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团圆节的来历

 夜色微凉9kysxl 2021-11-02

莆田与仙游一带有个风俗:在冬至日过团圆节,合家欢聚,吃着糯米子,还要粘一些在门窗上。据老人说,这来历可有一段故事呢!

很久以前,兴化府兴泰里有个寡妇余莲香,丈夫早年病死了,抛下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名叫元元。莲香是个有气节的女人,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抚养孩子,想供他读书,一心望子成龙。

可是,她租种富家几亩旱地,常常遇上天灾,收成只够交租,吃饭都顾不上,哪里有钱供元元上学?

母子俩下地采野菜,忽然遇上一阵雷雨。莲香怕元元淋坏了身子,急忙中抓了一把麦草给儿子遮身,回到家见儿子身上没有被雨水淋湿,忽然悟到麦草不就可以编织斗笠吗?她心灵手巧,编出的麦草笠又好看,又适用。晴天用它遮日晒,雨天用它避雨淋。里人都愿花几文钱买来戴。这样,莲香不分昼夜寒暑,磨破了手掌,累弯了腰背,编笠卖,赚点钱供儿子读书。

俗语说:山瘦出松柏,家贫子读书。元元也争气,晩上借着萤火读书,早晨对着沙盘练字,二十岁时名题金榜,中了状元,做了京官。他原是苦人家出身,廉,心思报国,又因京都和家相隔万里,一连三年没有省亲。他心念家里的老母亲,总把薪俸留下一半,年底叫仆人张送到家里,奉养母亲。

这张二,嗜好喝酒,一便醉,几次都在路上出事,丢失了银两,只得半路折回,撒谎骗过主人。

有一回,皇帝问起元元的身世,莲香的气节所感动,下旨赐元元母亲建座贞节坊。元元领旨回,早有飞马报知莲香。她在家里三年不知儿子音讯,埋怨儿子享荣华、受富贵,忘了旧时苦难,忘了母子情谊。要他建什么贞节坊?她一想起过去的日子,就更恨元元变了心肠,天良丧尽。她一气之下,入深山,采食野果,栖息山洞,发誓不与儿子相见。

元元回到家里,听到这个消息,问过亲,才明白张二误事,老母误会。他决心进山找回母亲。可是,山重重,林茫茫,哪里找得到母亲的踪迹?眼看冬天将到,野果也采不到了。元元担忧老母年高体弱,恐生不测,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个办法:用糯米做成山果模样,煮熟后粘在深山的树干上,让他的母亲采食,自己远远在一边守着。

一天两天三天过后果然发现了母亲的踪迹。了不突然惊动她,元元顺路把子粘到山下,粘到家门,引她回来。这一天,正是冬至日,母亲踏着月色,采来到家门口,愣了一下。正想跑回山中忽然见到儿子跪在她面前,抱住了她的双脚。母子才重新相聚了。

以后,人们了让子孙孝敬上辈,便代代沿袭此例,在冬至日过团圆节,吃糯米圆子。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