咎《香雪魂图》

宋人以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

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

以高妙的笔法借物寓心,

在咫尺之间,

绘出了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绝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