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壶为何是黑色的?

 隐遁B 2021-11-04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琳琅满目的紫砂壶中,你会看到各种颜色,红的、青的、绿的、紫的,但是你知不知道,还有一种黑色的紫砂壶,可能你不常见过,但其实它也并不少见,古代就有不少黑色紫砂壶流传下来,比如“种花读书”款黑砂匜、“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等。 

图片

徐秀棠 始陶异僧 

那么所谓的“黑紫砂壶”到底是什么,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图片

清雍正 静远斋款黑泥堆绘紫泥四方鼓腹壶 

紫砂壶出现黑色一般有两种情况,“乌泥”和“捂灰”。 

何为乌泥?

网上的说法大致可分为两派:

1. 乌泥就是黑泥,市面上的黑泥都是加氧化锰调出来的;

2. 捂灰后的壶就是乌泥壶。 

实际上乌泥是确实存在的,它并不等同于黑泥,因原矿外观色泽有时呈乌黑色而得名,江苏省地质矿产局中心试验室《宜兴黄龙村陶土物理工艺性能试验报告》中称之为“蓝青泥”。 

图片

四号井乌泥

矿料外观呈乌黑色致密块状,质坚如石,含有较多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浅绿色的豆斑状。部分矿料上有褐红色的斑点、斑纹状。

烧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需1200℃以上。烧成后呈浅褐红微泛黄色调,胎质略显干涩,表面存留的白色云母碎片也较多。图片 

图片

台西矿乌泥

矿料外观呈紫黑色致密块状,质坚如石,矿料上有淡绿色的豆斑状。
烧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需1200℃以上。烧成后呈浅黄透红色调,胎质比较疏松,表面比较干湿,有一定的
杂质黑点,外观色泽显得比较灰暗单一。

图片

大水潭乌泥

矿料外观质地不均匀,呈紫黑色、深紫褐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矿料上有淡绿色的豆斑、条形纹理状和暗红色斑点、花斑状及白色蜡质状。

烧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需1220℃以上。烧成后呈淡红色微透黄,胎质比较疏松,存留的白色云母碎片也较多。表面比较干湿,外观色泽显得比较灰白单一。 

图片

程寿珍 捂灰掇球图片 

何为捂灰?

捂灰工艺用来「补救壶身花泥」而创制而出的,是为了统一泥色,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调黑色的工艺。 

焐灰是制壶中的一种制作工艺,最早出现在清乾隆嘉庆时期,以往是为了掩盖紫砂成品烧制过程中出现的泥色不均现象(明针不过关、未干透就入窑烧)。 

图片

图片

图片

焐灰过程

把那些原来烧制稍欠火候的或是需要改色的壶,放入陶钵内,再用柴草灰捂好密闭起来,一般采用谷糠做填充物材料(现在通常用木炭粉)再在低温缺氧的状态下,温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烧制,利用这种二次处理将壶扔进窑里改变颜色以掩盖缺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来发现焐灰后的紫砂色彩非常丰富,黑色犹如好的微墨,色黑而不呆板,且有一种温润之感,现在此工艺已经成为一种紫砂壶装饰的流行新手法。 

一把好的焐灰壶,黑色犹如好的徽墨,色黑而不板,有一种温润之感。而焐灰对火温要求比较特殊,不是任何泥料都可拿来焐灰的。朱泥结晶程度高,焐灰成功几率不高;掺和其他色素的泥料,在焐灰后一般会产生“花壶”现象;底槽青泥焐灰,颜色黑里透青,青中泛蓝。 

图片

使用新焐灰壶时,假如留茶水在壶中过夜,第二天茶水可能会便混,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是茶碱和炭灰中的一些酸性物质中和而产生的浑浊的现象。

不要担心,用清水或者茶水泡养几天,再将不容易清洗的部位洗刷干净。这样将残留在壶身的炭灰彻底清除后,这种现象就会没有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