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阐教与截教,哪个教派的修炼功法更好?

 小刘侃封神 2021-11-03
阐教与截教,是封神里两大教派。
阐教虽然人数比不上截教,但有十二金仙、南极仙翁、燃灯道人、姜子牙等人,还有三代如杨戬,黄天化,哪吒,金吒木吒,韦护,杨任,土行孙等比较厉害的弟子。
当然,截教人数更是不少,有万仙来朝的美誉。
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赵公明,三霄,多宝道人,龟灵圣母,火灵圣母,闻仲等等。
小刘前次跟大家聊过,一个人修炼的功法没有好坏之分,这里所说的好坏,只是说拿功法来做好事或者做坏事,并不代表自己所修炼的功法对自己提升修为是好是坏,对自己本身的身体是好还是坏。
像是葵花宝典,想要修炼,必须自宫,这本功法就不是好功法。会让一个人失去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当然,这毕竟是一个太监创造出的功法,是根据自身特点,这功法对他来说就是好的。
但别人想要修炼,就需要先自宫,这就伤害了自己身体。
还有七伤拳,想要练好,身体也要受到伤害。
这些功法,虽然练了之后,威力强大,但却不是好的功法。

而且在封神演义里,阐教弟子在诛杀截教弟子之时,往往会说他们大逆不道,违逆天命,而并没有说他们无恶不作。
可见截教弟子该死,也是他们违抗了天命该死,而不是他们作了什么恶事。所以,并不能说截教弟子所修炼的功法就是邪恶的功法。
那么,他们的修炼功法,到底谁的更强,谁的更弱呢?
阐教弟子往往自诩名门正道,而截教弟子使出的法术往往是旁门左道。小刘觉的,法术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使用之人的好坏。
而似乎阐教弟子都觉的自己修炼的功法高强,修为深厚。
假如阐教的功法比较牛叉,但阐教功法修炼到了十二金仙那样的境界,一千五百年不曾斩却三尸,怎么就产生了杀劫呢?

封神大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十二金仙有了杀劫。
假如阐教的功法厉害,那么,产生杀劫的应该是截教弟子,但偏偏阐教弟子产生了杀劫。
按理来说,功法好,应该是能平平安安的修炼,直到安安全全的成为圣人。
但是阐教没有,却让十二金仙产生了杀劫,这就说明他们修炼的功法十分的不安全,搞不好杀劫没完成,还会走火入魔,所以,这功法并不好。
截教弟子没有杀劫,而截教弟子中有许多都到了十二金仙这样的修为,比如赵公明、多宝道人、三霄、金灵圣母等等。
而三霄娘娘也曾经对赵公明说过,她们截教功法,更在阐教之上,将来能比阐教更加的逍遥自在。

当时赵公明去三仙岛找三霄借宝之时,云霄不愿意借,对赵公明说了这么一番话:如今阐教道友犯了杀戒,吾截教实是逍遥。昔日凤鸣岐山,今生圣主,何必与他争论闲非。大兄,你不该下山。你我只等子牙封过神,才见神仙玉石。
云霄说的明白,他们阐教犯了杀劫,我们截教才是逍遥,现在只因为有封神榜的约束,因为下山就可能上封神榜,但只要不下山,将来姜子牙封神之后,更加自在。
只是赵公明不听劝告被杀死,这并不代表截教功法不行。
甚至小刘大胆推测,阐教针对截教,很可能便是因为截教的功法太厉害,修炼起来事半功倍,还不会产生其他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的因素。
假如依靠这样厉害的功法,截教再诞生出几个圣人呢?就算诞生的是斩三尸成道的圣人,可这也是圣人。
到时候如果通天教主摆下了诛仙阵,截教也有四个圣人,那么元始,老子,准提,接引他们四人联手还能破了这诛仙阵吗?
那真的就未必了!
在封神演义原文里,燃灯道人也曾亲口承认,他不如赵公明!

燃灯对赵公明说道,吾自天皇修成正果,至今难脱红尘。道兄无束无拘,却要强争名利!
燃灯的话说的明白,他天皇就修成正果,但依然在红尘劫数当中,而赵公明,却已经了道成仙,无拘无束!
其实,阐教弟子根本不如截教弟子,无论是从功法,还是法宝上面,但阐教能胜利,胜在一个团结。
面子人人爱,但阐教不顾忌这么多,一个打不赢,那就两个一起上,两个打不赢,大伙一起上,大伙都打不赢,那就把师傅请出来,师傅都打不赢,就到别处找帮手,比如请来西方教接引准提。
但截教不是一起上,而是不管面对几个人,都是一个一个的来!

讲规矩其实是很好,可是,人家不讲规矩了你还要和人家讲规矩,只能怪你脑子秀逗了。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选择题,火车开来了,一条铁轨上有五个孩子在那玩耍,而另外一条铁轨上有一个孩子玩耍。如果火车司机讲规矩,火车应该驶向五个孩子的轨道,如果司机不讲规矩,那么他就会选择驶向一个孩子的轨道,毕竟是死一人而救五人。
假如你是火车司机,在保一个还是保五个这上面又该怎么选择?是讲规矩,还是不讲规矩?
这让小刘又想起来一个新闻,很多人都会闯红灯,你闯我闯大家一起闯,闯的高高兴兴的,或许这是法不责众的心里在作怪。
但是,也有人讲规矩不闯红绿灯的时候,还被闯红灯的车辆给撞了。
你守规矩,可有的人不守规矩。反而你还会因为守规矩而受伤。
这个时候,我们到底是守规矩还是不守规矩呢?
想来,人肯定要守规矩,纵然有时会因为受规矩而受伤,但这总是偶然现象,但不守规矩,早晚都会受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