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到时空边缘》

 恐惧的苔丝 2021-11-02

紧密会聚的五星,如同一块珍奇的圭玉从天垂下。五星的上方,那只美丽的大鸟—朱雀正展翼翱翔,俯冲而下,仿佛是把那宝贝圭玉衔在口中。这亘古罕见的天象奇观,吸引了朝野上下好奇而惊讶的目光。天垂象,见吉凶,五星会聚要宣示怎样的天命呢?人们忐忑不安地猜测着。


周文王姬昌西望天空,这一幕就出现在岐山之巅。文王仿佛听到了朱雀的啼鸣,昭告那五星的圭玉乃是上天颁布给自己的诏书。殷王无道,虐乱天下,天命所归,舍我其谁?文王心潮澎湃,乃作《凤凰歌》一首,歌曰:

翼翼翔翔彼鸾皇兮,

衔书来游以命昌兮,

瞻天案图殷将亡兮!


开普勒被葬于拉提斯本的圣彼得教堂,墓志铭这样写道:

我曾测量天高,今要丈量地深。肉体长眠于地,灵魂归于天国。

战争狂潮很快荡平了开普勒的坟墓,但行星运动定律是一座伫立在天空的永恒丰碑,开普勒因此被后人誉为“天空立法者”。


1638年,囚禁中的伽利略迎来了一位年轻仰慕者—30岁的英国诗人弥尔顿。一个是潜心研究自然的衰老囚徒,一个是少年气盛富有激情的诗人;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一个用心灵感悟世界,两人一见如故。科学家和诗人,超越了一切外在差别,感受到了心灵的共鸣。面对由于自由思想而被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感受到了自由的宝贵,由此孕育了他的那句名言:“最高形式的自由是按照自己的良心去自由地了解、自由地阐述、自由地辩论。”若干年后,同样双目失明的弥尔顿在那部气贯长虹的诗篇《失乐园》里,写下了伽利略的发现:

这银河

你看到的,

撒满恒星……


青年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当职员就作出了惊骇世人的发现,如果看看他从少年时就具有的理想情怀,就知道这结果相当自然。爱因斯坦自述他的世界观时这样写道: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而且,我不久就发现了这种追逐的残酷,这在当年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饰着的。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就注定要参与这种追逐。而且,由于参与这种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满足的;但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得到满足。

……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我道路的,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我总觉得,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爱因斯坦的理想和追求结出了硕果,他的广义相对论成为研究宇宙的最有力工具,人类现在关于宇宙和天体演化的很多知识,都来自这个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