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笔记||子不语怪力乱神

 灿然心动 2021-11-03


导语




《论语》中提到“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还说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和“未知生,焉知死?”这样的话。今天看来,孔子的观点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传播虚假消息的风气要不得



我们要说明一点,孔子并不是唯物主义者。他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说他一点都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那也是不对的。但是,孔子教育大家不要过多地谈论鬼神这类虚无缥缈的事物,这在当时已经很不简单。

我们要明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很多事物人们并不知道怎么解释才是对的。很多人就怀疑,这个世界有鬼神的操纵。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借此装神弄鬼,唯恐天下不乱。长此以往,这个社会就形成了不好的风气。孔子就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如果大家都去传谣、信谣,那还像话吗?

孔子并不确定,关于鬼神的那一套思想是不是真实的。既然科学没有发展到那一步,胡乱猜测,信口开河,那当然要不得。更何况,人类社会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天下大乱,人民苦不堪言,作为君子,更应该以天下为己任,救民于水火,而不是把大部分精力用来关注那些虚无缥缈的事物上。就像李商隐批评汉文帝一样,“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你一个皇帝,不关心老百姓,你去问鬼神这类虚有的事物,这本来就是不称职。君子要时刻明白自己的使命,务虚不务实,不关注现实问题,这本身就不对。

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觉得孔子的教育是合理的。今天科学技术在进步,但我们依然有很多问题不知道答案。例如,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地球还能存在多长时间等等。少数科学家研究这些问题,这并没有错。可是,作为普通人,你又没有科学家那个能力,整天发歪理邪说,这就要不得。尤其是,今天信息技术时代,传播这样的虚假消息,影响很坏。今天,有的人动不动说某某人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外星人、不明飞行物,说某一年的某一天是世界末日等等。这样的人故意制造恐慌,吸引大家来关注,这样的做法可笑又可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的东西,我们不是科学家,没有资格乱发议论。

助长谈论怪力乱神的风气,在任何时代都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古代的巫婆神汉骗钱害人,弄得多少穷苦百姓家破人亡。还有今天很多骗子,骗老年人买保健品,骗女人去整形,这同样害了不少人。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教育过我们,对这些科学上还没有定论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去谈论,更不能去造谣。




道德比真相更重要



其实,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只是一个方面。这个世上还有比真相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道德。道德应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不是去制造矛盾。

有人曾经问孔子,人死了有没有灵魂。孔子说,这个问题他不能回答。为什么?你说没有灵魂,遇到没有道德的人,别人去世了,他们随便抛弃别人的尸体,对死者不敬,这好不好?你说有灵魂,有的人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墓室里面还搞大量的陪葬品。这同样会把社会风气搞坏,助长奢靡之风。

可见,有的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因为你怎么回答都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还比如,对于做过坏事或者想做坏事的人。他们如果没有什么文化,你告诉他们世界上有因果报应还是没有呢?如果告诉他们有,这明显是骗人,违背了科学。相反,如果你告诉他们没有,他们会更加有恃无恐。

价值判断很多时候比事实判断更重要,是维护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就像今天很多人争论石油是不是可再生资源一样,我们小时候课本上说石油是古生物遗体变成的,不可再生;后来知道也有人说石油是地球内部本身的碳形成的,可以再生。科学上目前也没有定论,它同样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你说它可以再生,人们可能会继续铺张浪费,造成环境问题;如果你说它不能再生,别有用心的人会趁机抬高价格。这就涉及到整个世界的正常运转了,有了这样的顾虑,这些话就不敢轻易说出口。



总结


孔子教育我们“不语怪力乱神”,多关注现实的生活,集中精力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这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不传谣、不信谣,敬畏道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