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松蔚: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蓝天高山大海 2021-11-02
图片

图片

如果要问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发现是什么,那绝对离不开认知这个概念。
 
什么是认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头脑中的那些想法。
 
最近100年,我们把「头脑中的想法」变成了一个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对象。

20世纪后半叶的心理学,比如认知革命,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很大程度上都在证明一个在今天看起来像是常识的结论——
 
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很重要。
 
你会说,废话!谁不知道想法很重要啊。但我打赌,你仍然可能在某些时候低估了它的重要性。
 
比如我问你,想法和现实哪个重要?如果想法和现实之间出现不一致,你更关心想法还是更关心现实?
 
你多半会更关心现实。
 
比如,我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可现实是孩子太贪玩,本性难移;

我想进世界500强企业,现实是面试官刷掉了我,他觉得我不合适;

我想追一个女孩。现实是她不喜欢我;
……

图片

即便我头脑中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我觉得我能追到她,你也肯定会劝我:放弃吧,不管你怎么想,人家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又改变不了现实。
 
但我告诉你:不对!
 
有一些时候,想法是可以改变现实的。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每天发生在生活中的事。
 
大家相信什么,很可能就会发生什么。

你的想法可以影响甚至是决定现实。那么想法是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现实的呢?
 
很简单,通过你的行动。
 
图片

我有一位来访者琳子,去美国加州度假回来之后,念念不忘那里清爽的阳光和海岸。
 
当然,比环境更好的是那里的文化,毕竟是有着好莱坞,硅谷,和伯克利的地方,她遇到的每个人都活得自由而热烈。

「人家那样才叫生活,我们这样就只能叫活着。」在咨询中,她发出这样的感叹。

图片

「所以你打算去那边生活吗?」我问。

她立刻摇头:「那怎么可能,就随便感叹一下。」

「但是,为什么不可能?」
 
对「不可能」三个字,我总是很警觉。

琳子也一脸懵:「就是不可能啊。我住在北京,我的工作在北京。就算我想辞职,但我男朋友的工作还在北京啊,他手里还有期权,做满五年变现,那还不够,现在投资移民的门槛高得很。还不如申请个研究生现实一点······」

其实,也合情合理,给了谁也不会因为旅游一次,就移民,因为「觉得」不可能。

真实的世界里,恐怕有很多认真计划过,努力争取过,试过一切方法,最终还是失之交臂的例子。

世界可以这么残酷:你要了,也未必要得到。

图片

但,即使真是这样,「要」这个动作,也不是没有意义。
 
第一,正如每个人都想到的,如果你不做任何事,希望只会更渺茫。
 
第二,当一个人试过一切方法之后,如果最终的结果仍不成功,至少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
 
TA会对自己说:「至少我试过了,我没有什么遗憾。」
 
终其后半生,都不用在心里暗暗计较:「如果当初,我那样试一试……现在我的生活是不是会不一样?」
 
我想,琳子在那次咨询中,心里就保持了那样一份计较。所以她反复纠结:「凭什么有人生来就可以过那样的人生?凭什么我不可以?」
 
事实上,她不是在抱怨任何人。她的遗憾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真正让琳子感到烦躁不安的,是她自己。
 
她心里一个潜在的声音是:「我觉得我过不上想要的那种生活。」有那个声音,自然会有一大堆证据来支持那个声音。
 
这是一个标准的恶性循环:
 
我觉得自己不配,于是我不做任何事去争取那些我以为自己「配不上」的东西,这样的长期结果是,我发现自己确实「配不上」那些东西。

虽然那些东西我真的想要。

图片

——我没法否认那个欲望。

我并没有试图说服她,也没给她出谋划策,只是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不必真的尝试什么,只是在头脑里做一个实验:如果十年之后,你真的住在了阳光明媚的加州,想一想,这十年当中你可能经历了什么?」

她就笑,笑着摇头:「不可能的。」若有所思。
 
结束咨询两年后,琳子寄来一封信:男朋友最近考虑加入一个在硅谷的创业项目。

她也边工作边申请了加州一所大学的在线函授课程,正在努力跟上进度。
 
如果一切顺利,将来有希望转为正式学生。

她说:「你能相信吗?我离我想要的生活已经这么近了!」

想法只是想法。你有没有这种体验,过高空索桥,你一边想着「不行了,我不行了,我过不去的」,一边闭着眼前行。

「不行了,没可能」这只是你头脑当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有两种选择:相信这个声音,不过去;或者不理会它,向前挪一步,再挪一步……

猛然抬头,你已经到了另一边啊。
 
图片
 
Robert Kegan说,人的智识是可以终身成长的。

智识成长的标志是,把越来越多曾经以为自己说了算的东西,打碎了,再拼起来。
 
我无法扭转你们的意志。也许你们自己也很难做到。
 
但我希望你们学会认输,承认自己不能改变这件事的规律的同时,更去承认自己想要实现的欲望。
 
因为这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办法,变得更厉害。

图片

几年前我决定将自己这一套思维方式进行一次系统总结,策划很久,当时很多同事对这个选题充满不确定,但我心里坚定:
 
我想做一门不一样的课——
 
《认知思维16讲》
 
图片
写在后面
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
 
10多年来,李松蔚发现,咨询室来求助的人苦恼于各种问题,很多人常常困在惯性思维中,对自己、或身边人发狠使「蛮劲」,最后往往越解决问题越是个问题。
 
我们的产品经理都很焦虑,因为思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展现这门课本有的价值。
 
是的,当时她的描述里,充满了混乱,脑子里有很多「我不行」「我不可以」「我做不到」的声音。
 
这个声音我很熟悉。
 
当我接手新的工作时,遇到新项目时,公开发言时……每当我有这种想法,我都会更加紧张,变得束手束脚,心想,看吧我果然不行。
 
直到我听到课程中的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
 
李老师分享在一次卡巴金的正念工作坊中,维持一个瑜伽动作时,很快,大家就觉得自己坚持不了了。
 
卡巴金老师说:这只是你头脑当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有两种选择:相信这个声音,或者不理会它,坚持一秒,再坚持一秒……结果很多人维持的时间都延长了一倍以上。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对啊,我也可以不理这些声音啊!
 
接着,我试着用课程中的方法,每当它出现一次,我就重复一遍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但并不等于事实,无论它多么逼真,不理会就好。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掌握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
 
「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感受、困扰已久的问题,有一天将会被某个人一语道破。」

图片

生活中,那种灵感乍现的时刻其实很难有,而李松蔚老师,就是那个「一语道破梦中人」的人。
 
现在,我也把这门课推荐给你,希望你仔细听、反复听,每听一遍,都是思维的一次打破重建。
 
曾有用户在课程笔记中写到:
 
从最初开课前的烦躁、怀疑、忧愁等等各种不良情绪;到听几节课后的惊讶、莫名喜悦;到最后心情轻松、无所挂碍,仿佛完成了一场洗礼,不再心有负累,看到我的生命里多了一层亮光。
 
这是唯一一个让我听了会流泪的课。

图片

 课程将如何帮助我改变?   
 
  • 第1板块中,你会重新认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看到更多可能


  • 第2板块中,你会打开思路,突破因果论的局限,把问题变成资源


  • 第3板块中,你将跳出自我,活出自己,赋能他人


  • 第4板块中,你将对人生意义有更好的、颠覆性的答案

 
16堂课,每堂课为你匹配类似「想法只是想法」这样的「思维钥匙」,教你【旁观者视角】【想象暴露】【悖论放松】【认知重构】……等可长期重复使用的思维训练方法。
 
 专业理论我能否听得懂?
 
这门课的内容很深,是不断上升思维的层级,来到最顶层,对那些令我们困惑不解的问题做一次彻底的探讨。
 
但同时,李松蔚老师有「接地气」的天赋。
 
08年他四川地震区给村民做项目时,将一些聱牙诘屈的量表词句讲出来,最后竟然让村民都听懂了。

他的特长之一,就是能把那些概念化的理论,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讲给你听。
 
 学完课程能收获什么? 

图片

1.活得更通透
遇到同样的问题,变成那个更有办法的人
2.改变更自然
看清问题的真相,促成真实的改变
3.更有影响力
提升关系里,让关系更轻松
4.生活有动力
确立你的目标,寻找属于你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