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见喜鹊 || 作者 韩清泉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1-11-01

又见喜鹊

作者    ‖    韩清泉

作者简介:韩清泉,1968年生,男,汉族,会宁县柴门乡四十里铺社人,一位农民,农闲时会像候鸟一样去打工,酷爱诗偶而也写写小说,白银市作协会员,《北方作家》《甘肃农民报》《白银文学》等有零星诗歌小说发表。曾获全国诗歌大赛奖多次。把爱给了诗,亏欠了许多人。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快手与秦腔》《乡村舞蹈之我见》《会宁县博物馆在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开展各项庆祝活动》《社事》《会宁县第四幼儿园第二课堂之走进县博物馆》《被会宁遗忘了的教育家杨毓琦先生》《我钉鞋的明星朋友》《秦腔名家杨瑞霞的艺术之路》

站在路边等车去县城。由于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车辆稀少,人都宅家。偶有行人行色匆匆戴口罩一闪即逝。突然,传来“喳喳喳”的鸟叫声。我一惊,寻声望去。村东高高山上那棵歪脖子老榆树上,一晃一晃地停着三只喜鹊。我睁大眼睛仔细确认了一下,的确是喜鹊。那黑白分明的羽毛、那“喳喳喳”的叫声、那站在树枝上前后摇晃的姿势,仿佛接通了三十多年前的存在。我童年时的伙伴都不曾走远,因为你和他都在我心中。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经。汉皇刘秀逃难,为了摆脱士兵的追杀。一时无处藏身,见农田中一老农耕地。就急忙躺到犁沟中。马见了就用蹄子刨土往严实里盖了盖,骡子却叉开双腿撒了一泡尿,险些把马盖的土冲走。喜鹊站在树上高喊“那达哩!那达哩”(喜鹊的叫声就这样)。后来刘秀坐了天下,就封马为旱地里的一条龙、骡子为不生不养的蛮骡子、喜鹊为口吐蛋。那时我不知道这则故经的真正含义,只知道鸡的蛋是从屁股后面拉出来的。喜鹊嘴嘴那么小能吐出蛋吗?

于是怂恿小伙伴一起去掏喜鹊。喜鹊把窝搭在大树高高的枝头,伙伴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爬树。但人小胳膊短力量不足,一般爬到几尺高就溜下来了。真是上树难“上树难,磨破脬子缓三年”。有个伙伴叫小兵,大我们几个三岁,他是爬得最高的。越高树杆越细,还摆动大,小兵离喜鹊窝还有四五尺时,由于树杆摆动,他一慌就掉下来了。腿手都刺破了,当我们拉他起来时,他的腿一拐一瘸地。我看掏喜鹊无望,但总不甘心,经常到喜鹊窝下溜达仰望。

一次暴雨过后,我来到喜鹊窝下。见一只小喜鹊掉在地上,我急忙跑过去看,它却不飞,用手一拨,原来掉下来摔死了。我想起老人说喜鹊是益虫,碰了不好。便喊来小伙伴,一起围成半圈叽叽喳喳研究起来。小兵便把死喜鹊撑在手上,像大人放鹞子似的,威风凛凛吆喝着去吓麻雀。

喜鹊喳喳叫,亲人要来到。只要谁家门前树上落了喜鹊,便有亲戚来。我就盼望着喜鹊能落到我家树上,我家也有亲戚来,那小伙伴多么羡慕我。一天,我们几个扳响炮。我家树上喜鹊叫得欢,我们几个停下来,看着花喜鹊一晃一晃地鸣叫,真有亲戚来?我就一直瞅着我家的大门,生怕亲戚来了我还不知道。接近中午,一个人走进了我家。我急忙撒腿就跑,生怕错过什么。小伙伴们跟在我后面跑,到大门上不敢进去探着个小脑袋向里张望。我来到窑里,奶奶说这是你舅爷,快叫舅爷!我不好意思,左手抓着右手摇摆着身子,脸红脖子粗地憋了半天终于嘣出舅爷两个字,转身要跑,被舅爷一把拽住,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花纸纸包的东西放在我手心中,说:“过娃一个糖吃去”!我就跑出窑洞,双手捧着糖鼻子凑上去,一股香甜绵柔的馨香浸入骨髓,一步三闻!小伙伴们向我招手,我扬了扬手中的糖,故意放慢脚步。我看见他们舔着嘴唇,涎水像丝线似地拖到了地上。

于是他们众星拱月般把我簇拥到我们的领地老榆树下。我坐在土台上,他们四五个围着我站了半圈。依次凑上来闻我手中的糖,然后退回原位,闭着眼睛瘪住气,生怕香味被风吹走。一轮又一轮贪婪地用鼻子吸取水果糖迷人解馋的味道,直到傍晚不得不回家去,他们的肚子都鼓鼓的,里面装满了水果糖味的空气。

第二天我起来时,小伙伴们等不急了,各种模仿动物的叫声给我传递信号。让我快去,用糖去平息他们肚里馋虫的骚动。他们抢着说昨天晚上放了一晚上的屁,大人说这屁有水果糖的味道!我就说,今天让你们都舔一口!真的!于是我就像西游记里牛角大王请来吃唐僧肉的老太太似的,坐上了一根棍的轿子,前面圈定开道,坐墩由小雄清洁。我像黄帝早朝般坐定,拨开糖纸,他们依次伸长了舌头上前品偿我掬在手里的水果糖。他们的舌尖贪婪地从糖块上滑过,满足地嗯出声来。不断地用舌头清理残存在嘴唇上的糖汁。由于小兵是大舌头,说话不清,却有一张厚而翻卷的舌头,当他的舌头落到糖块上是基本覆盖了整个糖块,就像没咂饱奶的羔羊久久不舍离去。我急忙往旁边移了移手,这时小伙伴都看见了,口里大骂,瞬间一起将小兵打倒在地,扭成一团。我急忙上前劝架,费了好大劲将他们劝开。小兵哭着说本来我的舌头大,不是我贪吃、而是糖把我的舌头粘住拔不下来!说完笑了。我们都大声笑起来!这颗糖无论我们怎么珍惜,还是没几天就完了。连糖纸不知舔了多少回!最后糖纸我们也吃了。无奈我们又把目光投向自家门前的树上,盼望着!盼望着!喜鹊哪天又落到树上面。

关于喜鹊的故事民间流传很多。当然,最柔美的传说还是牛郎织女中的“鹊桥相会”,因为这个传说,银河也被称为“鹊河”,而中国的“情人节”,约定俗成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铺天盖地的喜鹊飞临天河,交颈挨腕,为牛郎织女搭起一座爱的鹊桥。千百年来这种桥在相爱想爱的人心中,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幸福!喜鹊也成了爱情的神鸟。喜鹊贡献出羽毛和身体,填河成桥。以至于这一天过去之后,许多喜鹊都光秃秃的。唐代黄滔《狎鸥赋》说:“因嗤鸿渚,盖春去以秋来;翻笑鹊河,竟离长而会促。”《全宋词·鹧鸪天》说:“织女初秋渡鹊河,逾旬蟾苑聘嫦娥。”

由于好奇,七夕我约了小伙伴去寻找喜鹊。这天庄里没有喜鹊,田野里没有喜鹊,山畔没有喜鹊。是不是躲在窝里。我和小伙伴拿了长杆,来到有喜鹊窝的树下,当然小兵一马当先,爬上树用长杆捣喜鹊窝。小兵摇摇头里面真没有喜鹊。那喜鹊今天跑到啥地方去了?莫不是真飞到天上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我想,有翅膀真好!我有翅膀我也会去搭桥!第二天见到了喜鹊。它飞起来无精打彩的,叫声也少了!脖子上的羽毛不见了,光秃秃地,就像人拔了似的,很难看。我不得不相信喜鹊昨天真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这飞临天地间的神鸟,我由喜欢增加了敬畏!从小长大到现在,我也没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在我心中一直把它当做太阳神鸟,因为它会飞临太阳,衔来火种与光明。

九十年代左右,听说南方发生鼠患。猫的价格飙升,一只猫长到了二百多。我们这一带都是面老鼠,个头小加之家家养猫,老鼠几乎被猫捉完了,猫开始吃面食了。开始有人用2-300元收一只猫,有这好事,自然庄子里的猫都换了钱到南方捉老鼠去了。二三年后,我们这一带村庄的老鼠多了起来,并且个头变大。老鼠是个聪明的小动物,它听说猫全到了南方,它知道北方空虚。便乘了火车隐藏在粮食袋中来到北方,和本地老鼠谈起了恋爱。优化了下一代,老鼠反了。这时老鼠药火暴了起来。每到逢集,大多数小贩卖鼠药。我们庄子有个田姓卖鼠药的,他的生意特别好!他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尤其是押韵的快板,小媳妇们看了他卖鼠药往往忘了跟集。那时的鼠药巨毒三步倒,老鼠吃了走不过三步就倒了。于是老鼠倒下了!狗倒下了!偶尔也有人倒下!喜鹊应该也倒下了(它食肉)!但没有见到它的尸体,从此喜鹊在我们这一带彻底消失。

2007年去天津,坐火车路过中原腹地河南,见大树上有喜鹊窝,也有喜鹊。在去往天津的盐咸地大树上也见到了喜鹊。原来它们也来到东部沿海发展了。

我儿时的伙伴,大多数长大结婚生子。以家庭为中心,天南海北地去打工,年底都回到村庄回到家。喜鹊彻底消失的第二年,小兵丢下他年迈的老母亲出走了。小兵没成家,和老母亲相依为命,对母特孝。他有一群羊被老哥强夺,还挨了打!很重!一年后听说他哥出车祸了。

消失三十多年的喜鹊来了!春回大地了!该来的必将来到!该去的必将离去!

写于2019年12月20日

改于2021年11月10日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