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茂林之家 2021-11-02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南岳大庙

衡山,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湘大地大放异彩;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让神州儿女陶醉神往。

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西岸,东临衡东县,南接衡南县,西界衡阳县、双峰县,北抵湘潭县,中部环绕衡阳市南岳区。南北最长处54.45千米,东西最宽处48千米,总面积934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约43.9万。是享誉海内外的“文明奥区" ,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南岳衡山

衡山县因南岳衡山而得名,并因南岳衡山而名扬天下。衡山是我国五岳之一,以其“宿当翼轸,度应玑衡"《太平寰宇记)),“光辅紫辰,称物平施”《周礼职方氏》),故称为“衡”。根据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说法,衡山位于二十八宿的轸翼之间,它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重量,故名衡山。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狮子峰

衡山县域的变更

衡山县历史悠久,代远年长。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作、栖息。史籍相传舜帝南巡,曾会诸侯于此。大禹治水经过衡山,曾在巾紫峰登紫巾台望九嶷祭舜,留下千古碑碣。夏、商、周时期,此地为南蛮族和扬越族聚居之地。春秋至战国,楚人越过长江,逆湘水而上,此地归人楚国范围。秦至西汉,汉民族大量南移,苗汉杂居,互为影响,筑塘修坝,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奠定了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257年),置衡阳县,县治在今县城西南之沙头老粮仓。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年),改衡阳县为衡山县,衡山县之称谓自此开始,迄今已有1731年,县域虽数度变迁,然县名未变。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现今衡山县地图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重属湘州衡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湘乡、湘西两县并人衡山县,属长沙郡。大业三年(607年),改衡州为衡山郡,属荆州,领衡阳、涞阴、湘潭、新宁四县。大业六年(610年),辖今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湘乡市、双峰县全境,湘潭县、湘潭市区、株州县、株州市区湘江西部地区和望城县湘江以西的南部地区。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2020年衡山县城卫星地图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出湘乡县。贞观元年(627年 )属江南道长沙郡。神农二年(706年),改属衡山郡,辖区与晋时同。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采访使。天宝元年(742年),衡山郡改名衡阳郡,衡山县属之。天宝八年(749年),湘江对岸原湘潭县部分地区划入。时衡山县辖今衡山、衡东、南岳区和安仁县部分山区。光化元年(898年),衡山为马殷所占。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中华民族1941年衡山地图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衡山县属南楚衡州。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改属潭州,后复属衡州。

宋乾德三年(965年),衡山县复属潭州。淳化三年(992 年)再属衡州。次年,重属潭州。至道三年(997年),属湖南路潭州长沙郡。咸平五年( 1002年),划东南部分地区给安仁县。景炎二年( 1277年),属湖广行省湖南道潭州路。

元天历二年( 1329年),潭州路更名天临路。至正二十四年( 1364年),衡山县属吴,改天临路为衡州府。

明洪武初,属湖广省衡州府。弘治年间( 1489-1505)衡山县东西广80千米,南北袤90千米,东邻攸县,以攸县井冲为界,距县城60千米;西接衡阳,以衡阳九渡铺为界,距县城22.25千米;南至茶陵,以茶陵黄茅铺为界,距县城75千米;北抵湘潭,以湘潭柘塘铺为界距县城17.5千米。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中华民国衡山县城

清顺治四年( 1647年),衡山县始人清版图,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衡州府。光绪年间( 1875年-1903年)衡山县城东至攸县界40千米,西至衡阳界22.5千米,南至衡阳界两衡亭25千米,北至湘浮界牌山17.5千米。

民国三年( 1914年),衡山县属衡阳道。民国18年衡山县北接湘潭,东连攸县,南毗衡阳,西邻湘乡,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民国26年12月、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5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衡山县属衡阳专区管辖。1951年12月,划出南岳及其附近山区,建立南岳特别区。1952年7月南岳特别区撤销、划人衡山县建制。同年11月13日,衡山县改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重属衡阳专区。是年,攸县将长岭乡和大旺乡彭家园第3行政组划人衡山县管辖。衡山将石视乡小集街道所在地1个联组和木陂乡三抵梨花两村分别划人攸县管辖。1955年,衡山将新岚乡划人湘潭县管辅。1956年8月,将白沙乡里仁片划入衡阳县管辖。1958年5月,将长冲、双江、深塘3个农业社划人安仁县管辖。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清末衡山县十七字政区图

1959年,衡山县正东正西60千米,正南正北47.5千米,四邻六县:东攸县、北湘潭、西北双峰,西南衡阳、南衡南、东南安仁。1960 年4月,南岳管理局升为县级行政单位。1963 年6月,南岳管理局更名南岳县。1966年2月,析湘江以东地区建衡东县,南岳县仍划归衡山县。1983年,属衡阳市管辖。1984年5月,析出县境中部南岳镇、南岳乡及后山10个村建县级南岳区,直属衡阳市管辖此后至今,县境县域未变。

至2010年,衡山县共辖9个乡,8个镇,319个建制村,21个社区、居委会。县境地貌的基本特征是内高外低,以南岳最高峰祝融峰为顶点,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其中丘陵约占42%,岗地约占24%,平原约占22%,山地约占11%。全县有林地3.94万余公顷,水域总面积0.587万公顷,土地总面积9.36万公顷,但耕地所占比例并不大,仅为1.62 万公顷,其中水田1.564万公顷,旱土0.0529万公顷。县内千峰万壑,层峦迭岩,江河塘库星罗棋布,有如一幅绿欲滴,翠欲流,河如带,水如纱的秀美风景画。

衡山县及县域的历史变更

衡山县1950年政区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