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败毒散治疗气虚感冒、疮疡初起、腹泻、瘟疫的经典名方(三篇)

 中医知识圈 2021-11-02

人参败毒散治疗气虚感冒、疮疡初起、腹泻、瘟疫的经典名方(三篇)

人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川芎、人参、茯苓各10g、甘草6g
 
【用法】加薄荷、生姜少许,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体虚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疼,咳嗽有痰。
 
【证析】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正气已虚,复感风寒,即成此证。风塞束表毛窍闭塞,脉络痉挛,阻碍营卫升降出入之机,故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寒主收引,血络痉挛津凝为湿,湿滞体表,故肢体酸痛;肺合皮毛主表,表为寒闭,肺气郁而不宣,津液凝聚不布,故咳嗽有痰。
 
【病机】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法。
 
【方义】表证当发汗解表,方中羌活、独活祛风解痉,得宣发气机而疏散表邪的柴胡、薄荷、生姜相助,力能消除病因,祛邪外出;二活不仅能够表散风寒,且能除湿解痉,得能散能行、活血调营的川芎助之,对因外感引起营卫运行不利,津液留滞而生寒热无汗,头痛肢酸等症,能收较好疗效。枳壳、桔梗、前胡开宜肺气,调理肺系功能,使肺气能够正常宜降,津液能够正常敷布,肺脏气道舒缓,则咳嗽有痰等证可愈。上述药物能够消除致病原因,调理肺脏功能,通调气血津液,都是祛邪药物。

此证虽然属于邪实,但因患者素体虚弱,若只祛邪而不扶正,不仅无力鼓邪外出,即使表邪暂解,亦恐表卫不固而反复感冒,唯有祛邪扶正,双管齐下,才是两全之策。故配人参、茯苓、甘草补气以匡其正,俾气充自能鼓邪外出,表固自无反复感冒之忧。两组药物合用,构成祛邪扶正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患;祛邪药得扶正药则表不伤正,无内顾之忧。两组药分看各有用途,合看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一首配伍较好的古方。
 
【应用】使用本方的证要点:①禀赋不足,年老体弱;②外有风寒夹湿,肢体酸疼的表证,内有肺气不宣的痰嗽,有此两点,即可使用。
 
【化裁】
1.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即本方去人参,加荆芥、防风。治表寒较甚者亦治肠风下血;疮疡初起。
2.银翘败毒散(《医方集解》)即本方去人参,加金银花、连翘。治疮毒初起及流感。
3.硝黄败毒散(验方)即本方去人参,加芒硝、大黄。治表证兼便秘者。是表里双解的配伍形式。



古人治疫的要方:人参败毒散!

预防方,建议不要用凉药了。
温疫受自口鼻,肺胃首当其冲。其传变,或自上而下,影响三焦水道失调或气机不利,再由三焦内传脏腑经络,或逆传心包,或内陷心营。败毒散以人参一味,力致开合,始则鼓舞羌、独、柴、前,各走其经,而与热毒分解之;继而调御津精血气,各守其乡,令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故检阅古之方书,多将此方列为治疫之要方
 
一、典范
 
1嘉靖己未,江淮大疫,用败毒散,倍人參,去前胡、 独活,服者尽效;
 
2万历己卯大疫,用本方复效;
 
3崇禎辛巳、壬午,大饥大疫,道殣相望,汗和药中,惟加人参者多活。更有发斑一证惟加参于消斑药中,全活甚众。
 
凡饥僅兵荒之余,饮食起居不节,致患时气者,宜用此法
 
二、组成
 
 桔梗 川芎 茯苓 枳壳 前胡 羌活 独活 北柴胡 荆芥穗 防风 炙甘草 各等分
 
上为散,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薄荷五叶为引,煎七分,去滓,半饥热服。
 
三、主治
 
伤寒、瘟疫、风温、头痛,目昏眩,四肢疼痛,憎寒,壮热,项强,眼睛痛,寻常风眩,拘急,风痰,并宜服之。
 
四、方论
 

1、初虞氏究其方,知出《道藏》,乃叙云,自非异人杰出,志与神会,则莫之敢为,良可叹服。烟瘴之地,或温疫时行,或人多风、多痰、多气,或处卑湿脚弱,此药不可缺也。世人不师,故常务作新奇,蔽于俗学,故备论之,此药治脚气下注,焮热赤肿,加大黄棋子大煎,并进两服,立效。(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壮热,不恶风寒而渴者,瘟病也,此方主之。

 

冬时触冒寒气,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以其阳毒最深,名日瘟疫。寒变为温为热,故病壮热,不恶风寒而渴也。

 

经曰:治温以清。又曰:开之发之,适事为故。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皆轻清开发之剂也,故用之以解壮热;用黄苓、枳壳、桔梗者取其清膈而利气也;用人参、茯苓、甘草者,实其中气,使瘟毒不能深入也。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明·吴昆《医方考》)

 

3、治时疫初起发热,及感冒发散后热不止。

 

小柴胡汤去半夏、黄芩、大枣,加茯苓、羌胡、独活、前胡、川芎、枳壳、桔梗。

 

问时疫初起,用人参败毒,得毋助邪为虐之患乎,又何以治非时寒疫,汗后热不止?

 

时疫之发,必入伤中土,土主百骸,无分经络毒气流行随虚辄陷,最难叵测。亟乘邪气未陷时,尽力峻攻,庶克有济。其立方之妙,全在人参一味,力致开合,始则鼓舞羌、独、柴、前,各走其经,而与热毒分解之门;继而调御津精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

(清·张璐《张氏医通》)

 

4、雷公问黄帝曰:三阳莫当,何谓也?帝曰:三阳并至,如风雨,如霹雳,故人莫能当也。然则夏月三气聚合,其为病也,岂同一气之易当乎?人感三气而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则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方中所用皆辛平,更以人参大力者,负荷其正,驱逐其邪,所以活人百千万亿。奈何庸医俗子,往往减去人参不用,曾与众方有别而能活人耶?(清·喻嘉言《医门法律》)


我讲个'人参败毒散’的故事给你听


图片

这个故事是成都中医

药大学宋兴教授亲自对我讲的,我只是记录者。

图片

                       这位就是宋兴老师

         
宋兴,男,1948生,四川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各家学说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   时间:2019年11月
    地点:湖南长沙
     我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教授去年在湖南长沙聊天聊起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前人文趣事时,他给我讲到一位老教授,他的名字叫冉品珍,我大学时冉品珍老师给我们班讲过课,一口极浓的四川遂宁口音,一听就知道他从事临床很多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上课不用讲稿,写黑板也少,一个人侃侃而谈。

    冉品珍(1913~1987),男,四川省遂宁市人。少时就学于私塾,后弃儒习医。师从遂宁名医徐立三先生,八年学成,即怀着"仁术救世"之心,悬壶遂州。曾担任遂宁平民优待征属送征所所长、遂宁中医师公会理事长。1956年,调到成都中医学院任教,1982年晋升为教授。(可惜没找到冉老师照片)

言归正传
图片
图片

    大约是70年末,宋兴老师已经毕业留校当老师了,患上严重腹泻的毛病,常水样泄泻,最多时一天泻7-8次,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自已也看过药,找了一些专家治疗吃了不少药,能想到的方药如附子理中丸等药都吃了,但均无大效。有一次学校要派中医医疗队去四川边远地方,宋兴老师积极报名,宋兴老师所在的教研室主任对他说你这样的身体状况如何能去,并建议他去找本院冉品珍教授看看。

    说起冉品珍教授,宋兴老师说他平时看起来非常严肃,不苟

言笑,对面相逢他都不会与你对视让你和他打个招呼的机会都不给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冉品珍教授看病临床效果很好,据说当年有位省里某领导托学校领导想到冉品珍教授家里去看看病,给学校领导给冉品珍教授好说歹说,冉品珍教授终于答应在自己家里为这位领导看一次病,病看完了,冉品珍教授对领导说国家规定八小时工作制,你是领导更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今天破例在家里非上班时间给你看一次病,以后再想看病请到我门诊挂号。据说当时学校领导和这位省里某领导脸色是非常难看,在那个年代。从这一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冉品珍教授的个性,非同一般。

   宋兴老师讲他那时已经毕业留校当老师了,出诊的诊室其实离冉品珍教授诊室很近,宋兴老师说虽然诊室很近,但都没有和冉品珍教授打过一次招呼,因为冉品珍教授总是不给别人打招呼的机会。

   宋兴老师在科室主任的催促下,在某天冉品珍教授刚看完病人快下班之际,硬着头皮来到冉品珍教授的诊室说明病情,冉品珍教授一边卷着叶子烟(现在很多年青人可能不知道了,就是用烟叶自已卷成卷然后用烟杆抽的那种)。

    抬眼看了一下宋兴老师穿着'白大卦’知道是单位年青医生,然后说了两句话:第一句:坐嘛。第二句就比较刺激:腹泻都不会医还当啥子医生嘛。然后号脉看舌。然后把处方往宋兴老师面前一扔,说写嘛(让宋兴自己写处方),'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藿香’。宋兴老师讲他当时背了很多方,宋兴老师很快把方写完了,冉品珍教授看了一下说:方剂你还很熟嘛!算是表扬了。

   宋兴老师说他写完方后心都全凉了,学过中医都知道方剂教材'人参败毒散’主要用于体虚外感风寒,宋兴老师心里想'人参败毒散’还把人参去了,这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的方来治我几年病史严重腹泻,太不靠谱了吧。宋兴老师拿着处方不好表露出来,说了声谢谢就匆匆离开诊室。

    出诊室宋兴老准备把处方扔到垃圾桶里,正好迎面碰到一直关心他的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得知宋兴老师看病后的想法后说,冉品珍教授的方常常看上去非常平淡无奇,但常常有很神奇的效果,教研室主任看宋兴老师犹豫不决的样子,说你把处方给我,我去帮你抓药煎药。教研室主任煎好一付药给宋兴老师,宋兴老师服了一次,几个小时后觉得自已腹中一阵肠鸣,宋兴老师自述感觉药对症了,这种对自已身体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把一付药吃完宋兴老师几年的严重腹泻奇迹般的好了。宋兴老师现在也是70多岁知名教授了,说起几十年的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对冉品珍教授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宋兴老师自已的病被治好后就经常找机会去冉品珍教授家聊天,老人家一人独居,据说家人在困难时期都去逝了,老人家平时沉默寡言,就喜欢抽点叶子烟,宋兴老师每每到其家里为冉品珍卷叶子烟,慢慢与冉品珍混熟了.

  宋兴老师就问冉品珍,我严重腹泻有段时间了,你为什么给我开人参败毒散还去人参呢?冉品珍说你有表证就用败毒散啦。

    那为什么去人参加藿香啊?你还有点湿邪所以去人参加藿香啊! 

    宋兴老师又问您说我附子理中丸都用了,按理说水样泻又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一点效果都没有呢?你的病没到那个位子你用那个位子的药当然没有什么用啦?

       宋兴老师顿时顿悟( 宋兴老师武功功力从此增加很多,这是我加的)。

   
      故事讲完了
       识有感识、知识、悟识之分,现代教育过于强调学知识,不惜采用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知识,这种方式大大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成为了知识的奴隶,从而使天赋的悟识能力消亡殆尽,没有悟识就很难感悟大道,就很难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当然就难以理解中医理论,当然也难以成为好的中医。
  宋兴老师1991年被选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陈潮祖教授学术继承人(据说是陈潮祖教授主动找他的), 宋兴主编出版《陈潮祖临证精华》一书。很有价值的一本书,陈潮祖教授提出“膜腠三焦”说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以上都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宋兴教授讲的他自己的一段经历,我根据回忆整理下来的文字,整个故事总体应该没有问题,细节可能会有微小出入但不会影响大局。另外,当事者当时都是用四川话交流,宋兴教授也是用四川话讲给我听的,用四川话讲故事那种特殊的味道是难以用文字表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