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一词乱弹(之二)------诗歌红楼梦

 新用户1223wVks 2021-11-02
红楼梦一词乱弹(之二)

------诗歌红楼梦

天津大学  刘锋

作者简介
ZUOZHEJIANJIE

     刘锋 号听雨轩主、养心堂主,江苏省扬州市人。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天津市楹联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承上篇

4   扬州十里小红楼

在词里,词人总喜欢将红楼和扬州联系在一起,大致都是因为杜牧的缘故。杜牧在离开扬州的时候,有《赠别》二首,其中云: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离开扬州后,又是满满的回忆,他在《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说: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十里小红楼”一词出于北宋词人汪存的《步蟾宫》。汪存(1070—?)歙州婺源人(今属江西省),宋哲宗元祐中入太学。因为延四方士子以讲学,所以学者称为四友先生。《步蟾宫》词云:

“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浆、浪平烟暖。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


从红楼想到扬州的还有南宋大词人姜夔。姜夔(1154—1221)号白石道人。这是一个少年孤贫而又屡试不第的才子,一生浪迹江湖。他的天才主要表现在音乐上,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著有《白石道人歌曲》。他的词空灵蕴藉而又格律谨严,代表作有《疏影》、《暗香》、《扬州慢》等等。


《扬州慢》中的名句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一句往往令我动容,嗟叹不已。姜夔有《鹧鸪天 · 十六夜出》一词,词云: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僛。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南宋词人孙惟信(1179~1243),开封(今属河南)人。有《南乡子·璧月小红楼》一词,有红楼有扬州也有梦。词云:

“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鹔鹴裘。针线曾荣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红楼一词频繁地和扬州联系在一起,这就使我有了一种猜想:红楼梦的作者应该在扬州生活过。后来,又添加了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全唐诗》中有很多红楼的诗句,而《全唐诗》是在扬州编辑的。更有意思的是,曹(寅)家在江宁(南京)并没有私“家”,而是住在织造署衙门内。但是,据曹寅奏折,他家在扬州有房产。

据称,当代邓遂夫先生仅从康熙年间编撰的《全唐诗》中就找出了62首有关“红楼”的诗句。其中,最有名的是“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元(元稹)白(白居易),温(温庭筠)韦(韦庄)的有关红楼的诗句。一些诗里不仅有红楼,还有梦。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李白《陌上赠美人》

碧峰海面藏灵书,上帝拣作神仙居。······春罗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 ---李贺《杂曲歌辞·神仙曲》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的《春雨》

红楼嗟坏壁,金谷迷荒戍。石压破阑干,门摧旧梐枑。虽云觉梦殊,同是终难驻。--- 元稹《梦游春七十韵》

    白居易诗中有红楼的约有6首,其广为流传的有2首:

闇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白居易《 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 》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白居易《母别子》

    他时若到相寻处,碧树红楼自宛然。---温庭筠《哭王元裕》

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韦庄《长安春》


    不过,和扬州最有关的红楼是出自罗隐的诗《炀帝陵》。炀帝陵在扬州市邗江区槐泗乡雷塘。杨广在大业十四年(公元618)被杀后,萧皇后和宫人以床板为棺,将其殡于扬州流珠堂内,后又草葬于吴公台。唐高祖平定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诗云: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换取雷塘数亩田。”


《全唐诗》是在扬州编辑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任江宁织造并兼任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在扬州天宁寺设立了 “扬州诗局”,奉旨校刻《全唐诗》。

卢秀菊在《清代盛世之皇室印刷事业》中说:“扬州诗局由曹寅所设立,他于康熙三十二年至五十一年(1693—1712)任职江南织造局,并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四十五年(1706)、四十七年(1708)、四十九年(1710)四度兼领两淮盐政。


台北故宫博物院“皇城聚珍——清代殿本图书特展”也说:“康熙四十四年(1705)以后,图书雕印量倍增,康熙皇帝遂命江宁织造兼两淮盐运使曹寅在扬州设局刻书,其字体秀丽,别具一格,世称扬州诗局本,由于是奉敕雕印,所以也算政府出版品的一种。”


天宁寺是扬州著名古刹,相传曾是晋代谢安别墅。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南巡,康熙帝都曾驾临天宁寺。又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义熙间,梵僧佛驮跋陀罗尊者译《华严经》于此。” 佛驮跋陀罗(359-429)是尼泊尔人,释迦族甘露饭王的后裔。晋义熙四年(408),来到长安。义熙十四年(418),在扬州天宁寺译《大方广佛华严经》50卷,后来改分60卷。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全唐诗》最大的作用是普及唐诗,当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那么。曹雪芹翻阅过《全唐诗》吗?我有一个疑问,曹雪芹有可能是《全唐诗》的工作人员吗?或者,曹雪芹可能是曹寅的门下客吗?

《全唐诗》编辑阵容非常强大:彭定求(1645~ 1719)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状元;汪绎(1671~1706)是康熙三十九年状元;汪士鋐(1658~1723)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会元;沈三曾是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二甲二名进士。就连名列第十的查嗣瑮(1652—1733)也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查嗣瑮也是金庸的族祖。


第二个理由是两淮盐运司衙门设在扬州。两淮盐运司全称“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据史料:从康熙四十三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04—1713),两淮盐政一直是由曹寅和李煦两人轮流任职。

《红楼梦》的女主人公林黛玉是生活在两淮盐运司衙门的。《红楼梦》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说:“那日,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今如海年已四十,······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清中叶以来,由于朝廷调整盐务政策,盐政由两江总督兼任。随着盐政院的衰落。于是就在衙门内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的神位,逢时逢节,焚香祝告,顶礼膜拜,故被称为“万寿宫”。老百姓则称之为“皇宫”。我就出生在皇宫这个地方。不过,那时候已经沦落为“平民窟”。

“皇宫”门前有两个石狮子。这一对石狮子曾陪伴了我的童年。据扬州文史专家考证,这就是原盐院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现在,依然屹立于新华中学同仁楼前。


记得《红楼梦》66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有一段话:湘莲听了,跌足道: "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忽然想到,宁国府的“两个石头狮子”是不是“皇宫”门口的石狮子呢?

5  惊破红楼梦里心

虽然《红楼梦》书名是吴玉峰所题,但不管书名是什么,“红楼梦”一词在书中是早就出现了的。其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其中云:

(警幻)携了宝玉入室。饮酒间,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请问演何词曲。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听他歌道是:开辟鸿蒙……


方歌了一句,警幻便说道:“······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寥寥数百字中,五处提示“红楼梦”。那么,红楼梦一词曹雪芹是从何处得到的启示呢?是从《全唐诗》?宋代诗词?还是清词?如果从时代论,清词更接近些。


《全唐诗》中有很多红楼梦、红楼曲的诗,兹举几例:

“谁羡红楼一曲歌”出自许浑《春日郊园戏赠杨嘏评事》。诗云:

“十里蒹葭入薜萝,春风谁许暂鸣珂。相如渴后狂还减,曼倩归来语更多。门枕碧溪冰皓耀,槛齐青嶂雪嵯峨。野桥沽酒茅檐醉,谁羡红楼一曲歌。”

“美人清唱发红楼”出自蒋吉《旅泊》。诗云:

“霜月正高鹦鹉洲,美人清唱发红楼。乡心暗逐秋江水,直到吴山脚下流。”

“犹梦红楼箫管声”出自于鹄《送唐大夫让节归山》。其中云:

“侍女休梳官样髻,蕃童新改道家名。到时浸发春泉里,犹梦红楼箫管声。”

“几家鸣笛咽红楼”出自杜荀鹤《题开元寺门阁》。诗云:

“一登高阁眺清秋,满目风光尽胜游。何处画桡寻绿水,几家鸣笛咽红楼。云山已老应长在,岁月如波只暗流。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红楼日暮莺飞去”出自广利王女《寄张无颇》。诗云:

“羞解明硝寻汉渚,但凭春梦访天涯。红楼日暮莺飞去,愁杀深宫落砌花。”

“广利王女”的诗出自裴铏著文言小说《传奇》中的一篇《张无颇》。广利王一词参见韩愈《南海神庙碑》:

“由是册尊南海神为广利王,祝号祭式与次俱昇。”又据《旧唐书·仪礼志四》记载:“﹝ 天宝 ﹞十载正月,四海并封王。遣……太子中允 李随 祭 东海 广德王,义王府长史 张九章 祭 南海 广利王··· · · · · ”


最贴近《红楼梦》本义,最贴近红楼曲本义的是蔡京的“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全唐诗》卷472有蔡京《咏子规》诗: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沈。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 

当代周汝昌先生读后有“鹃苦红楼”、“蔡僧多恐亦情僧”之句。全诗云:

“春花乾死月沉冰,鹃苦红楼破梦曾。三字词源搜句例,蔡僧多恐亦情僧。”


唐朝诗人蔡京(?~863)山东郓州人,年轻时曾做过和尚。开成元年(836)登进士第,历官岭南节度使。蔡京以勤学工诗见重于刘禹锡、令狐楚及贾岛等人,蔡京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仅辑得3首。其《责商山四皓》云: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如何鬓发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 

其《假节邕交道由吴溪》云:

“停桡横水中,举目孤烟外。借问吴溪人,谁家有山卖?” 

“谁家有山卖”一语极能打动人心。

红楼如梦,人生如梦,宋代诗人有如是说。《红楼曲》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诗云:

“红楼贮飞琼,夜夜令人忆。回盼千山外,天远暮云碧。西风白芙蓉,往事殆陈迹。为我收眼缬,织得愁成疋。”


宋代词人王庭珪有《点绛唇》一词。词云:

“花外红楼,当时青鬓颜如玉。淡烟残烛。醉入花间宿。白发相逢,犹唱当时曲。当时曲。断弦难续。且尽杯中醁。”

离曹雪芹时代稍近的当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陈子龙。陈子龙(1608~1647),(上海)松江华亭人。“红楼梦”一词出自他的诗《春日早起》。诗云: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此诗既有苍凉的一面,又有纤秾绮丽的一面。这是陈子龙特有的风格,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当然,曹雪芹与他当或有共通之处。

明末谈迁所著《枣林杂俎》,其“丛赘”类中有一则载有嘉兴朱仲莪《嘲尼》七律。诗云:

“不惜风流世所传, 一生随处觅姻缘。超升已出平康巷, 解厄还登波若禅。节按木鱼移此日, 歌翻虎凤想当年。一心未绝红楼梦,春夜犹思醉管弦。”

-----这仿佛是说妙玉,也仿佛是说宝玉。其实是说:红楼十里,不过是一场梦耳!

步莲诗钟社,以诗钟为主,兼修诗词联赋。社内组织结构严谨、分工明确。多次组织全国性诗钟大赛,并社员多次在全国赛事中夺殿抡元。本集为步莲学员习作,方家多提宝贵意见,以兹鼓励!

加入步莲诗钟社的两种方式:

一、在全国诗钟赛中上过榜的吟友,发过来链接证明一下即可入社。

二、1小时内对出10个句子,11人评审6人通过即可入社。

本社立足天津,着眼全国,有志于此的文字爱好者可加微信15102231223,共臻乐事!


融合发展趋势
关注步莲 精彩无限.

步莲
委会

【社 长】王柏松

【执行社长】杨庆栗

【常务副社长】王善全

【副 社 长】刘士杰 樊玮鑫

【秘 书 长】陈红辉

【副秘书长】王 莉 于凤铃 赵 婧 王洁

【常务理事】范克明 李永强 崔振生 吉长虹

【理 事】高小梅 张建军 胡建国 杨风雨 汪永新 洪东 张金利 刘国强 林鑫 杜烜 王东兵

【研究员】(待添加)

王柏松 王善全 陈红辉 王 莉 于凤铃 樊玮鑫 高小梅 张建军 胡建国 杨风雨 汪永新 洪东 张金利 刘国强 林鑫 杜烜 崔振生 王东兵 赵成茹 张宏

【本期编辑】王善全 陈红辉  樊玮鑫 于凤铃 

【图文编排 】于凤铃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请告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归作者/版权方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平台仅提供参考、学习、交流之用。


好书推荐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