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上网成瘾成了大问题

 三自之我 2021-11-02
刷视频看直播作息不规律 玩微信学理财经常被骗钱

老年人上网成瘾成了大问题

  从只能玩微信到现在刷短视频、看直播,如今的老年人越来越新潮。不过,作为触网新人,老年人们出现了易沉迷、辨识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作息不规律 刷视频刷到半夜

  说起母亲近半年来玩短视频的经历,市民刘松直言“喜忧参半”。“我妈前年生了一场病,行动不便,出门比较少了,心情也有些低落。”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老人开始玩起了短视频。

  但是,没多久刘松就发现了新问题。“我妈有时候晚上刷到半夜,作息都不规律了,血压也开始有点不稳定。”

  记者发现,近年来短视频不知不觉消磨时间的“杀伤力”也在变大,在超过1亿的移动互联网“银发用户”中,看短视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2020年5月调查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当月人均使用快手、西瓜视频、抖音的时长分别达800分钟、1000分钟、1500分钟。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靳永爱分析,相比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老年人触网时间较短,互联网带来的新奇感受要远远高于年轻人,因而更容易上瘾。

  容易被忽悠 掏几千元学理财

  相比之下,更让子女头疼的是,父母在刷短视频时难以分辨纷繁复杂的内容,稍有不慎容易上当受骗。

  今年3月,市民王萌的父亲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条名为“黑牛购”的视频,视频里说“一元就能秒杀各种名牌手机”。抱着试试看的心思,老人点击视频进入,被诱导着花15元购买了一张会员卡,而所谓的“一元秒杀”根本不像视频所说的“一元就能买”。

  王萌抱怨说:“去年,他刷短视频时还报名试听了一个理财课程。”老人先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之后被“老师”强烈推销购买几千元的课程。“所幸我及时发现。”

  几次被骗,让王萌很苦恼。“我不能一天老盯着他。”看到每次打开平台弹出的“青少年模式”,她觉得,平台是时候该推个“老年模式”了。

  骗老内容多 点赞抽奖易轻信

  靳永爱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一项针对老年人触网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对于网络上谣言、广告、诱骗内容等的识别能力普遍较低。

  记者梳理了一些“骗老内容”,主要包括假冒官方账号;以“点赞抽奖”为名,假装送福利;称兄道弟诱导互动、见面诈骗;通过猎奇、伪科学等内容,骗取互动等不良内容,急需老年人在刷视频时擦亮双眼。

  在假冒官方账号方面,违规视频通常利用相似的用户名、头像及视频内容,冒充抖音、快手等官方账号,或冒充其他机构、公众人物,利用官方活动或平台不存在的功能、规则、方法、活动骗取用户互动。

  还有一些违规账号,利用了老年人的单纯善良,用称兄道弟、诱导交友等方式,诱导老年人进行互动,甚至见面诈骗。还有的违规视频会在文字描述中写出“对方是你的通讯录好友”“对方是你附近的人”等欺骗性话术,诱导用户进行互动、观看直播。

  专家建议:疏堵结合 护老服务到位

  尽管老年人刷短视频“刷”出不少问题,但老年人触网也有不少积极作用。“比如,触网以及玩短视频的老人,普遍要比不触网的老人更有幸福感、成就感。此外,触网的老人因为接触更多新事物,以及与子女沟通更多等原因,也比不触网的老人和谐度更高。”而且,短视频不仅开阔了老年人的眼界,还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

  一项数据显示,短视频正成为帮助老年人获取信息资讯、融入数字社会、展现自身才艺、拉近亲子关系的重要平台。因此,靳永爱建议,一方面,鼓励老年人接触新事物;另一方面,平台、社会都应加强护老方面的建设。

  赵语涵 (摘自《北京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