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人入“声” │ 百听不厌红色经典!《万泉河水清又清》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1-11-04


《 二泉映月听松涛 》文艺掌上微刊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欣赏👆

红色经典:《万泉河水清又清》赏析

《万泉河水清又清》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首配歌,正是配歌的创新采用,开创了芭蕾舞剧载歌载舞的新形式。更是在揭示人物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首作品在音乐语言上体现出鲜明的黎族音乐风格和特点,同时,在曲体结构方面也十分方整、句法严明。更重要的是,歌曲配合舞蹈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景象,从而揭示出军民关系的本质,起到了深化舞剧主题思想的作用。

该作品曾经被玖月奇迹翻唱。后来,孙楠在《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此歌曲再度献唱。


作为专业合唱团体的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从人员建制上看,其团员均由全国各艺术院校毕业学生,经过严格选拔组成。这样一支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演绎这首经典作品,当然令广大观众赏心悦目,享受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

还有就是,当我们欣赏这首脍炙人口作品的时候,务必要将其搁置于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佼佼者——《红色娘子军》的情景中去体验与感受。

这部经典芭蕾舞剧,是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芭蕾这门艺术本来是舶来品,其中充斥着公主与王子的浪漫影像。很难想象,用军帽、军鞋、长衣、长裤装扮的芭蕾舞剧所刻画的革命形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但恰恰这种对古典芭蕾的挑战与背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自从1964年公演以来,《红色娘子军》广受各界人士推崇。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的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经典回放,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

歌曲《万泉河水清又清》在音乐语言上体现出鲜明的黎族音乐风格和特点,更重要的是,歌曲配合舞蹈表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景象。作曲者杜鸣心是湖北潜江人,曾师从贺绿汀、任虹等音乐家。194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看谁功劳高》,1958年从苏联学成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

1964年,作为国庆十五周年的献礼节目,杜鸣心接到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任务,只有半年左右时间,非常仓促。杜鸣心特地去海南体验生活,去了海南的黎族人民经常居住的地区,吸收了当地的五指山的民歌。写了几个方案以后,经过试唱,《万泉河水清又清》最终出炉。

再就是说到《万泉河水清又清》,我们不得不提万泉河,发源于五指山,全长163公里,是海南岛第三大河。尽管万泉河在海南不是河流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但却最负盛名。沿河两岸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万泉河水在革命时代抚育了红色娘子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万泉河如今是海南的重要旅游资源,其入海口处正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而红色著名歌曲《万泉河水清又清》也自然成了博鳌论坛的入场乐和背景音乐。

聆赏合唱《万泉河水清又清》,既能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提升广大观众对合唱艺术以及芭蕾舞剧等高雅艺术的赏析能力,丰富大众艺术知识的相关积累,陶冶审美情操,愉悦审美情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