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爸像《安家》里的老严,用所有钱给我弟买房,自己连房租付不起

 相见相思 2021-11-02

《安家》里的老严夫妇,为了给儿子买房结婚,拿出了老两口大半辈子的积蓄,而儿子却坚持在这套全款房子上写上媳妇的名。老严夫妇也只是犹豫了那么一下,就顺从了儿子儿媳的意愿。可他们从没有想过,这些钱,是他们一个包子一个包子攒出来的,万一将来儿子儿媳不孝顺怎么办,万一儿子的婚姻不稳定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父母,都活成了老严夫妇。他们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为孩子做贡献,只要孩子过得好,自己再苦再累再委屈都没关系。我不否认,这样的亲情是伟大的。但我却不觉得,这份伟大值得赞扬和吹捧。

最近有一位读者朋友,跟我讲了她自己家里的事。她说:“我觉得我爸就像《安家》里的老严,他用所有的钱给我弟买了房,如今自己连房租都付不起,只得跟我妈背着铺盖来了我家。难道他当初从来没有想过会不会有这么一天吗?”

这位读者朋友的父母,年轻时是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一穷二白,租住在郊区的两间小平房里,她和她弟弟也都是在那两间平房里长大的。后来,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父亲攒了些钱,但从不舍得改善一下生活,他们总是说,这些钱是要给儿子买房用的。

她弟弟结婚的时候,看中了一套140平的房子,非得要全款买。当时她父母的钱不够,又去找了亲戚借了一部分,才帮她弟弟付了房款。她也曾劝过父母,帮弟弟付个首付就行了,剩下的钱留着他们养老。可父母说,不忍心让儿子一结婚就背上房贷的压力,没有听从她的意见。

后来,弟弟和弟媳搬进了大房子里,她父母继续在那两间平房里做生意,直到父亲的身体垮掉了,母亲自己没办法再把生意做下去,而且还得照顾父亲,这份生意也便放下了。那个时候,他们借亲戚的钱刚刚还完,自己没有任何积蓄。

父母不再做生意之后,她去找了弟弟,商量每个月给父母点儿钱供他们生活。她弟弟对她说:“我一个月就那么点儿工资,还得养老婆孩子,哪里拿得出钱给他们。他们做了那么多年的生意,我不信他们自己就真的没钱生活。”

弟弟不给钱,父母自己又没有收入和积蓄,所有的担子便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自己的日子也是捉襟见肘。她父亲还常常生病住院。父母为了省下点儿房租,把那两间平房退掉了,想要搬到儿子家住,可儿子,就跟老严的儿子一样,没让父母进门。

她爸妈只得又背着铺盖来了她家。原本她以为,父母会为当初没听从她的意见而后悔,可没想到的是,他们不但没有后悔,反倒还一味自责,说是他们自己没本事,如果赚到很多钱,能够帮儿子儿媳养孩子,儿子儿媳就不会把他们拒之门外了。他们也就能天天守着孙子了。

可怜,还是可悲?

无论是《安家》里的老严夫妇,还是这位读者朋友的父母,他们为儿子的付出,都是伟大的。可我真的不觉得,这是为了儿子好。

没有自己努力过的人,不会懂得努力的不易。没有真正承担起生活责任的人,不会明白生活的艰辛。他们不顾自己的艰难,为儿子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教会儿子的,只不过是啃老和享受。而不是承担起一个男人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而那些为了自己享受,想方设法让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真正孝顺父母的。因为,如果他孝顺,他从一开始就不会让父母耗尽积蓄为自己全款买房。这是一个两方都不能受益的相辅相成。

老严的儿子,把岳母接进自己家,把自己的父母拒之门外。这位读者朋友的弟弟,不仅不让父母进门,还觉得父母是有很多钱的,连父母的生活费都不出。他们都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有多苦有多难,他们也从未对父母有过感恩,想着去回报父母。

看到了吧,这就是父母“无底线”的付出所换来的结果。做父母的,不是不能为孩子付出,但你的付出一定要在合适的范围。不要超出了你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不给自己留退路。一旦你自己失去了底线,你的孩子,也将会变得“无底线”。

其实,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教会他们成长和担当,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努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我们的亲情,不再因“伟大”而“可悲”,而是因“底线”而“高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