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德润山水画赏析

 艺域无疆 2021-11-04

朱德润字泽民,号睢阳山人,又号旹杰,其擅山水,初学许道宁,后法郭熙,所画多作溪山清远、峰岳耸秀、林木挺健,山石用卷云皴,树作蟹爪枝,颇具真实感。

雨山喧瀑图 元代 朱德润

这幅画描绘的是两名士人带着一名童子,在松林中漫步悠游的情景。远方是重叠的山峦,山谷中有楼阁隐约可见。一道山泉从山峰高处顺流而下,穿通松林,使整幅画能上下一气相连。画家用笔稳重沉著,山石,丛林的写形和用墨有圆浑厚重的感觉。

雪溪归棹 元代 朱德润

图中远处的雪山峥嵘巍峨,直逼天际,山下的寒林也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在岸边的水阁里坐着一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整幅画面给人一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感。此幅与传世朱德润的画面目不同,一般认为其主要传郭熙的画法,而此幅有范宽堂堂大山之意,且皴法用小斧劈,当是其学南宋诸家法的作品。

秋林垂钓图 元代 朱德润

此图画面通体泛黄,墨迹已显模糊,但此图可作为代表朱德润转型期风格的典型“标准器”。是图采用朱德润在册页小景中最为惯用的“一角一点”构图,右下角为老树,一隐士垂钓于江中孤舟,似为朱德润归隐思想的体现。

林下鸣琴图 元代 朱德润

图绘河岸边劲挺耸立的巨松下,有三位文士盘坐对谈,其中一位似乎正在抚弦弹琴。河中一渔夫运桨划近,坐在石上取水的僮仆也回头观望,使得文士的琴会活动成为全画的焦点所在。对岸的坡渚与烟霭轻笼的远山相连,层层向后推移,交织出平缓幽远的怡人景致。本幅画以流畅而率意的笔法画松树与藤蔓,有行草书的意趣;人物造型简约,但不失结构与立体。画家以浓淡变化的墨色晕染山石,捕捉烟云变幻的空旷迷蒙,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也使得全画湿润饱满,显得生意盎然。

烟岚秋涧图 元代 朱德润

画中描绘的老树,枝枒峥嵘,坡石与涧水错综叠列。秋原上,一人骑马,后有仆役随行,远方楼阁中,有两人眺望于高台上。云泉深处,丛林寺宇隐约可见。山石的表现染多于皴,树梢的笔法类似蟹爪,画风略有郭熙的遗意。董其昌认为有元人韵味,鉴定为朱德润的作品。

松涧橫琴图 元代 朱德润

图中绘有一左一右两棵松树,枝干老辣劲峭,松针如枪似戟,张牙舞爪。在右侧的松树下,有三位士人正在会琴闲谈,左边之人回手指着潺湲的流水,中间之人正在抚琴,右边之人正闭目静听。这一刻,松声,琴音,流水声相互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无限惬意的享受。

盘山栈道图 元代 朱德润

图中远山耸立,摇摇欲坠,近处山势险峻,水势磅礴,在这群山之间,有一条小道依山势盘旋前进,隐没在远处的雾霭云岚之中,山道上行人络绎不绝,匆匆赶路。

秀野轩图卷 元代 朱德润

图中画的是江南山川的平远之景,山林间有文人对坐于书斋中,笔法粗放纵逸,墨色简洁,有苍茫之意。画家大胆地将北宋李成、郭熙描绘北方山水的笔墨转化为表现江南风物的造型语言,并揉进了文人儒雅清澹的审美意趣。画中的书斋为“秀野轩”,将文人的书斋和活动绘于佳山秀水中,是这个时期新出现的山水画题材,直接影响了元末明初早期吴派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