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日的世界》(未完)

 恐惧的苔丝 2021-11-02

国家社会主义(national sozialismus),是希特勒提倡的政治思想,纳粹主义是它的缩写音译。


我们在一片安谧中长大成人,

陡然被投进这大千世界,

无数波涛从四面向我们袭来,

一切都刺激我们的感官,

有些让我们欢喜,有些让我们厌烦

时时刻刻,些微的不安在起伏摇荡,

我们去感知,而我们所感知到的,

又被缤纷的尘世扰攘冲散。

——歌德


这种太平的感觉是千百万人所梦寐以求的财富是他们共同的生活理想。唯有这样的太平世界,生活才有生活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广泛的社会阶层都渴望着从这种宝贵的财富中分享自己的一份。


只有那些把未来视为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尽情享受眼前的生活嘛。


由于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新的20世纪里已经学会了对任何集体兽行的爆发不再感到惊讶;由于我们等待着在未来日子里还会有比以前更加臭名昭著的一天,所以我们对人的道德的可教性抱着怀疑态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弗洛伊德的正确。他看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无非只是薄薄的一层,随时都有可能被潜意识的破坏力量所冲破。


纵使我们今天怀着惘然若失、一筹莫展的心情,像半个瞎子似的在恐怖的深渊中摸索,但我依然从这深渊里不断仰望着曾经照耀过我童年的昔日星辰,并且从父辈们继承下来的信念安慰自己:我们所遇到的这种倒退有朝一日终将成为仅仅是永远前进的节奏中的一种间歇。


这种藏于内心的自豪感对他来说比任何外表的风光显得更重要。


感觉到自己内心的自由。


由于沉浸在安宁、富足和舒适的生活里,他们很少知道,生活还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和变得异常紧张,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意想不到的事和天翻地覆的事;由于沉湎在自由主义和乐观主义之中,他们很难料到,任何一个明天,在它晨光熹微之际,就会把我们的生活彻底破坏。即使是在最最黑暗的黑夜里,他们也不可能醒悟到人会变得多么险恶;他们也同样很少知道,人有多少战胜险恶和经受磨难的力量。


话又说回来,只是到了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对我们青少年的教育采用这样种冷漠无情的方法,并不是出于国家主管部门的疏忽,而是包藏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秘而不宣的既定意图。我们当时面临的世界,或者说,主宰我们命运的世界,是将一切理念都集中在追求一个太平盛世的偶像上,这样一个世界不喜欢青年一代,说得更透彻点,它始终不信任青年一代。


而最主要的是,希特勒从他那里学会了使用一支肆无忌惮、大打出手的冲锋队

从而也就学会了这样一种原理:用一小群人的恐怖行为来吓住另一些数量比他们多得多但又老实和比较能忍气吞声的大多数人。


甚至可以说,这样一种在公共场合对性欲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又在私下为性欲的存在和性欲的自然宣泄创造了各种条件的“社会道德”只不过是在进行两面三刀的欺骗罢了。


国家社会主义的一贯伎俩从来就是在意识形态方面把自己极端自私的强权欲望伪善地隐藏起来,而“生存空间”这一概念终于为国家社会主义的露骨的侵略意图提供了一件哲学上的伪装外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