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

 新用户2534iHLK 2021-11-03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三星堆青铜人像虽然眼睛很大,但却没有瞳孔,也就是没有眼珠,眼睛中间有一道横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瞽目”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瞽目

也就是说,三星堆里的铜像大多数都是盲人的形象(瞽目)。

古滇国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也有很多瞽目现象。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人们对于这种现象,一般都是这样解释的:“这些铜像都是大祭祀,他们从高处向下看,所以我们就看不到他们的眼珠”。

那么问题来了,三星堆里的鸟也是没有眼珠的,难道鸟也是大祭祀?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人们把“鸟”字改成“乌”字,意思是没有眼睛的鸟)

还有更奇特的解释。说“三星堆里的人都患有眼科疾病,屈光不正”。

还有人把郭沫若对“民”字的解释拿出来:

按照郭沫若的解释,“民”就是被刺眼睛的奴隶。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说文》对「民」的解释是:

民,眾萌也。从古文之象

“民”字的甲骨文: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但问题是,三星堆里的铜像其实都是夏朝的帝王,比如尧、舜、禹,并不是奴隶。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上图是尧帝

逻辑悖论:

三星堆里的青铜人像大多数都是盲人的形象。如果说三星堆的人崇拜盲人,那么他们就应该讨厌眼睛。但是,在三星堆遗址却出土了大量眼睛形状的器物。三星堆人对眼睛的崇拜,丝毫不亚于古埃及人对“荷鲁斯之眼”的崇拜。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三星堆出土的眼睛形状器物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古埃及的荷鲁斯之眼

既然三星堆的人这么崇拜眼睛,为什么要塑造出那么多盲人形象的铜像呢?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不是逻辑悖论吗!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古代的“眼”和“乾”两个字是同音字,而古代人经常用同音字互相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字。

也就是说,《易经》里的“乾”实际上是“眼”。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乾☰

乾和眼是同音字(通假字),而坤和盲也是同音字(通假字)。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乾=眼,坤=盲

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三星堆人(夏朝人)既崇拜眼睛,又把人像塑造成盲人形象了:

因为盲人形象代表“坤”。而三星堆文化(夏朝文化)属于“归藏文化”,也就是把“坤”放在前面,把“乾”放在后面。把锋芒隐藏起来,形成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这也正符合道家“以柔克刚、以无为战胜有为”的思想内涵。

可以看出,三星堆文化(夏朝文化)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初来源。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太极图

颛顼帝的本名叫“乾荒”,其实就是“乾坤”(荒和坤在古代也是同音字)。古籍记载“颛顼绝地天通”,其实就是“绝坤乾通”,就是“绝盲眼通”。意思是说颛顼帝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没有盲区(绝盲),有点类似传说中的“千里眼”(眼通),根本不是什么“甲亢”。

颛顼帝的纵目面具: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颛顼绝地天通

如果我们把《易经》的符号和三星堆出土的眼睛形器物进行对照,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总结

《易经》最早的来源,就是三星堆遗址中的眼睛崇拜。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易经》每一卦的名称,其实都是一个和眼睛有关的字。

解开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瞽目”之谜——兼论《归藏易》的起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