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效仿徐霞客,攀登松门岭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11-04

效仿徐霞客,攀登松门岭

文/林海燕

2021年10月27日上午,我跟随宁海徐霞客研究会成员一行人同登松门岭。而松门岭属于宁海县王爱山岗,在距宁海县城以西18公里的岔路镇兆岸村对岸。
 
那天,我是初次效仿徐霞客,攀登松门岭。其实早些年前,便听到徐霞客研究会有老师说起过松门岭,一直未能如愿,它仿佛成了心头的一个结。因此,松门岭也是我最想去爬的一座山,攀的一条岭。


 
人总会带有些惰性,尽管这条岭就在自家门口,但我确实是没有去过。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岭,能让徐霞客在游记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写到此岭,且是抱有好奇之心。据考证,通向王爱山岗主要有三条主岭,即松门岭、桑洲岭和泳溪岭,长度都不超过三里。而这条松门岭,不是普通的岭,是明代徐霞客两次由宁海到天台山都经过此处,游记中四次写到松门岭,也是《徐霞客游记》中起步登山的第一岭,并记录下了不朽的旅游巨篇。
 
而说起松门岭,自然会想到《徐霞客游记》中第一次写到松门岭:癸丑(1613年)“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好一句攀历忘苦。诚然,我爱上一座山,爱上一条岭,并非是徐霞客行走时,曾四次写到松门岭这个令人攀历忘苦的地方。那天,我们一行人来到兆岸村,在山脚处,眼前风光旖旎,视野开阔。这一切的美,都是来自于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田野一点都不野,路边绽放的野花,像一个洒脱旷达的女子,自然有它独特的风韵之美。


 
我们从岭脚出发,登至半山腰,山色葱茏,空谷低回,眺望远方,恍若听到水母溪流水灄灄,简直美不胜收。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情结,说实话,宁海国家级的登山步道有很多,但是像松门岭,却又是格外喜欢。是因为喜欢徐霞客而爱上这条松门岭吗,显然不是,也许我更欣赏徐霞客身上那种少年立志、不怕吃苦的精神。
 
既然说到徐霞客第一次写松门岭,那么就看看第二次是怎么写到松门岭的。游记中有记载:壬申(1632年),“三月十四日 自宁海骑马出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其东南十五里为桑洲驿,乃台郡道也;西南十里松门岭,为入天台道。”原来,这里徐霞客提到的松门岭和天台道,并非就是天台县,而是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东部,地处宁波、绍兴、金华、温州四市的交接地带,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此处统称为天台山。






 
这天上午,天空静穆,阳光明媚,我已然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飞翔,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灵性之美。松门岭山脚下,有座叫“万嵩庵”寺庙,路口处还立了石碑,上面刻有“徐霞客开游古道遗迹之五松门岭”字样,想必为告诉游客,这是当代徐霞客起步登山的必经之路。
 
怎一个喜欢了得?如今的松门岭,并不像以前徐霞客游记中所描述,山峻路滑,而是从山脚一直到山顶,一路都是鹅卵石铺成,每一块卵石,都印证着徐霞客每一步的足迹。不过,徐霞客当年登松门岭,是否就是按照这条路线而去,任谁都不敢肯定。这时,刚好看到旁边有一条岔道小径,沿山而上,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也许,徐霞客是往这条山路上去的?” 我也是猜想,今日的松门岭是否就是以前徐霞客登过的一条岭,从这条岭出发,有许多条山路通向山顶,至于是哪条路,这应该只有徐霞客本人才能知道了。不过,想想这也并非重要,重要的是徐霞客从这岭脚到山顶的就行了。






 
站在半山腰远远望去,满眼确是一片绿荫。踩着鹅卵石铺成的石阶,一路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是高处,风景越美,山径之幽曲,树木之青翠,顿觉身心了无尘埃,像是进入一个透明的境界。沿着这条鹅卵石铺成的峻岭而行,不知是何原因,低头不经意看到有些卵石已经完全从地面脱落,看上去像是挖了一个小窟窿,顿生惋惜之心。爬吧,爬到了山顶,便是徐霞客曾经吃过饭的地方。
 
说到吃饭,那就再来看看徐霞客第三次写到松门岭,文中记载:“十五日: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玉爱山,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这里经水母溪,其实这是松门岭岭头,岭头是村庄,建有古庙,也叫筋竹岭庵,但到底是否就是当年徐霞客吃过饭的筋竹岭庵,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来说争议较大。
 
我无心探讨研究徐霞客到底有没有在此庵吃过饭,或者是在哪里吃过饭,徐霞客说饭于筋竹岭庵,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我相信,所有为松门岭而来的游客,一定最关心的是这条岭到底有何不同之处。其实,这里不仅是风景优美,也是驴友最佳的登山步道。





松门岭三处路廊,左上为岭脚、右边为岭中、左下为岭头

相对来说,一条山岭上有三个路廊,并不多见,这里是不到一里半就有一座路廊,分别在松门岭的岭脚、岭中和岭头三处地方。岭脚的路廊堆满了杂物,石凳表面布满灰尘,轻轻一擦,双手便沾满灰尘。

而岭中的路廊已成遗址,不见屋顶,唯见残垣,如果不是看到角落里摆放着一块狭窄而细长的石板凳子,我还误以为曾是个露天厕所。不过,岭头也有一个路廊,可是这里的路廊早已被村民修成了庙堂。
 
我们一行人走到山顶时,已近午时了。说到这里,自然又想到徐霞客第四次在游记中最后一段写到:“天台之溪,余所见者:正东为水母溪;察岭东北,华顶之南,有分水岭,不甚高;西流为石梁,东流过天封,绕摘星岭而东,出松门岭,由宁海而注于海。” 这里说到绕摘星岭,出松门岭,一绕一出,一水一石,从原来荆棘丛山,到现在如锦似绣,如今,这一段古道、路廊和两旁的风光,至今保存最为完整,仍不乏有着四百年前的风韵雅致。

 
到了山顶,看到一座石刻雕像,徐霞客默坐在那里,宁静而安详,好像是在迎接每一位游客的到来。我们一行人在徐霞客雕像面前合影留念,人与山相爱,人与石雕有缘,说起来确实是有点不可思议。但在这座山,想必是到此一游的人,都会奔着以一种神秘的心态,去探寻古道深层的底蕴和内涵。
 
不管怎么说,登松门岭,这是当年徐霞客上天台山真正的登山爬坡,在此岭脚起步所描写的第一岭,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被誉为“徐霞客记游天下第一岭”,爱一座山,犹如爱一个地方,抑或是爱上一个人,这也是事实的。为此,我更是爱这条古道松门岭,正如有一种岭是永远都无法到达尽头的,那就是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渴望,也是人性的一种欲望。
 
而此时的松门岭,却依然以它千年不变的姿势,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木子叶寒:本名林海燕,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委员。近40余篇散文诗歌被选入《中国当代作家优秀作品精选》;个人出版诗集《无心的错失》《黑土地的花朵》、散文集《心若在梦就在》《燕来墨香》《梦里牵不到你的手》、合著散文集1本、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晴隆》、主编《宁海市场监管》杂志、参与主编访谈散文集《我们曾经走路的路》、参加编辑《乡土宁海2016》《风雅跃龙》。

□编辑:木子叶寒
□摄影:山水尤等
□书法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