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的手艺 浓浓的爱

 新用户3558w41H 2021-11-0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唐)

母亲一辈子都闲不住,现在亦然。
老人家大都跟着我姐姐和妹妹居住,我隔三差五地过去看看,和她拉拉家常。每年春节,则接到我们家。
随着岁数的增大,听力衰退得很厉害,如今86岁的母亲,即便戴着助听器,与我们交流起来也比较困难。
老人家闲着无事的时候,也不乐意看电视,电视剧中人物的对白听不清楚,自然对剧情也看不明白。这样一来,找点事做便成为母亲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出生的第二年,俺家与邻居一位庄姓的婶子家,联手买了一台“熊猫牌”缝纫机,那可是当时我们两家最值钱的家当了。
母亲凭借自己的悟性无师自通,无论是中式衣服还是西式裤褂,剪裁、缝纫,都游刃有余,不在话下,活儿做出来也是有模有样的,在我们村小有名气。
母亲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加之心灵手巧,没少给街坊邻居无偿地剪裁衣服(单纯的剪裁不收费,缝纫才适当收取些费用),老人家人缘特别好,大家提起来也是赞不绝口。
如今,虽然上了岁数,但仍然不喜欢闲着,有时候便给我们做些鞋垫,虽说,这与她以前用缝纫机做衣服比起来,简单了不少,但毕竟上了年纪,眼神不好使了,手脚也不如年轻的时候利索了。
戴着500度的老花镜,坐在缝纫机前,缝纫出来的每条线都像用尺子标出来的一般直,且相互平行,而且距离相等,构成了几乎大小相同的菱形图案,看了赏心悦目。
如今,垫上母亲亲手做的鞋垫,和小时候穿她一手纳的千层底一样,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母爱,走起路来特别踏实。

(缝纫的鞋垫)

我们姊妹几个以及孩子们,每个人都给做了十几双。
老人家纯手工缝制的“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鞋垫,更是一绝。细细端详,其图案纵行成行,横着成行,斜着还成行呢。
大小相同、形态一致的近似“回”字形图案,整齐地排列着,很有美感,俨然一件艺术品。
那里面有母亲的汗水,有母亲的影子,有母亲给予我们深深的爱,我不舍得用来做鞋垫,而是把它珍藏起来,永久地放在我的心里。

(“斗纹”鞋垫)
老人家还是个急性子,即便上了岁数,仍然很紧活(方言:做事儿很迫切),缝制“斗纹”鞋垫和绣花差不多,是个功夫活儿,很费时,单单做好一只,就需要大约两天的时间。
人家缝制起来可是不待休息的,那个专注劲儿,可谓废寝忘食,连吃饭都得喊。
还有拿手的绣花鞋垫呢,这是特意给女孩子做的,匠心独具,别具一格,倾注了母亲大量的心血。
尤其是绣着荷花的这一双,有盛开的荷花,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还有成熟的莲蓬,那墨绿的莲叶衬托着红花,哈哈,就连藕都活生生地给呈现了出来。
如果你观察得够仔细,就会发现,荷叶和莲蓬上的纹路,都绣得真真切切。

(绣有荷花的鞋垫)

(绣有梅花的鞋垫)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母亲居然还会缝制“风筝”。不过,此风筝非彼风筝,不是栓上条绳索在有风的时候一拉就上天的那种。而是一个用两只手拉动两边的绳子时,能来回旋转的小玩具。
这种小玩具是用布料手工缝制的圆形布艺,大小如柿饼,边缘缝有锯齿状的绯红花边,中央用彩线缝制的多个菱形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齿轮的形状,每个菱形的顶端还绣有一个黄色的结节。一条纳底绳(方言:纳鞋底用的绳子)的两端,分别从其中心穿过并打结。
一个风筝便做成了,看上去是不是非常漂亮。

(“风筝”)
用两只手一紧一松地拉动两边的绳子,风筝便转了起来,当用力拉动时,它就像飞轮一般高速旋转,煞是好看;同时带着“呼、呼”的风声,特别逗你玩。
我每每拉动风筝的那一刻,仿佛又唤起了我未泯的童心,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又重温了一次那难以忘怀的时光。
母亲偶尔还玩玩剪纸和绘画,尽管与专业的人员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毕竟是老人家自己摸索出来的。
下边这只展翅飞翔的蝴蝶,还有那舒展的须,谁能不说剪得生动形象,呼之欲出呢?
老有所好,老有所乐。只要能愉悦自己,使自己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剪纸:蝴蝶  作者,86岁)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那个年代的住房冬天没有暖气,小孩子都穿那种“一脚蹬”的连体开档猫蹄子棉裤,鞋子则做成广口的“猫头鞋”。
所谓“猫头鞋”,就是上边绣有猫鼻子、猫眼之类的图案。当然,也可以绣上其他的图案,同样叫“猫头鞋”。
我儿子的鞋子上绣的就是鱼,每只“猫头鞋”上绣有两条鲤鱼,鱼儿头对着头,你侬我侬的,似乎有诉不完的情,说不完的话。
用蓝色的线缝制的鱼鳞,呈豆其子(方言:一种手工擀制的面叶,呈菱形)块状。鱼儿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似乎放进水里就可以摇头摆尾地游动起来。
这“猫头鞋”都是我母亲一针一针缝制出来的。
只是,像“猫头鞋”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再过些年没准就失传了,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儿子周岁生日照:小红帽、倒穿褂、小棉袄、连体开档猫蹄子棉裤、猫头鞋
绣有鲤鱼图案的猫头鞋的寓意,大抵象征着年年有余吧。
儿子穿在脚上,走起路来,精神头可足了。
其实,儿子穿的这身行头,除了“一把撸”的小红帽外,花布倒褂、小棉袄和连体开裆猫蹄子棉裤,也都是母亲的作品。
那件点缀着彩旗的蓝白线条倒穿褂,看上去很别致,够时髦的。
嘿,让母亲把我儿子给打扮的有模有样的。
只是,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一晃,这都是30年前的事了。
如今,每逢春节的时候,把母亲接来我们家过年,老人家包的花边水饺很有韵味,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扁食”(方言:水饺的别称)。
这种“扁食”,带着一种浓浓的地方特色,蕴含着浓郁的风土人情。
花边水饺呈半月形,中央饱满,对折后重叠的边儿压制出波浪状的花纹,整齐地摆放在锅柸子(方言:用双层秫秸梃子垂直缝制在一起,可用来做锅盖或者摆放物品的家什。)上,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有品位。

(扁食)
母亲包的水饺,不仅看上去有艺术性,吃起来更是入心,一种满满的幸福,油然而生。
其实,不仅仅是水饺,对于我来说,母亲做的家常饭,永远是这个世界最好吃的饭。
母亲的手擀面,入冬腌制的白菜酱豆,煎的茄子,用鏊子焙的知了龟,烙的牛肉壮馍(注:在我小的时候,偶尔生产队里的耕牛死了,每家分得一点儿牛肉,母亲就用来给我们烙壮馍。尽管享用这种美食的日子比过年还稀,但懵懵懂懂的我,总是殷切地期盼着,因为,肉壮馍可解馋了。),伴随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成为我一生忘不了的记忆。
母亲在一天天变老,我只想,在她风烛残年的时光里,尽可能地多陪陪她老人家。陪伴着她走上一程,再走上一程,终究,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作为我们人类,更应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尤其是在精神上得到抚慰,不感到寂寞。
到了耄耋之年,难免会健忘、耳聋、牙口不好、行动迟缓、性格改变甚至有点絮叨,我们作晚辈的要多担待,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关怀。终究,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
母亲小小的手艺,融入了她对我们深深的爱。
(注:我的这篇小文章,未推送之前,首先拿去读给母亲听了一遍。作为第一位听众,她听后,可高兴了。老人家说:“写的不错,很真实。能让老母亲高兴,我就心满意足了。

(母亲,2007年5月,于西安)

2021年1月23日21:3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