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陈皮“一地一味”基本是“胡说八道”,...

 深度视讯 2021-11-01
新会陈皮“一地一味”基本是“胡说八道”,当心商家用“山头茶”的概念营销陈皮
很多朋友问老李,是不是东甲皮的皮有花蜜味?梅江皮霸道?茶坑皮油多?天马大红最好?
抱歉,以上全是“谣言”,或者更直白说,那都是商家让你更好地掏腰包的套路罢了(如图一)。

如(图二)所示,图中的“三角型”半岛就是传统产区新会“会城镇”范围,也就是左边潭江、右边西江、南面是银洲湖的南海出海口,背靠圭峰山脉,这样独特的地貌,使冬季北方下来的风被遮挡,南边温润的太平洋水汽能够汇聚在新会这个平原,让新会数百年来都是盛产“柑橘”的地区。
传统的新会柑(茶枝柑)起源于新会的圭峰山脉,后被移植水田其品质更优,于是广被推崇。而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会陈皮的原材料新会柑的种植,都在(图二)范围的新会会城镇周边,一方面是由于柑橘跟水稻不同,其运输的体量大,丰产时间集中,所以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物流不通,所以柑农只会选择在城镇周边种植,也是方便摘果运输。
总的来说,上面的“产区”之所有知名,纯粹是因为早期的吃到了“头啖汤”——梅江出名是得益于“塞口围”作为新会柑橘外销的货运点;东甲得益于新会农科所柑橘种植基地;天马和茶坑的旅游资源(小鸟天堂、名人故居、陈皮村等旅游点)。
由于近年来新会乡村交通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几乎做到了条条乡村通小汽车的路,新会农民也不用骑着单车挑着扁担卖柑,几乎人手一辆运货的电动车,因此,柑橘的交易也变得便利。
老李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不管梅江还是东甲,三江还是双水,在新会大平原内符合水土条件的农田,都是一个“地理起源”(图三、图四),只要种植技术得当,一样可以出好皮。
当然,如果你问老李,网红产区“梅江”和十八线产区“大泽”的柑果有无差别?那肯定是有的,毕竟传统水田柑的种植和大泽的水土是差别的(土地价格的差别在10倍以上),但梅江、东甲、天马、茶坑等,本来就是一个产区相邻村的田地,即在同一个平原同一个水土,差别在哪里?就是果农种植的办法也是千差万别,这里是“种瓜得瓜”的结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