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世哲理】古文名篇《得失篇》

 老沔城人 2021-11-01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入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天下事一一责报,则必有大失所望之时,佛氏因果之说,不可尽信,亦有有因而无果者,忆苏子瞻诗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吾更为添数句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吾家自道光元年即处顺境,历三十余年均极平安。自咸丰年来,每遇得意之时,即有失意之事相随而去,壬子科,余典试江 西,请假归省,即闻先太夫人之讣。甲寅冬,余克武汉田家镇,声名鼎盛,腊月二十五甫奉黄马褂之赏,是夜即大败,衣服、文卷荡然无存。六年之冬、七年之春,兄弟三人督师于外,瑞州合围之时,气象甚好,旋即遭先大夫之丧。今年九弟克复吉安,誉望极隆,十月初七接到知府道衔谕旨,初十即有温 弟三河之变。此四事者,皆吉凶同域,忧喜并时,殊不可解。现在家中尚未妄动,妥慎之至!余在此则不免皇皇。所寄各处之信,皆言温 弟业经殉节,究欠妥慎,幸尚未入奏,将来拟俟湖北奏报后再行具疏也,家中亦俟奏报到日乃有举动。诸弟老成之见,贤于我矣。

    【译解】

    为国为公应当奋勉去做,争名逐利应当谦退;开创家业应当全力以赴,守成安乐应当谦退;出外与入相交往应当勉励去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应当谦退。天下的事情每件都要求回报,那一定会有大失所望的时候。佛教的因果报应的说法不能全部相信,也有有了原因但没有结果的事情。

    回忆苏轼的词有“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我更添了几句说:“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我家自道光元年以来都很顺利,三十多年来都很平安。自咸丰以来,每有得意之时,就有失意之事相随,壬子年科考,我在江 西主考,请假归省,就昕到先太夫人的讣告。甲寅年冬,我攻克武汉田家镇,声名鼎盛,腊月二十五日刚得到御赐黄马褂之赏,当夜就大败。衣服、文卷荡然无存。六年冬、七年春,兄弟三人在外率兵,瑞州合围,形势很好,转而就是先大夫去世,今年九弟攻克吉安,声誉极盛,十月初七接到加知府道员衔的圣旨,初十就有温弟三河之变。这四件事,全是吉凶同域,忧喜并时,真不可理解,现在家中还没有妄动,妥慎之至。我在这里不免终日惶惶,往各处发信都说温弟已经殉节,究竟有些欠妥。幸亏还未上奏,将来等湖北奏报之后再行上疏。家中也等奏报到来时再有所举动。诸弟见解老成持重,比我高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