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州若瑟医院的前尘往事

 东江 2021-11-01

桥东黄家塘圣约瑟堂(拍摄:东江)

【按】桥东若瑟医院惨案旧址在现场有了相关介绍,让不少关心惠州历史的人感到欣慰。在西子家乡风情版,对若瑟医院的历史也有了更深入的交流。旅居海外的惠州游子循州不肖生网友热爱乡邦文化,近日在该版发了一篇《我崇敬的一位女性》的帖子,讲述了若瑟医院的一些往事。由于他在帖子后面讲述了不止一位女性的往事,所以在这里改了个标题,将他的帖子内容编辑于下,让有兴趣的朋友对若瑟医院有更多的了解。

毕灵雅神父(以下图片为“循州不肖生”网友提供)

圣若瑟堂和若瑟医院


意大利毕灵雅神父买下了清归善县衙後拆缷,用拆下的砖木建了一座两层高教堂後,由于教友可得到某些社会福利,信众多了起来。毕神父认为最能广传教义的方法,是发展慈善服务和建立新式西医院。

他的想法得到当时香港教友卢镜如(1864---1938)的大力支持,卢君家族乃顺德居港富商,其本人入教後做了神父。他慷慨赠给巨款,于1922年开始在惠州兴建若瑟医院主楼和一座大教堂,名”圣若瑟”堂。


医院开院後,院内大部分的医疗器械,都是教会在港澳筹款所购买。四十年代初有了自主的发电机和东江地区的第二部X光机,对骨伤和外科手术帮助巨大(第一部安装在河源的仁济医院)。

卢镜如神父

陳日多修女

 三十年代後期,自陳日多修女东来後,打破了惠州古谚“生仔无出仔乸死”的现实。


Sr. CHAN, Yat-To Maria SPB(陳日多修女), 16岁从业于香港宝血医院产科,21岁产科和护理科毕业。四十年代中主理惠州若瑟医院,将麻醉开刀取难产婴手术带进本地。2010 年 四 月 三 日 安 逝 於学医的 寶 血 醫 院 , 享 年 九 十 七 歲 。


陳日多修女战後1945年主理惠州若瑟医院至1952年後,她转为“新法接生员” 在院服务至六十年代中。後退居某偏远乡村。时农村医疗资源少,住地远近乡民有怀妊事,都会找修女检查,甚至在简陋的场所接生。


开放後的1984年她己经71岁了,香港教会派人欲将陈修女接回,但她愿继续在乡间服务自己专业,直到1993年因病才回到香港。2010 年 4 月 3 日在八十年前她授业的宝血医院息劳。

陈日多修女


杨秀兰修女

杨秀兰修女,祖籍惠阳,1902年香港出生。中学毕业後入教会医院工作(那时在教会医院工作必须入教)。21岁完成护理和医院管理学业。

二战後,香港教会派她驻惠州,任若瑟医院护士长(那时医院的名誉院长是毕神父,不在院内。护士长就相当于现在院长)。


1952年後退居某偏远乡间小教堂并为当地乡民作医疗服务。她在国内服务了45年。1993年被香港教会接回1997年息劳,享天年95岁。

杨秀兰修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