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不止杀功臣这么简单

 aaaaa11111 2021-11-01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越国灭吴后范蠡对文种说的话。

然而文种不听,最终死于勾践之手。

近三百年后,公元前197年,吕后和萧何诱杀韩信于长乐宫,灭三族。

吕雉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齐王、楚王、淮阴侯、大将军、左丞相。

刘邦杀韩信是因为韩信“功高盖主”,怕韩信造反吗?

是,也不全是。

我认为,原因要从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说起。

1、项羽灭秦后,成为天下共主。

项羽选择恢复分封制,称霸王,分封天下为十九王国。

项羽分封

可是由于诸王对项羽以自己的好恶分封不满,齐国田荣首先造反。

紧接着,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灭三秦,进入关中。随后东出函谷关与项羽争夺天下。

四年后,项羽的西楚如同秦帝国一样灰飞烟灭。

2、刘邦灭项后,继项羽成为天下共主。

刘邦的汉帝国选择分封制和郡县制一起实行。汉直接统治地区实行郡县制,然后分封天下为七王国,也就是七异姓王。

刘邦分封

此时刘邦面对的局面和四年前项羽面对的天下几乎一样。

3、刘邦的选择与项羽不同,项羽以为大功告成,可以衣锦还乡。但刘邦称帝后,依然对异姓王颇为忌惮。如果有人率先造反,刘邦很有可能就是第二个项羽。

汉初七异姓王

七国中,燕王臧荼首先造反,刘邦亲征,灭燕。

接下来,就是刘邦先动手了,韩信、英布、彭越三王首当其冲。最终除最弱的长沙王外,异姓王全部被灭。刘邦成功避免了项羽的结局,那么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呢?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4、灭异姓王后,刘邦与群臣订立“白马之盟”——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在原来异姓王的属地分封刘氏子孙为同姓王,仍然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应当说,刘邦意识到了封国的危害,但对同姓王的警惕性不够,从而造成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而刘邦的同姓封国要到汉武帝时的推恩令才得以解决,此后郡县制彻底代替分封制,成为此后两千年大一统的基本制度。

因此,刘邦时期是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过渡时期,杀韩信等异姓王是刘邦认识到了分封对于大一统的危害,所以为了避免汉王朝走项羽的老路,必须击杀异姓王。

5、汉之后,仍然有王朝恢复过分封制,

比如晋初的分封,最终导致“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华夏第一次衣冠南渡。

八王之乱

明初的分封,导致燕王朱棣造反,并成功登上帝位。

靖难之役

可见,分封制是中国进入大一统之前所采用的制度,而从秦始皇开始到汉武帝最终确立大一统格局,郡县制成了最终而唯一的选择。而分封的结局,必然天下大乱。

韩信的死是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但同样是分封制的牺牲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