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圣陶谈读书:读书要有选择性

 小桥流水1i79ra 2021-11-02

叶圣陶一生崇真朴实,早年以文学为武器,奋不顾身地投身于革命的事业当中,建国后历任中央政府教育、文化、出版部门高官,仍坚持笔耕不辍,在文学创作、文学出版以及文学教育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这位著名的文化大家,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其道德文章人格风范为世人所共仰。

这样一位集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于一身的“大家”,对教育和人生有哪些不同的理解与领悟?今日,我们一起回顾他的思想精华。

文章图片1

谈教育: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

文章图片2

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

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节选自《如果我当老师》

谈做事:要趁早把一切该做的事情做了

文章图片3

把人生的路程算作一天,那么现在太阳正高高地照着我,离开黄昏时分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我终究会望见那尽头。一会儿,太阳西移了,影子转了向,渐渐地伸长;而当一切影子变得很长很淡的时候,太阳将突然消失在山谷里,一切的影子也就消失了,只剩下苍茫的暮色。这时候黑夜已大踏步向我走来,它将占有我的生命直到永远。

要是能趁早把一切该做的事情做了,抢在时间前先行一步,那么,事后的焦急和惶恐就可以避免了。事后的焦急和惶恐会刺伤你的心,使你的心没有一刻安宁,直到生命的止境。

有谁愿意夜间不得安眠?更有谁愿意恶梦相扰?恬静的安眠是夜间的幸福。努力了一天,身体疲劳了,心灵却很宁静,倒在床上,双眼自然地阖上了。要是白天没有把该做的事做了,倒在床上自责与悔恨涌上心头,使你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幸而睡着了,梦中还是在自责与悔恨,忍受这样的折磨原是应该的。

浪费那永不停留的时间不能不付代价,努力或者忍受烦恼,随我们自己选择。

——节选自《默想》

谈读书:读书要有选择性

文章图片4

书是什么?这好像是个愚问,其实应当问。

书是人类经验的仓库。这样回答好像太简单了,其实也够了。

……

有了叫作“书”的仓库,谁的经验都可以收纳进去,谁要经验都可以自由检取,就没有什么可惜又可怜了。虽说不能够百分之百地保存人类所有的经验,到底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没有叫作“书”的仓库是办不到的。

仓库里藏着各色各样东西,一个人不能完全取来使用。各色各样东西太繁富了,一个人太渺小了,没法完全取来使用,而且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只能把自己需用的一部分取出来,其余的任他藏在仓库里。同样的情形,一个人不能尽读所有的书。只能把自己需用的一部分读了,其余的不去过问。

仓库里藏着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你如果随便取一部分,说不定恰正取了霉的,烂的,不合用的,那就于你毫无益处。所以跑进仓库就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

同样的情形,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古人说“开卷有益”,好像不问什么书,你能读它总有好处,这个话应当修正。不错,书中包容的是人类的经验,但是,那经验如果是错误的、过时的,你也接受它吗?接受了错误的经验,你就上了它的当。接受了过时的经验,你就不能应付当前的生活。所以书非拣选不可。拣选那正确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那才“开卷有益”。

——节选自《开明少年》12期

谈人生:出走半生,归来少年

文章图片5

大概人到中年,就意识地或非意识地抱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大志。虽是寻常的一举一动,也要在举动之先反省说:“这是不是可以给后辈示范的?”于是步履从容安详了,态度中正和平了,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差不多可以入圣庙的样子。

但是,一个堪为“士则”“世范”的中年人的完成,就是一个天真活泼爽直矫健的青年人的毁灭。一般中年人“悔其少作”,说“那时候真是胡闹”,仿佛当初曾经做过青年人是他们的绝大不幸;其实,所有的中年人如果都这样悔恨起来,那才是人间的绝大不幸呢。

已经是中年人了,只希望不要走上那些中年人的路。

——节选自叶圣陶《中年人》

对于子女,希望他们胜似我

文章图片6

▲叶圣陶和他的三个子女合影(左起:叶至美、叶至善、叶圣陶、叶志诚。)真、善、美是叶圣陶一生的追求,也是他对孩子们的美好期望。

对于儿女也有我的希望。一句话而已,希望他们胜似我。

所谓人间所谓社会虽然很广漠,总直觉地希望它有进步。而人是构成人间社会的。如果后代无异前代,那就是站在老地方没有前进,徒然送去了一代的时光,已属不妙。或者更甚一点,竟然“一代不如一代”,试问人间社会经得起几回这样的七折八扣呢!凭这么想,我希望儿女必须胜似我。

爬上西湖葛岭那样的山就会气喘,提十斤左右重的东西走一两里路胳膊就会酸好几天,我这种身体是完全不行的。我希望他们有强壮的身体。

人家问一句话一时会答不上来,事务当前会十分茫然,不知怎样处置或判断,我这种心灵是完全不行的。我希望他们有明澈的心灵。

说到职业,现在干的是笔墨的事,要说那干系之大,当然可以戴上文化或教育的高帽子,于是仿佛觉得并非无聊,但是能够像工人农人一样,拿出一件供人家切实应用的东西来么?没有!自家却使用了人家生产的切实应用的东西,岂非也成了可羞的剥削阶级?文化或教育的高帽子只能掩饰丑脸,聊自解嘲而已,别无意义。

这样想时,更菲薄自己,达于极点。我希望他们与我不一样:至少要能够站在人前宣告道:“凭我们的劳力,产生了切实应用的东西,这里就是!”其时手里拿的是布匹米麦之类;即使他们中间有一个成为玄学家,也希望他同时铸成一些齿轮或螺丝钉。

——节选自叶圣陶《做了父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