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罗河之源:16.营救埃明帕夏

 科学声音 2021-11-01
上文说我们讲到戈登被英国政府选出来,去收拾苏丹的烂摊子。其实戈登自己也清楚,他就是英国的炮灰。但是戈登觉得自己在苏丹当地还是有点威望的。戈登在苏丹就做了两件主要的事情,一个是开发金矿,一个是废除奴隶贸易。所以有不少当地人对他印象还不错。但是也有一些人说戈登横征暴敛,是个残暴的统治者。反正就看你站在哪头吧。
反正戈登到了喀土穆以后。想尽办法安抚当地人。比如说减轻税赋,废除鞭刑和其他酷刑。把当地的部落首领找来,大家一起开会。但是当时马赫迪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有好几万人,人家是软硬不吃。戈登所有的安抚政策对马赫迪来讲,一点用都没有, 人家铁了心是要攻占喀土穆。

穿总督制服的戈登

戈登手下只有7000人, 虽然装备比马赫迪的军队好很多,但是人数差的太远。这种战争其实我们见怪不怪,类似美国在阿富汗的境遇吧。1884年3月份喀土穆就被马赫迪起义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戈登天天站在高处用望远镜看着城外,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英国政府能派来援军。他尽管想尽办法做了充足准备,比如说把喀土穆城里的人全都放出去,这样的话呢,城里就减少了很多张吃饭的嘴。还有就是加紧囤积粮食,这样的话他的军队还可以多支撑一段时间。
但是英国政府觉得,苏丹这个地方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只派了20人的特遣队去帮他,这简直是糊弄他。好在他在英国国内的威望非常高,经过舆论的渲染,英国老百姓也都知道了,英勇无畏的戈登将军在喀土穆被困,英国政府居然不肯发救兵去救他。真是良心大大地坏了。不得已,英国政府只能派了一支军队,到达埃及的开罗。但是英国政府并不想去救戈登,所以这支部队到了埃及以后是按兵不动,磨蹭了有半年之久。戈登实在支持不住了,派人向这支军队求援。这支军队的领导人也被戈登感动,决定抗命发兵去救戈登。

戈登面对起义军的长矛

其实戈登自己要离开喀土穆的话,他还是做得到的,但是戈登不想,他认为有损军人的荣誉。结果在援军到达两天之前。喀土穆被攻破。戈登从司令部出来,一手提着枪,一手提着马刀,砍倒了好几个马赫迪的士兵。不知道是谁扔出一只长矛刺中了戈登,戈登就这么阵亡了。后来刺杀戈登的这支长矛被保存到了北京的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这是苏丹人民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戈登那件御赐黄马褂则留在了喀土穆的博物馆里,成了人家苏丹的战利品。
戈登的死在英国的朝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为戈登的人气非常高。英国政府也不能忽视舆论的力量。接下来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了英国政府的面前。苏丹南部的赤道省现在与埃及已经完全被分隔开了,他们孤立无援。只能通过后面的乌干达传送一些消息,运送一些物资。但是欧洲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地可以说是犬牙交错。人家周围的人还巴不得看英国的笑话。所以不管是物资通道还是信息通道都不保险,随时有被切断的可能性。

默罕默德·埃明·帕夏

赤道省的省长叫埃明·帕夏。帕夏不是他的姓氏,只是一种封号,是对官员的尊称。他本来是个德国犹太人,他的家族皈依了新教,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基督徒。他是个语言天才,能说十几种语言。而且对动植物也非常熟悉,算是个博物学家,还寄了不少的标本给了伦敦的博物馆。
他本来是当医生的,后来遇到了戈登,戈登当时是赤道省的省长。于是他就成了赤道省的首席医疗官,戈登走了以后,由他继任了赤道省的省长。这么个人面对当前的形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戈登那种久经战阵的人都不好使,何况他。他最多能占领一些据点。外面就是反叛者的汪洋大海。
但是英国人知道了他的境遇以后立刻就被触动了敏感的神经,因为他的境遇和戈登非常相似。都是被起义军团团围住。就因为救援不力,英国已经损失了一个英雄戈登,不能再损失一个埃明。所以他在英国的朋友不想他步戈登的后尘,于是到处奔走呼吁要去救他。

当年的赤道省位于现在的南苏丹南部

但是英国政府觉得苏丹这个地方真是没什么甜头。帕夏此前也有好几次写信,希望英国政府能直接并吞赤道省。干脆就把赤道省变成英国人的殖民地算了。不要像现在这样,还连套了好几层马甲。现在这样算个啥?明明是英国军队,可是出兵的时候打的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旗子。理论上埃及是奥斯曼土耳其下属的行省,所以名义上英国人只是在帮着埃及行省的总督平叛。虽然英国看上去是给人帮忙的,但大事小情都是英国人说了算。人家埃及人任命的政府官员上上下下有一大帮英国人。这帮英国官员直接听命于伦敦。这都算哪一出啊?
但是英国政府这次铁了心不出兵了,因为上次出兵去救戈登,也没得什么好果子吃。所以埃明的朋友们就开始自己凑钱,自己组织救援队,好多普通的英国人也捐款捐物,支持组织探险队去救他。于是他们找到了斯坦利。深入到非洲内陆去找人,斯坦利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1886年的斯坦利已经45岁

不过那时候斯坦利还在帮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打工,理论上他算是利奥波德二世的人。所以斯坦利要去救援埃明·帕夏必须获得利奥波德二世的同意。你上着班呢,不能接私活对吧。
利奥波德二世还算是挺大方的。但是他有个要求,那就是斯坦利必须从刚果河流域进入非洲。然后沿着刚果河向北的支流,再到苏丹境内。这等于是绕了个大远路。当然国王陛下的的理由也很充分,现在周围的路都被当地人堵上了。周围德法两国的殖民地好像和英国人也不是那么友好,可能会在路上作梗。所以还是从刚果河这里走比较安全。可是这样走的话是舍近求远,时间上来不来得及呢。利奥波德拍胸脯保证。刚果河上的船只任由斯坦利调遣。现在刚果河上已经有不少的地方是可以走蒸汽船的。

曾经被斯坦利征用过的和平号蒸汽船

到1887年的1月份,斯坦利在伦敦进行探险准备。你可能想不通,这都过去好几年了。这救援队怎么磨蹭成这样?你不能以现在人的观点去揣摩那时候的人,那时候的交通实在是不太方便。那时候大家做事的节奏还没有这么快。
这事儿闹得也比较大,新闻界全都知道了。斯坦利明确表示这次是人道主义援助,而不是军事征服。斯坦利还向新闻界表示,帕夏是个好人,是个勇敢的军官,是个英勇的同胞,值得去救他。他们携带的装备只是为了提供安全。
但是这帮列强的话,真是不能相信。其实廖波德二世和斯坦利还有一个不肯向人说的心思,那就是扩大刚果自由邦的地盘。所以斯坦利才要走此前根本没走过的路线,如果真是救人的话,何必找这个麻烦?当然斯坦利也有话说,如果从刚果河坐船的话,少走500多里陆路。以往探险队遇上的最大麻烦就是人全跑光了。你要在地上走,这帮非洲人跑起来实在太方便了。现在大家全坐在船上,你想跑都没地儿跑。
所以按照斯坦利的计划是先去开罗,然后到桑吉巴尔找搬运工,然后坐船到非洲南部。然后从刚果河逆流而上。进入支流阿鲁维米河。通过阿鲁维米河,看看能不能到达艾伯特湖和赤道省。
现在埃明·帕夏应该就在艾伯特湖附近的一个据点里撑着呢,手下大概有几千士兵。还有当地的士绅,政府雇员和家属等等一大堆人呢。按照斯坦利的计划,赤道省的所有雇员和家属就从他们新开辟的这条路疏散出去。斯坦利和埃明以及埃明手下的士兵直接向东,去海边,前往桑给巴尔。大家都觉得的这事儿挺悬的。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埃明·帕夏呢?事后证明,这些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埃明不肯走,不过这是后话了。
斯坦利这回带着接近700人的探险队出发了,这支探险队可以说是历次非洲探险之中最豪华的一支了。临走前马克沁爵士还送了他们一支刚刚研发出来的机关枪。有了这东西,斯坦利他们心里就有底了。他们沿着刚果河逆流而上。但是让斯坦利哭笑不得的是,整个刚果河上的蒸汽船只有一艘能开。还是他亲自动手修好的,其他的船都坏了。利奥波德二世这个家伙说话不靠谱。没办法,就靠着这一艘船慢慢来回摆渡,把人都运过了斯坦利湖。

斯坦利的可拆分铁皮船

斯坦利把手下的人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原地等待。另一部分人跟他阿鲁维米河上游走。再往前就没办法走水路了。斯坦利他们带了一艘铁壳船,分成了12部分由人扛着。但是这艘船在刚果河的支流阿鲁维米河里不好使。道理很简单,一路上急流瀑布实在太多。
沿着阿鲁维米河往上游走,就进入了遮天蔽日的伊图里热带雨林。这一路上基本上见不到阳光,偶尔从树叶之间透出来一点点。他们还时不时遭到俾格米人的袭击。这些俾格米人都很矮,身高只有1米5左右。当地土著不断用毒箭射他们,所以他们损失惨重。更要命的是,食物越来越少。热带雨林里你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伊图里热带雨林

他们穿越这片热带雨林,足足花了5个月时间。最后的70天,他们失去了180个人。最后终于来到了阳光灿烂的大平原上,他们总算走出来了。但是在平原上他们也遭到当地人的袭击,这日子不是很好过。一直到1887年的12月13号,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路跌跌撞撞,来到了艾伯特湖的湖边。
到了湖边没有船。他们带的那艘铁壳船已经被留在森林里了。不得已,斯坦利还是翻回头去带人把那艘船找回来。但是不巧的是斯坦利自己得了急性胃炎,被用吊床抬着运回了艾伯特湖边。
埃明一年前就听说救援队出发了,现在听说他们到了艾伯特湖的附近安营扎寨,他就自己渡过艾伯特湖来找斯坦利。斯坦利一看这位埃明·帕夏,真是仪容整肃,脸上收拾得非常干净,衣着也很得体,一点没有狼狈的样子。而且还拿出了好多好东西来招待斯坦利,比如说香槟酒之类的。斯坦利看着差点鼻子都气歪了,这是谁救谁?

斯坦利见到埃明·帕夏

你别说埃明他们真的是挺有钱的,因为他们弄到了价值6万英镑的象牙。他们自己种地,自己盖了个小型纺纱厂,还盖了造船厂。埃明自己还时不时研究点鸟类和动物的标本,上上下下活得都挺滋润的。他们根本就不想走,觉得这个世外桃源真的挺舒服的。但是埃明他们缺乏枪支弹药。希望多给他们留下一点武器装备。斯坦利根本就不能答应。因为他们自己带的也不多。斯坦利还是希望埃明跟自己走,回欧洲。但是,斯坦利劝了埃明帕夏一个月也没能劝动,人家就是不走嘛。
为了带上此前留守在刚果的人员。斯坦利不得不走回头路,再次穿过了热带雨林,然后又带着500多人的大部队第3次穿越热带雨林,来和埃明·帕夏汇合。中间遇到的困难那就多了去了,很多人都死了。这是斯坦利非洲探险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爱德华湖(左)和乔治湖(右)

但是在这趟艰难的路途之中,斯坦利也是有收获的。他发现了一生中最后两个地理上的大发现,他从艾伯特湖的南岸出发,沿着塞姆利基河逆流而上,走了110公里,进入了一个不知名的湖泊。这个湖是没有名字的。斯坦利就用爱德华王子的名字命名,叫爱德华湖,这个湖比维多利亚湖和艾伯特湖小得多,旁边就是维龙加山脉,他们爬上维龙加山脉,一路采集了很多动植物标本,反正埃明·帕夏是博物学家,就由他来做分类和起名字吧。
天气终于放晴了。当地一年多达200多天下雨,毕竟这个地方地处热带。山顶永远是云遮雾绕,甚至是白茫茫一片。难得有个好天气。斯坦利他们一瞥之间突然看见远处有一座闪闪发光的白色雪山。斯坦利他们简直惊呆了,要知道这个地方离赤道很近。这么热的地方怎么会有雪山?

鲁文佐里山

这座山就是著名的鲁文佐里山,也就是传说中的月亮山,是传说中的尼罗河之源。这座山距离赤道只有48公里。但是因为它高度非常高,主峰有5100多米高,所以山顶积雪终年不化。
这座山是非洲第三高峰,仅次于乞力马扎罗和肯尼亚山。正因为当地地处热带雨林,充沛的降雨,就成了周边所有大河的水源。但是也导致人们一直无缘得见它的真面目,因为当地一年有200多天下雨。此前好多欧洲探险家已经到了附近,包括贝克夫妇,包括斯坦利自己,还有埃明·帕夏。但是都没能发现这座山。就因为天气实在太差了,不是雾气昭昭就是大雨滂沱。
反正斯坦利从见到埃明算起,来来回回几次穿越热带雨林。还有到爱德华湖以及鲁文佐里山去考察。前前后后花了一年的时间。这期间他又没有了埃明的消息。闹了半天埃明和他的助手因为手下造反被囚禁起来了。好不容易他们才逃出来,来和斯坦利汇合。先到了维多利亚湖最南端的一个英国人的传教据点,然后再去海边。
折腾到1890年,他们才来到了坦桑尼亚的巴加莫约,也就是到了海边了。大家都很高兴。结果埃明在接风宴席上喝多了。他以为落地窗是阳台大门,他想也不想一开窗户就直接就往前迈步,结果就从楼上摔下去了。不得已,他在医院里躺了好几个月。斯坦利也没工夫等他,就自己回了欧洲。
后来斯坦利回了英国,重新加入英国籍,成为英国人,还受封为贵族。而且获得了皇家地理学会的金质奖章。斯坦利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找个老婆把婚结了,然后安度晚年。在此之后,非洲的探险也就接近尾声了。
鲁文佐里山到底是不是尼罗河的源头呢?笼统的说当然可以算是。但是河流长度不是这么算的,其实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下次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