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投稿后推荐审稿人的技巧与建议

 叨叨道 2021-11-04
转载:e论文(ID:englishpapers)




推荐审稿人不仅是论文投稿时必须的步骤,而且对审稿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是论文发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今天主要讨论一下应该推荐哪些审稿人?另外再来讨论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能不能推荐熟人审稿等。

01

为什么要推荐审稿人

图片

编辑一般都比较忙,每天要处理较多的稿件,而且不是对所有研究方向都熟悉,所以为了提高稿件处理速度,希望有一些参考的审稿人。虽然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不一定会被采用,但可以为编辑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参考。


作者推荐审稿人对其自身也会有好处:一来可以加快稿件的处理速度;二来作者也可以选择潜在认可自己论文理念的审稿人,提高自己论文的命中率。

02

审稿人选择标准

图片
审稿人的选择标准有很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领域的熟悉程度。熟悉论文所在领域的审稿人比较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能够为改进论文以及未来研究提供较好的思路。但正是因为比较熟悉,也有可能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导致论文被拒。

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些区域的审稿人由于生活节奏较慢,审稿会花费较长时间。有些区域的审稿人由于文化影响,一般比较严谨,会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意见。

在杂志发过论文。一般在所投杂志发表过论文作者的信息都会被收录到该杂志的作者信息库,所以推荐这些审稿人更容易获得编辑的认可。

作者的熟悉程度。选择作者自己熟悉的审稿人固然对论文接受有积极影响,但一般编辑不会选择这些审稿人。因为如果以前有过论文合作,很容易从系统里面查到,给编辑一个不好的印象。所以一般不建议推荐熟悉的审稿人。

审稿人是否大牛。大牛一般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去亲自审稿。如果是大牛自己审稿的话,通常所用阅读论文的时间不会太多。如果是发给学生审稿,虽然可能会细读,但有可能会有理解偏差。

03

几个通用问题

图片

  • 推荐前需要事前得到审稿人同意吗?
- 不需要,审稿人一般和作者不熟悉。

  • 论文转投时可以选择相同的审稿人吗?
- 这要分情况。如果原来杂志在审稿后拒稿,则一般不建议使用相同的审稿人,这样很可能遇到同一个拒稿的审稿人。但如果原来杂志没有经过审稿就拒稿,此时可以推荐相同的审稿人。

  • 杂志编辑会使用推荐的审稿人吗?
-一般会看推荐审稿人的情况,编辑会从考虑这些推荐的审稿人开始,比如他们在领域权威性以及与作者是否熟悉等因素,最后可能会有部分推荐审稿人会被选到。

  • 要不要推荐自己熟悉的人?
- 不建议。因为会影响稿件审理的公正性。而且杂志一般规定与作者五年内有论文合作的审稿人不能担任其论文的审稿工作。如果这种情况被编辑发现,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印象。

  • 可以推荐跟自己同一研究方向的审稿人吗?
- 你可以推荐任何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科研人员作为审稿人,但选择审稿人时需要考虑与他们的利益关系。

  • 推荐审稿人时要不要填推荐理由?
- 如果有比较充分的理由,可以填上。如果不是强制性的而且没有充分的理由时,一般可以不填。


04

几个建议

图片

找参考文献里的作者。从参考文献中选择审稿人是经常的一种做法,一来可以向编辑证明推荐的审稿人所处同一个领域,二来可以让被推荐的审稿人更有阅读的兴趣。


审稿人所在区域文化很重要。审稿人的文化以及习惯对审稿速度和意见都会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具体的需要慢慢体会。

适当多推荐几个审稿人。杂志一般会要求推荐2-3个审稿人,但如果能够多推荐几个,可以极大减少编辑寻找潜在审稿人的时间,从而提高稿件处理速度。

推荐领域内比较活跃的审稿人。领域内比较活跃的审稿人由于比较熟悉这个领域,会有一些比较好的建议,而且对稿件比较熟悉,审稿速度通常也会快一些。

推荐留有机构邮箱的通讯作者。由于以前存在过一些使用伪造邮箱来推荐审稿人的情况,目前编辑一般不会把稿件给那些留有非机构邮箱的审稿人。

不要推荐比较老文献的作者。有些科研人员已经换了工作单位,原来论文中所列的邮箱已经不再使用。有些科研人员已经退休,也不会去审稿了。以上情况都会要等9天左右才能发送给新的审稿人,这些都会拖慢稿件审阅速度。

05

写作Checklist

推荐审稿人这一环节虽然非常重要,可以选择那些对稿件有兴趣以及规避那些对稿件有偏见的审稿人。但比推荐审稿人更重要的就是论文本身的质量,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投稿之前要多找几个同事或者朋友来完善论文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好的论文无论在哪个审稿人手上都能够被顺利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