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现在时 | 孙睿:生活会让我在特殊瞬间有各种新鲜的感受

 寻梦向天歌 2021-11-01

作家现在时

今日推荐《小说月报》2021年第11期封二专栏“作家现在时”孙睿访谈。

图片

孙睿,作家、编剧、导演,1980年生,祖籍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毕业。2004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草样年华》《我是你儿子》《背光而生》等长篇小说,多部被《当代·长篇小说选刊》选载。2018年起开始发表中短篇小说,多次被选刊选载并入选各种年选。导演作品《我的青春有个你》于2021年9月在全国公映。

Q:小说月报                                A:孙睿

Q

请您描述一下手头刚刚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作品。

A:刚刚写完一个短篇小说,是参加《收获》APP举办的“文学无界”大赛的参赛稿,有命题。自打高考结束后,再没写过命题作文,这回对命题创作有了新感受。有时候命题并不会限制创作,相反,还能激发创作,帮你把“素材库”里一些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启发、捋顺思路。这篇小说的初稿一万四千字,太长了,删成一万字发给编辑。减掉四千字,让我对短篇小说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删掉的那四千字,也不觉得很累赘。甚至觉得两万字以内的短篇小说,可以分为长短篇和短短篇两种,这两种小说字数可能差一半,质地很不一样,对人物的刻画、对叙事的要求挺不一样的,真不能说短篇是越短越好。

Q

您开始小说创作的动力或者灵感来源于哪里?

A:生活加想象。生活会让我在特殊瞬间有各种新鲜的感受,我不能对这些感受视而不见,有时候,会让自己停止下来——比如走着走着突然不走了,或坐在路边,或就近找个咖啡馆,如果是饭点,就随便走进一家小馆,点瓶啤酒——把刚才让我产生强烈情绪的事情在脑子里过一过,这时候想象力也开始运作,也许不会立即吃透,但至少等跟它的化学反应平息了,再暂时结束重新进入日常世俗生活。有时候在琢磨的过程中,当下就能决定它是否可以变成小说。

Q

自己作品中有哪一部,因为创作过程之难忘,让您对其有特殊的感情?

A:第一部作品《草样年华》。那是二十年前,我正在工科院校上大学,即将毕业,不喜欢所学专业,想去当记者,愁于没有文科毕业证,为了证明有文字能力,就写起小说。当时还忙于补考,得把学分修完才有毕业证,二十万字就写在复习试卷的背面,小说一共四章,最后变成四摞试卷,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正准备考研呢。那时候对写作没有概念,完全是胡写,但对未来满怀憧憬,每天如果能写上三千字,觉得这一天特有意义。后来这本书也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一个理工男变成专职作家。现在越来越“会写”了,也有了“完成度”的概念,但是当初下笔时的那种新鲜感不复存在,创作完成后的欣喜感也减弱了。我想那个时候就是破土而出的瞬间吧,现在的每次创作则是破土而出后藤蔓的自然生长而已。 

Q

除了写作之外,您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音乐才华。音乐比小说更直接,更接近本质,也更抽象,但技术门槛也更高。除了吹口哨,最简单的可能就是打鼓了,女儿学的时候,我也会跟着学。事实证明,在这方面我比较愚钝,所以希望拥有这种才华。

图片

小说月报微信专稿

图片
图片

目录

中篇小说

杨    方            澳大利亚舅舅

(选自《青年文学》2021年第9期)

林    森            唯水年轻

(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10期)

肖江虹            南方口音

(选自《收获》2021年第5期)

朱朝敏            分心木 

(选自《花城》2021年第5期)

文清丽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选自《长江文艺》2021年第9期)

短篇小说

蔡    东            日光照亮北斗

(选自《江南》2021年第5期)

李    浩            冲动                

(选自《天涯》2021年第5期)

石一枫            半张脸

(选自《野草》2021年第5期)

郑    朋            火山边缘

(选自《芙蓉》2021年第5期)

王威廉            经年

(选自《山花》2021年第8期)

狄    青            白事会

(选自《鸭绿江》2021年第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