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话题】38岁硕士开摩的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是浪费人才吗?

 小播读书 2021-11-03

38岁的中山大学硕士杜杨,在失业后开起了摩的,这个热搜吸引了3.3亿次的阅读。这样的新闻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关注了,之前有985,211硕士毕业生扎堆进卷烟厂当一线工人,还有曾经的银行分行行长姚志刚,下海创业失败送外卖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热议,很多人认为,有这样好的资质和背景,不好好发挥自己所长,去开摩的有点浪费人才,也有很多人觉得开摩的,送外卖很丢人。

我看了杜杨的某音上的自媒体账号,叫“杜涛涛老师”,已经有几万粉丝了。视频中的杜老师,是一位专业的英语知识博主,对于自己开摩的这件事,杜老师也非常乐观和坦然,他说:自己9月份失业后比较迷茫,40岁了再找工作很难,成为摩的也算一种过渡,好好沉淀一下自己。他也相信自己,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各行各业都会有更多的可能,未来希望在自我价值方面有所实现。

在杜老师身上,我看到了面对生活困难的坚韧和勇气,更重要的是,面对网络的流言蜚语和甚至语言暴力,杜老师拥有了一种“被讨厌的勇气”,就凭这一点,我觉得对他的质疑就完全没有必要。

每个人都有权力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而不应该活在别人的期望里面。

在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里面,心理学家说:其实我们所有的不幸福,都是因为我们缺乏被讨厌的勇气,我们常常会讨厌自己,渴望自己能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这会让我们总会感觉很失败,因为你永远都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你把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权交给了别人。

为什么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因为拥有这种品质,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哲学家康德的自由观非常有名,在康德看来,真正自由,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正的自由,是自己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换句话说,真正的自由,需要拒绝的勇气。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有位慈善家,他很有钱,在社会关系中看似不受任何人约束,也没有任何感情的羁绊。

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见不得别人受苦。所以只要知道谁有困难,他就第一时间出面帮忙。哪里发生了灾难,他就马上捐赠。那这位慈善家是自由吗?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讲,他所有的行为都是被同理心驱使的,他总是被外界的贫苦牵着鼻子走。慈善家也有可能是不自由的,或许他在乎的,不是自己捐款这件事本身,而是他没办法眼睁睁看到别人受苦,他没办法拒绝内心这种不安的感觉。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明星名人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而做出善举的,而并不是出自自愿,所以,其实他们并不自由。就像康德的说,真正的自由,是自己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这需要拒绝的勇气,甚至需要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这里我们说的,需要被讨厌的勇气,不是我们需要别人来讨厌我们,而是当别人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心里明白:我的人生,是不受他人的评价或认可影响的,我有足够的勇气承受来自他人的讨厌和偏见,这样才能掌控生活的主动。

对于,杜杨失业开摩的这件事,你怎么看呢?

一 End 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