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宁大沟(屏阳)文艺七十年(4)》 || 作者 杨海川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1-11-04


会宁大沟(屏阳)文艺七十年
——(4)六十年代屏阳中后期文艺与周边村社文艺

作者    ‖   杨海川

杨海川在唐关(通渭碧玉关)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会宁大沟(屏阳)文艺七十年(1)》《会宁大沟(屏阳)文艺七十年(2)》《会宁大沟(屏阳)文艺七十年(3)》《百年回眸——纪念》《丹顶鹤》《屏阳师表系列之九(附后记)——七十年代大沟中学在革委会主任郭安仁老师与校长吴振中老师率领下的教师总阵容》《屏阳师表系列之八——记七十年代大沟中学农业基础课刘振琪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七——记七十年代中期大沟中学原副校长刘振亚老师》《1920年海原大地震中的会宁大沟灾情记略》《屏阳师表系列之六——记原大沟中学体育课周尚礼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五——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课武止戈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四——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课王泰华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三——记原大沟中学建校元老王善治老师》《屏阳师表系列之二——记原大沟中学语文老师李炳宸》《屏阳师表系列之一——记原大沟中学崔炳华老师》《会宁县陈祥同志工作事迹——省报里的老实圪塔“陈喇叭”》《建国初大沟抗美援朝等为国征战人员事略》《接骨(下)》《接骨(中)》《接骨(上)》《老兵传奇(二十一)》《老兵传奇(二十)》《老兵传奇(十九)》《老兵传奇(十八)》《老兵传奇(十七)》《老兵传奇(十六)》《老兵传奇(十五)》《老兵传奇(十四)》《老兵传奇(十三)》《老兵传奇(十二)》《老兵传奇(十一)》《老兵传奇(十)》《老兵传奇(九)》《老兵传奇(八)》《 老兵传奇(七)》《老兵传奇(六)》《老兵传奇(五)》《老兵传奇(四)》《老兵传奇(三)》《老兵传奇(二)》《老兵传奇(一)》


一九六四年,石景新来当地指导工作。石景新竟然是一位秦腔艺术的行家里手,发现屏阳文艺的班底不薄,演员与观众的艺术情趣浓烈,便组织导演了秦腔现代戏《血泪仇》。这是屏阳历史上第一次演出现代戏。且看当年的主要演员:

王仁厚    路生福扮演

王冬才    王宇一扮演

狗   娃    王国玺扮演

保   长    路生俊扮演(路生俊,通渭人,大沟小学老师,后调大沟商店药材公司工作。)  

《血泪仇》反映的内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蒋管区,农民王厚仁一家六口人,儿子王冬才被国民党抓丁后,在反动军队里被逼迫下,干些井里投毒等等坏事。冬才媳妇被蒋匪军糟踏自尽,王仁厚领着一对孙儿流离失所,后来终于找到了陕甘宁边区。王冬才重逢后悔过自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剧目深刻表现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中国农民的血泪仇恨,揭露了蒋家王朝残害人民的滔天罪行。

露天 剧场的春雪早已被群众打扫干净,舞台己重建于原场的北面,晚饭后观众已早早来到台前。哎哟!大红幕顶端两侧的灯光竟然这样明亮,照得台上台下白昼一般雪亮雪亮!人们惊奇地仰望那白色的圆盘中间吊一颗胆形的火球,这光亮简直能称个小太阳!观众中有好胜者大肆卖拍(方言:吹捧)道:列位!知道不?这叫汽灯!烧的汽油,灯不亮时扎上一针就好了!啊呀!咱们一百盏清油灯没它的一半儿亮,看!今晚还挂上了两盏哩!五里路远都能看见做针线呢!

人多了总有这么个好胜者,仿佛那亮灯是从他家抱出来似的。

再看台上文武场面,舞台左侧的台口里可以看到路生有,侯入觐他们的武场面阵势,右侧的文场面也换了新班子,此前多年拉板胡的庞新元换上了新手薛国鼎。二胡手郭成焕,王富元。还有崔进茂更是新奇,一只葫芦形的大壳子架在脖间,弓子搭在上面拉着弦音,简直好听极了,人们听出来这个音从来没有过,忙问百事通的好胜者,回答是“提琴”,是个洋胡胡!

台下已是人山人海!仍是寒雪天,人们跺脚生暖等待大戏开幕……

叮咚的锣鼓,清亮的弦音,将戏情领入狗娃娘死去的悲情场景,聪明少年王国西饰演的狗娃哭得凄凉而悲催,引得观众哭声一片!这个少年角色一炮走红,成为全剧的亮点!

且听路生福饰演的王仁厚手拖两个孙儿逃奔陕北时的二六唱板:

手拖孙女好悲伤

两个孩子都没娘

一个还要娘教养

一个年幼不离娘

娘死不能在世上

怎能不叫我两眼泪汪汪

庙堂上空座龙王像

枉叫人磕头又烧香

背地里咬牙骂老蒋

狼心狗肺坏心肠

你是中国委员长

为什么你的大小官员联保军队赛豺狼

看起来你就不是好皇上

无道的昏君把民伤

河南陕西都一样

走到处百姓都遭殃

我不往南走往北上

但愿得到边区能有下场

路生福是这本戏的主演,并且也在石科长的指导下负责组织排练,由王启明打开的剧本角单(即每个角色的道白与唱词)要求每个演员熟背熟记,表演要求精雕细刻,按现在说法就是要有追求精品的精神!因而,全剧一气呵成,让成千观众入了戏情,与剧中人同悲同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路生福的唱功表演能力也是十分了得,成为屏阳早期文艺中的支柱演艺人物。只因后来参加工作离开了故乡,人们再也没有机会领略他的艺术风采。

在全剧总体气氛营造上,文武场面的作用也功不可没,薛国鼎的板胡更是出彩!薛国鼎苦练板胡多年,和邻街好友拉二胡的郭成焕一起常常在雨天饭后切磋合练,技艺大长。一年前曾去新塬一带的北乡办事,这时候连自行车也少见,再不说什么动力车可乘,屏阳北行,翻山过涧,路也很远,全凭步行。返回途中太阳已经落山,他酥乏无力,饥渴难耐,进了庄口上一户人家,想着借宿一晚,却觉掌柜家炕铺拥挤不方便,他便讨一碗水喝,解决了口渴就来一番夜奔回家!一碗滚水(方言,加了小回香或糜面倒锅剥下的焦皮泡红的凉开水)饮尽,掌柜的端来旱烟斗招呼吸烟,他却发现炕后的窑梁子(直墙面)上竟然挂一把板胡!随口问“老爸也拉板胡呢吗?”,掌柜的眉间一开:“哎!不会勾,只是死爱死爱的,给后人(方言:儿子)买下的,没人教,一天支勾支勾光吵人”,方言里把拉胡琴叫“勾胡胡”,刀或锯来回切割叫“勾”,胡琴上推拉弓弦就借用这个动词。老汉动了心窍,爬上炕取下板胡道:“你看这是新买的,掂掂份量,真正的西安货!哎!不会勾么!”念叨着把胡琴递给他,要他观点(方言:掂量一下)。薛国鼎接过板胡,果然是一柄上好的红檀木,老椰壳,白马尾长弓好琴!他暗自吃惊,没想这远山深处涧沟沿上竟有这样一把上好的乐器!他调调弦,突觉两肩生力,心气上涌,一把高音“索”,用密集的顿弓开奏了秦腔的“滚白”……。一板下来,他起身合弓,瞅瞅门外的夜色就要告辞急奔,回家不下三十里夜路哩!没想他刚放下板胡,却被这音乐勾了魂似的老汉突然觉醒,双手攥住他的手,这双手在抖!双眼盯住他的脸,这双老眼噙着热泪与亮光!“啊呀!……天尊!啊呀!……老天咋把你降到我门上了?!……贵人呐!……上炕上炕!赶紧上炕!……啊呀……”


老汉感激地语无伦次,跌撞着去厨间找老伴做饭,找儿子来面见贵人!弄得他怪不好意思的。他才二十多的个娃娃子,让老者一口一个贵人真有点受不了。看来他也走不了了,晚饭后老汉从哪弄来了酒和纸烟招呼他,并要儿子叩首拜师,这屋的热炕就住下来,你要什么都行,儿子学不会师父一半手艺就不能回去!盛情的确难却,一家人这样款待于他,他只能暂留下来,给这家少年开始授艺……年前,老汉携少年来屏阳街坊来拜访他,免不了又是几日教授,爷俩赶着一只红骡,驮了半头猪,一只羊,他真是难坏了……

文章至此,想起网上看到会宁北乡一位板胡手技艺高超,真疑心是当年他教授过的那位板胡少年。

顺带一句,薛国鼎和南生荣,马国英等人,在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中,进修学习,成为当年的“赤脚医生”,为农村人民的医疗保健做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他们对中医学都有相当的研究与应用。薛国鼎真称得上是位多才多艺的难得人才!

这年的文艺气氛高涨,和政府支持与石科长的教导也有很大关系,并且,石科长不但找剧本导演戏剧,还涉及服装道具的设计,在王仁厚爷孙向边区投奔的路途上,依剧情制作了一架手摇模声机,用手一摇,一串“嗒嗒嗒嗒”的机枪声夹带大堂鼓击出的炮声,营造边区战场的气氛特别逼真。《血泪仇》的演出成功,为七十年代现代戏的兴起开了先河。

现在镇下是社区,屏阳是一个组,基层使用“屏阳”一词。

我们文中用“屏阳”名词代指“大沟”,它有历史的源出:解放初这里设“屏阳乡”,辖区比后来的公社还要大,与现在新设的“大沟镇”基本一致(可查阅《会宁县志》)。一九五八年秋建立“大沟人民公社”,八零后改“乡”。所以,“屏阳”是乡镇的大称呼,而非仅指大沟村,大沟村现在的名称是“大沟镇宝川社区”,社区改除了“大沟”二字。关于“屏阳”取名,依山形地理很有讲究,可参阅王启明原文《话说屏阳》,这里不再缀述。只觉“屏阳”二字更有翰墨之香,故乡文艺,故乡文化人多在书文中提及,可以理解为它是故乡的笔名,故延而用之,希望读者明了。

由于“屏阳”辖区远超现在的“宝川社区”,故“屏阳文艺”必须涉猎周边村社文艺,并且,公社化时代的大调演又是一个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集体化文艺活动,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叙文笔触需要延伸到周边更远的文艺活动中去,只可惜资料有限,无法尽述这片热土上广大人民的文艺热情而抱歉。

前文中出庄演过狮船社火的掌里王家,四十年代己是会宁北半县的“戏窝子”(方言:指一个地方专出戏匠,又尊称戏班长,文艺活跃。并且形成的戏艺组织叫“窝窝班”,可见戏剧文艺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之久,深入之广!)那时的导演是河畔人曾福平(人称曾班长),导演了《忠烈会》《长板坡》《火焰驹》《游西湖》《三眼洞》《华天错》《抱火斗》《铡美案》《大升官》《包爷三下阴》等戏。每年正月初六七出庄演出,在刘寨,贾家堡,新塬等等北边乡镇去演出,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时候才能回来收拾种麦。当年北半县广传掌王的堂戏手个个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一九六三年农业大丰收,掌王又请来通渭剧团的老演员王玉玺来教戏,排演了《玉虎坠》《抱火斗》《鸿门宴》等戏,效果有胜于专业团的演出!王运斌饰演的“张良”,张文蕃的“霸王”,王佩玉的“冯彦”,王力斌的“马武”以及男旦王佩连饰演的“胡凤莲”“王宝钏”“李慧娘”等角色都十分出色,几乎达到专业演出的水平,并且,当地的戏剧后来完全由他们自己来导演。

周边村社中,六十年代请用的导演有:

大李:    通渭县剧团蔺相如

王集:    雷玉君(雷三娃)

厍弆:    西吉县剧团丁彦荣

通安:    本村导演刘自敬

这些村社也都有许多大本章戏剧排演出来,多年前的一副春联云:

十里百里辞岁鼓

千朵万朵报春花

这副联语完全可以描绘这一片北国山乡的春节文艺盛景!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之中,处处依然有这山花般的馥香!

辛丑年九月二十日

注:后续连载。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