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子去了哪?金庸试图在2005年给出答案,却在好友建议下删除

 锦字香痕 2021-11-04

金庸的武侠小说最早发表在50年代的报纸上,随着金庸的小说越写越火爆,在1980年的时候,金庸又将十五部连载版的作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从而成了我们熟知的修订版。

本以为金庸先生的作品能够真正的尘埃落定,不曾想到的是,出于对历史、文化、剧情、人物的考虑,晚年的金庸又在2005年将十五部作品再一次改动,这就是世纪新修版。

一、《天龙八部》的诸多改动

纵观金庸全集,恐怕《天龙八部》是金庸改动地方最多的一部小说。这也难怪,《天龙八部》的主角就有三个。为了能将天龙三主角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金庸又花费一番心血给萧峰、段誉、虚竹架构剧情、创造相辅相成配角,最终让三主角在机缘巧合之下相遇、结拜、闯荡江湖。

金庸在新修版的《天龙八部》里改动了什么呢?

我们知道金庸先生是一个非常严谨之人,他笔下的江湖世界虽然是虚构的,但符合逻辑,还经得住推敲。

在新修版的《序》里,金庸就曾对《天龙八部》涌现的六脉神剑、火焰刀等武功进行了解释,意思是说这些武功过于玄幻神奇,让读者们不要信以为真。

金庸非常有想象力,《天龙八部》里的武功虽然有些修仙的味道,但放到现在来看依旧没有过时。所以笔者认为,金庸的担心是多余的,他的《天龙八部》依旧被武侠迷们捧读,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

其次,不知出于何种缘故,金庸将降龙十八掌改为了降龙二十八掌。在天龙八部的末尾,萧峰和虚竹二人去繁化简,这才有了后世的降龙十八掌。

对于这个部分的改动,许多读者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这样简直毁了经典,毕竟降龙十八掌早已深入人心。也有人认为,要理解金庸的用心,他这样改必定有他的苦衷。

更让读者们虎躯一震的是,金庸还在天龙的末尾改动了王语嫣的结局。原来,慕容复疯了之后,王语嫣是跟着段誉要回大理的。不知是看着段誉和钟灵、木婉清打情骂俏还是王语嫣害怕王宫的生活。在遍寻《不老长春功》未果之后,王语嫣不仅推倒了段誉心爱的神仙姐姐的白玉雕像,更是一怒之下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

对于这个部分的改动,读者们依旧是喜忧参半。有的人认为段誉痛失王语嫣的结局不仅符合了书中所述的“求不得”,也符合了现实生活中大多人的遭遇。

也有一些金庸迷们却摇头叹气,认为金庸晚年必定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如此毁三观的举动。

除此之外,金庸还在新修版中改动了扫地僧被萧峰打伤的细节以及增添了逍遥子的剧情描写。

二、逍遥子的去向之谜

逍遥子这个人物,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莫测。在原有的版本中,逍遥子创建了逍遥派、自创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旷世神功。然而不知何故,逍遥子却激流勇退,他将掌门之位传给无崖子之后就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即使逍遥派一蹶不振,即使逍遥派差点断了传承,逍遥子依旧杳无音信,大有霞举飞升、不管人间俗事的迹象。

可在新修版的改动当中,逍遥子的身影又突然出现在不老长春谷。据当地村民描述,逍遥子曾来到这里,并带走了《不老长春功》。

三、金庸的言外之意

金庸增添这一部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是不是暗示逍遥子得了《不老长春功》之后就可以长生不老了?毕竟天山童姥说过,只要逍遥派门人不散功,是绝对不会轻易老死的。

那么逍遥子后来又去了哪里?笔者认为,金庸不会平白无故增添逍遥子的片段,他这样做无非是想将逍遥子和后续的“斗酒僧”结合起来。

作家陈墨曾说过,当年金庸改动剧情的时候曾给他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及想在新修版的书中增添4000字,以便创造一个“青城大隐”的角色。不过陈墨看完之后觉得画蛇添足,于是建议金庸删除了。

金庸看了回信之后斟酌一番,也觉得“青城大隐”这个角色画蛇添足,于是最终没有将其发表在新修版的书中。

这个青城大隐非常有可能就是逍遥子,他无意之下邂逅了王重阳、林朝英,在看了《九阴真经》之后随口一笑。不料这一笑却让王重阳、林朝英误会为是讥讽。

金庸写道:王道长使全真剑法,林女侠使玉女剑法,双剑合璧,极具威力,余随式招架,更递葫芦劝酒,以助雅兴……王真人哈哈一笑,说道:佩服,佩服!我们输了!

一个是全真教的开山鼻祖,一个是古墓派的祖师婆婆,他们二人双剑合璧却被青城大隐在劝酒中“随式招架”。

结合人物的武功、年龄、背景、时代来看,此人极有可能就是退隐之后的逍遥子。即使金庸真的发表了这一段内容,恐怕多年以后,又有读者开始质疑“青城大隐”的剧情,毕竟“坑”是永远填不完的。

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