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宝康·写影评的年月

 新用户24030ygV 2021-11-01

整理旧书刊,忽然翻出一本获奖证书,打开一看,是2000年的全国影评征文比赛获奖证书,我的一篇《传奇爱情和民族命运》的影评获得了新中国50周年全国优秀影片影评征文三等奖。20年过去了,当时写了些什么,已经不再知晓,喜欢爬格子的我,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想到就写,写了就去投稿(不像现在战战兢兢基本不敢报刊投稿了,当然投了也没用),几十年来写过不少各种文字,参加过不少的征文比赛,也曾有一些获奖的。不过,就征文比赛的正规和级别来说,这由广电总局和总政治部举办的全国影评征文比赛算得上是高大上的。看着这大大的、盖着红红印章的获奖证书,不禁让我回想起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自己热爱看电影、写影评的年月。

19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前20年基本上都与文化沾点边,所以,我与电影多有接触,加上此前在乡村最好的娱乐生活也就是赶来赶去看电影,上大学期间也经常去附近的露天电影场看电影,有时有点感触,也就写起了影评。其实,建国后到上世纪末,大多数普通人最主要的文娱生活也就是看电影,所以影响深远。在1980年代,绍兴城里的鲁迅电影院、孑民(东风)电影院以及绍兴剧院、人民剧院、大会堂,加上后来奥斯卡影院看电影,一直是大家很热衷的,很有面子的事。而绍兴日报、晚报和内部发行的绍兴广播电视周报等也经常刊发影评文章。记得当年电影院有自己的影评小组,市里有影评协会,绍兴师专(后来的文理学院)也有不少影评组织,并且活动不少。也正因为如此,写影评的人也相当活跃,而且出了好几位有影响的作者,如第二医院的王传中、电影公司的王春灿、市委党校的鲁兰洲等,不时有影评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在各级影评比赛获奖,有的还出版了影评集。

为了鼓励和方便影评人员多写影评,电影公司还印发证件,部分重点影评作者可以凭此在市里的各家电影院免费看电影,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福利,让我深感荣幸。因此,看电影,写影评,是我当年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且乐此不疲,干劲十足,不但经常写,还向各级相关报刊投稿,除了本地的外,还有省里的《电影评介》、外地和全国的《电影创作》《电影文学》《电影艺术》等等,并且还先后有影评文章得以发表。再就是积极参加各级影评征文比赛,也有幸先后获得过一些奖。不过,那时的评奖,没有像眼下那样,一二三等奖之后竟然还有优秀奖等等,让人根本搞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奖,也没有什么赞助单位,更没有评奖中的各种猫腻。所以,在我,只是简单地看电影,认真地写影评,积极地参加征文,现在回想,似乎蛮有意义,很是让人怀念和神往那写影评的年月。

而今,看电影的人依然有,但似乎社交功能占了不少成分。而写影评的则越来越少了。据介绍,绍兴大学生影评比赛在停了两年后,又开始继续举办了,但不少是学校要求完成任务才写的,甚至还有从网上抄来应付的,让人不知说什么好。是的,认真写影评似乎已是遥远的事,即使我自己,也已经很久不写影评了。虽然,依然有电影很红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