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方子,补阳气,治失眠

 图书 馆员 2021-11-05

一张方子,补阳气,治失眠,尽显中医之妙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阳虚失眠的事。
入睡困难,睡得浅,早醒,这些问题也许不仅仅是因为上火、肝郁、痰热等常见因素,还可能是因为阳虚。也就是阳气不够,所以睡不好。
讲一个这样的案例。
有一个55岁女子。
从35岁左右开始,睡眠就不好,动不动就早醒,或者就是入睡难、多梦。能完全睡好、睡舒服的时候不多。
最近两年,失眠问题加重。平均晚上只能睡不到4小时。入睡不难,但是容易醒,稍睡即醒,再后来就睡不着了。
白天性情急躁,大便发干,给人感觉就是火大。
刻诊,脉象沉弱,舌淡苔滑,小便清,手足不温,腰腿酸软乏力。爱出汗,脑袋晕晕沉沉的。
配伍:制附子15克(先煎),炙甘草15克,生龙骨,牡蛎,党参各20克,干姜,茯苓各10克,黄连5克,一共是6剂。
先用大火,把药煮沸,用小火慢熬50分钟。第二次煎煮大约25分钟。两次药液合并,每日一剂,分3次服用。
患者二诊的时候,睡眠有所好转,烦躁、爱出汗也有改善,大便比以前通畅了。
接着,原方再投12剂。
三诊的时候,睡眠平均达到6小时左右,烦躁感也消失了,手足也暖和起来了,头脑清醒。但眼睛有些干涩。
王师遵原方,又稍作加减,加入白芍、菊花等清肝明目之品。到最后,诸证悉平。
患者所谓的火,不过是阳虚所致的虚火。患者失眠,源于阳虚。
患者大便干,心情烦躁,爱出汗,夜里睡不好,虽然看似有火。但是如果真的有内热,但是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腰腿酸软乏力,脉沉弱而舌淡苔白,这些,都是虚寒之象!
从舌脉来看,患者的问题不是有热,而是阳虚有寒。阴寒太重,逼迫体内为数不多的阳热之气上浮,形成了烦躁、失眠、易汗。阳气亏虚,津液没有输布的动力,故而肠道干涩,大便燥结。
现在关键得补阳气。阳气充足,阴寒减轻,被逼迫上浮的虚热才会降下来,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配伍里面的制附子、干姜和炙甘草,是中医里头最著名的温里剂,叫四逆汤。注意啊,四逆汤,可不是四逆散。四逆散,是和解剂,疏解气机的。四逆汤,是纯粹温阳的。制附子,可以补益肾阳。干姜,可以温补脾阳。炙甘草,可以养护脾胃。三味药联合起来,专门治疗中医所谓的少阴阳衰寒厥证。它是治疗心肾阳气亏少的方子。
患者阳气虚少,就用四逆汤给他温补一下。
再用龙骨和牡蛎来镇静安神。党参和茯苓来健脾,茯苓有宁心安神之效。黄连,清热去火,制衡温补之品的热性,除虚热。
用到了经方四逆汤。四逆汤主治,不仅仅局限于失眠。作为张仲景最拿手的温里剂,它的用途非常广泛。
失眠、烦躁,有些时候源于阳虚。
阳气,是睡觉的本钱。睡觉,靠的是人体阴气。阴气足不足,要看阳气。阴阳互根。有阳气,才能化生阴气。有阴气,才能化生阳气。阳虚的人,身体安静、濡养的功能就可能缺失,他就睡不着。别看阳气主动,但它却是保证人作息正常的基本条件。
大部分失眠的人,还是以阴虚有热等因素为主。正因为阳虚所致的失眠不多见,一旦出现,大家就都不好辨别、理解和认识,它就带有很大的欺骗性,令患者无法应对。
科学调治的前提,是准确辩证。中医辨证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一旦是阴虚火旺所致失眠,再用四逆汤打底来治疗,就别想安生了。(制附子理论上有毒,更需谨慎),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照搬。
阳气,睡觉的本钱!一张方子,补阳气,治失眠,尽显中医之妙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阳虚失眠的事儿。

  没错。入睡困难,睡得浅,早醒,这些问题的形成,也许不仅仅因为上火、肝郁、痰热等常见因素,还可能因为阳虚。就是说,你阳气不够,所以睡不好。

  这样的病例,还真就不少。

  我在从前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的时候,听同行们说过这么一则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55岁。

  大概从35岁开始,这个人的睡眠就不好,动不动就早醒,要么就是入睡难、多梦。总之,能完全睡好、睡舒服的时候不多。

  最近这两年,她的失眠问题加重。平均晚上只能睡不到4小时。相对来说,入睡不难,但是容易醒,稍睡即醒,再后来就睡不着了。

  白天的时候,这个人性情急躁,大便发干,给人感觉就是火大。她自己也念叨:“我怎么就这么大的火气呢”?

  因为失眠,此人多方求医。20年了,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能用的招都用了,效果不好。

  最后,在别人的引荐之下,她找到了著名中医临床家,王付教授。王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其学术地位和成就,我就不多说了,您可以自己上网查看。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弱,舌淡苔滑,小便清,手足不温,腰腿酸软乏力。整个人爱出汗,脑袋晕晕沉沉的。

  就诊时,患者就问:你看我这个火,怎么才能灭掉?

  王师笑道:“谁说你有火啊?我看你是有寒”。

  接着,一张方子开了出来,但见——

  制附子15克(先煎),干姜10克,炙甘草15克,生龙骨20克,牡蛎20克,党参20克,黄连5克,茯苓10克,一共是6剂。先用大火,把药煮沸,然后小火慢熬50分钟。第二次煎煮大约25分钟。两次药液合并,每日一剂,分3次服用。

  结果怎么样?患者二诊的时候反映,睡眠确实有所好转,烦躁、爱出汗的现象改善,大便比以前通畅了。

  接着,原方再投12剂。

  三诊的时候,患者睡眠平均达到6小时左右,烦躁感消失,手足也暖和起来,头脑清醒。但是,眼睛有些干涩。

  此后,王师遵原方,又稍作加减,特别加入白芍、菊花等清肝明目之品。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

  这则医案故事,就刊载于2010年的《中医药学报》上。

  说实话,这个案例,给我的帮助特别大。因为在以前,我遇上类似的患者,无从下手,脑海当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但是,自从得知这个验案以后,我就知道了,患者所谓的火,不过是阳虚所致的虚火而已。患者失眠,源于阳虚。

  为啥这么说呢?

  你看上文医案中的患者,虽然说,大便干,心情烦躁,爱出汗,夜里睡不好,看似有火。但是你仔细一品,就发现不对。如果真的有内热,此人为啥四肢不温?为啥小便清长?为啥腰腿酸软乏力?为啥脉沉弱而舌淡苔白?这些,都是妥妥的虚寒之象啊!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至少从舌脉来看,患者的问题绝不是有热,而是阳虚有寒。是因为阴寒太重,逼迫体内为数不多的阳热之气上浮,形成了烦躁、失眠、易汗。阳气亏虚,津液没有输布的动力,故而肠道干涩,大便燥结。

  这个时候,去火清热是无益的。关键,得补阳气。阳气充足,阴寒减轻,被逼迫上浮的虚热才会降下来,患者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好,现在,你看看医案里的方子,基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制附子15克(先煎),干姜10克,炙甘草15克,生龙骨20克,牡蛎20克,党参20克,黄连5克,茯苓10克。

  读者朋友,你记住啊,前三味药,制附子、干姜和炙甘草,这是中医里头最著名的温里剂,叫做四逆汤。注意啊,我说的是四逆汤,可不是四逆散。四逆散,是和解剂,疏解气机的。四逆汤,是纯粹温阳的。制附子,补益肾阳。干姜,温补脾阳。炙甘草,养护脾胃。这三味药联合起来,专门治疗中医所谓的少阴阳衰寒厥证。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你现在就记住,它是治疗心肾阳气亏少的方子。

  上文里的患者,不是阳气虚少吗?那好,咱们就用四逆汤给他温补一下。

  在这个基础上,用龙骨和牡蛎来镇静安神。用党参和茯苓来健脾,茯苓另有宁心安神之效。黄连,清热去火,制衡温补之品的热性,除虚热。

  这样一来,患者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这里头,用到了经方四逆汤。四逆汤主治,绝不仅仅局限于失眠。作为张仲景最拿手的温里剂,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这里的学问,我以后有机会,再给你慢慢说。

  我通过这个例子,就是想提醒你一件事儿——失眠、烦躁,有些时候源于阳虚。 

  可以这么讲,阳气,是睡觉的本钱啊。这个认识,我以前似乎也给读者提起过。你想啊,睡觉,靠的是人体阴气。阴气足不足,要看阳气。因为阴阳互根啊。有阳气,才能化生阴气。有阴气,才能化生阳气。阳虚的人,身体安静、濡养的功能就可能缺失,他就睡不着。所以说,别看阳气主动,但它却是保证人作息正常的基本条件。

  也许有人会说了,文老师,你说的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恐怕不多吧?这个,我承认。大部分失眠的人,还是以阴虚有热等因素为主。但是,正因为阳虚所致的失眠不多见,所以一旦出现,大家就都不好辨别、理解和认识,它就带有很大的欺骗性,令患者无法应对。所以说,我要把这个事儿认真地讲出来,让大家知道。

  当然了,科学调治的前提,是准确辩证。我前面用了大量笔墨,给你介绍辩证的过程。这说明,中医辨证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一旦是阴虚火旺所致失眠,你再用四逆汤打底来治疗,那坏了,你就别想安生了。所以,非专业读者,对文中配伍,务必要谨慎对待(制附子理论上有毒,更需谨慎),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照搬。

阳气回来了!《伤寒论》里藏一方,叫醒阳气,化解阳虚骨痛,请细思量<p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一张“回阳方”。

它是谁呢?是出自《伤寒论》里头的附子汤。

其组成也十分简单:

制附子18克,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芍药9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这是最标准的用量。临证,医家们常常有自己的配伍。

这方子,到底能干啥?有怎样的神通?

我来给你说一段老故事。这段故事,出自中医典籍《成绩录》。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什么毛病呢?就是两只脚疼,不敢走路。

到底为什么疼,不知道。反正,天气越冷,他越疼。

怎么办,就医吧。

刻诊,见患者长得十分羸弱,看样子体格很不好。医家就问,患者除了脚疼,还有啥别的毛病没有。

患者就说了,这么久以来,食欲不振,手脚发凉,而且腹部总像抽筋儿一样挛缩疼痛。再有就是,常常痔疮出血。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就给患者开了一张方子。什么方子呢?就是上面提到的附子汤。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双足疼痛消失,腹部拘挛缓解,食欲也开始提升,可以走路。只不过,痔疮出血的事儿还有。后来,医家投黄连解毒散,把痔血的问题也解决了。

这就是医案的大致经过。

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患者为什么在服用附子汤之后,有这么好的疗效。

首先呢,我们得认识一下,这个附子汤最初是干啥的。

我跟你讲,它最初应对的是阳虚寒湿痹症。

啥意思?就是说,这个人,素体阳虚。身体筋骨没有阳气的支撑,寒湿不化,就会滞留在筋骨肌肉关节处。于是,患者就骨节疼痛。由于阳气大虚,所以患者常常手足发凉,后背恶寒。看舌脉,主要是脉沉无力,舌苔白滑。阳虚,所以脉沉。寒湿不化,所以舌苔白滑。

所以说,这个附子汤,主要治疗的就是阳气不足的人,骨节冷痛。脉沉、后背寒、骨节疼痛、手足凉,是用方的辨证要点。现代中医临床,常常用它治疗风湿、类风湿。

那么,这张配伍,用在上文医案里,是不是合适呢?

当然合适了。你看,此人手脚冷,这是阳气不足,温煦失当。两脚疼痛,那是寒湿郁滞筋骨关节,令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脾肾之阳不足,运化失当,所以患者食欲顿减。寒邪主收引。所以当阴寒内盛的时候,患者腹部就感觉到拘挛疼痛。

你看,这不是顺理成章吗?

正因为患者符合阳虚寒湿痹证的辨证要点,所以,就用附子汤来治疗。我们再看一下此方的原貌:

制附子18克,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芍药9克。

其中,制附子和人参大补阳气。白术和茯苓健脾益气。芍药缓急止痛,并能制约附子辛燥之性。当然,这里的附子,必须要先煎。因为它理论上说是有毒的。哪怕是制附子,也要小心谨慎。

总而言之,通过这个附子汤,可以一改患者素体阳虚、寒湿凝滞经脉的状态,令我们的身体如拨云见日一般,重新沐浴阳气。阳气所及之处,疼痛、发凉、畏寒之感,全都消失了。

读者朋友,文老师水平有限,时间也有限,关于这附子汤的临床验案,我还有很多,无法及时给您解读。您要是感兴趣,就去找这方面的医案来反复琢磨、研读。你越是见得多,思路就越宽广,对这些经方的理解,也就越深刻。你只靠文老师讲的这些东西,真的只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啊。

好了,这个事儿,我基本就给你说这么多。患有风湿、类风湿朋友,如果你自己也感觉类似附子汤证,那我建议你就去看中医。你放心,任何一个中医人,只要认真研习过伤寒论,就一定会对此类病因病机烂熟于心。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科学借鉴运用附子汤,最后应该会实现较好疗效的。

阳气少,所以肠子响!一张老方子,补阳,利水,止肠鸣

>昨天,我给读者们写了一篇文说,介绍了用生姜泻心汤,治疗胃肠水气阻滞而肠鸣、腹胀、口臭的事儿。小文章不大,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有些朋友看过之后就问我,说自己也肠鸣,但是口不臭、胃不胀,也不嗳气,就是容易便溏,不敢吃油腻,不敢碰凉。一旦在饮食上不注意,或者着凉了,肚子就叫唤。有时候,肠道一叫唤,晚上就无法入睡。

  看到这些,我脑海中,反映出来的第一个词儿,就是“脾肾阳虚”。第一个蹦出来的方子,是四逆汤,加上茯苓、党参。即所谓茯苓四逆汤。这个茯苓四逆汤,也是我昨天在文说里提到的,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了。

  来吧,我给你说一个简单真实的例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陈,年48岁。

  图片

  这个人,就是容易肠鸣,伴随腹部疼痛。一叫唤,他就喜欢上厕所。一天到晚,少说如厕四五趟。参苓白术散、理中丸等中成药,用了不少,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是不明显。油腻的,一点都不敢碰,否则准拉稀。所有的水果,必须热了吃,凉吃肯定不行。另外,肠鸣在遇冷的时候加重,哪怕是多穿衣服也不好使。平时,手脚不温。

  这个状态,患者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后来,他慕名求到一位医家。刻诊,见脉细,苔薄白,舌淡,于是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党参、茯苓各15克,淡附片6克,干姜、炙甘草各5克。

  结果,5剂药用下去,患者诸证大有好转,腹痛感减轻,大便次数减少为每天一次。后来,患者接着再用10剂,诸证悉平。而且经过随访,患者日后没有复发。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不用我说,很多读者都应该能猜出来了。患者的问题,在于阳虚。具体说,是脾阳不足。

  脾阳虚,就意味着中焦的阳热之性不足。阳热之性不足,就难以抵御阴寒之气。故而,这个患者在低温、遇寒,哪怕是吃水果的时候,都容易发病。

  脾阳不足,运化失常,一般人可以运化的东西,到他这里就不行。所以,此患吃不了油腻。

  阳气虚弱,不能温化输布津液,故而津液化成痰湿。痰湿下注肠间,则形成肠鸣。痰湿阻滞于内,脾胃清阳不升,水谷之物得不到运化吸收,于是患者频繁如厕、便溏。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中焦脾胃的阳气亏少。

  既然如此,就必须温补脾阳。

  图片

  患者此前服用过理中丸。照理说,理中丸,也确实是可以温阳的方子。他服用过的参苓白术散,也是健脾除湿的方子。但之所以不好用,原因可能在于温阳之力稍弱,同时,没有可以利水的东西。肠鸣腹泻,在这个患者身上来说,就是阳虚以后水湿不化的体现。只有在温阳的同时,利水除湿,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鉴于此,医案里的医家,选择了茯苓四逆汤的配伍。

  我们再看一遍——党参、茯苓各15克,淡附片6克,干姜、炙甘草各5克。

  这个配伍,基本就是茯苓四逆汤的原方。它就是在四逆汤(干姜、附子、甘草)的基础上,加上党参(原方用人参)和茯苓。这里头,四逆汤负责温补脾肾之阳。党参和茯苓,前者健脾益气,恢复脾运化水湿之能,后者直接利水除湿,把停滞在肠胃间的水湿之气化解掉。这方法,就相对更为贴切了。

  其实,这个茯苓四逆汤,原方是用于治疗阴阳两虚证的。它作为四逆汤的附方,用于伤寒发汗或下后,阴阳俱虚的人。这个说起来就特别复杂了,一般的读者朋友,不必探求太多。但是,后世医家发现,这个方子用于治疗脾肾阳虚、痰湿走注胃肠所致的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等,很好使。故而,它也就成了当代中医临床治疗阳虚肠鸣、慢性腹泻的方子,应用的频率很高。所以,我把它拿出来,和读者朋友分享。

  其实,说到肠鸣、消化不良,中医看原因还是很多的。脾肾阳虚,算是其中之一。有这类困扰的朋友,你要多反思了。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茯苓四逆汤。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这个思路是比较好的。适应症,就是脉细弱,苔薄白或者白腻,肠鸣腹泻遇寒加重,患者便溏,不敢吃油腻和凉东西,平素则有可能畏寒怕冷,神疲乏力。我们一定要根据这些辨证要点来辨别自己的问题所在。非专业读者,在不得明确辨证的前提下,不要贸然尝试。

清代老方子,阴阳双补,还人一半阳气

人生,最怕没有方向。

治病,同样最怕没有方向。

正确的方向,是人生成功的一半,也是身体康复的一半。

现在,我给你说一个医案故事。从中,我们会感受到,作为患者而言,找到正确的方向,是多么重要的事儿。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王,年纪才39岁。什么毛病呢?这就是难言的痿.弱.之疾。

这个病,已经持续一年多了。一年以来,他遍用西药,无效。

后来有人建议,你吃中药试试吧。你这个情况,可能是肾阳不足了。

于是,他吃补肾阳的中成药,无效。

西医、中医、补阳的,这些方向都尝试了,结果都是到处撞墙,这就让他灰心丧气,有些自暴自弃了。

他甚至不止一次地跟爱人说,我把能尝试的办法,都尝试了,还是没用,这看来就是天意。咱俩离婚吧。

好在,爱人没有放弃,鼓励他继续求医。

最后,在别人的辗转介绍下,他找到一位医家,以调治疑难杂病为擅长。

刻诊,见脉象沉细,舌苔薄白,面色萎黄、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神气疲惫还伴有耳鸣,连话都不爱说了。患者坐在那里,垂着头,嘴角下拉,眼皮耷拉下来,一副萎靡之象。

医家寻思片刻,拟就一张方子,但见——

枸杞5克、侼灵参3克、覆盆子3克、桑葚子2克、桂圆肉2克,水煎服,一共是7剂。

患者拿到方子一看,区区四味药,平淡无奇,当时就觉得有些怀疑。

他问医家:您这方子,补啥的?

医家回答:你以前之所以久治不愈,在于走错了方向。这个方子,不是补阳的,是阴阳双补。你别问那么多了,回去服用就是了。

于是,患者就回去尝试。结果,7剂之后,大欲兴起,虽然比不上最好的状态,但是毕竟有了很大改善。

接着,再用10剂,诸证悉平,患者生活恢复如常。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医师拟就的方子,到底代表了什么方向?为何患者走从前的路,都被堵死了。而今换了一个方向,却柳暗花明?

我给你仔细说说吧。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阴阳双虚”。

你看,此人脉象沉细,舌苔薄白,面色萎黄、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神气疲惫还伴有耳鸣,这是典型的阴阳双虚。

如何知道此人阴阳双虚?首先,我们都知道肾是开窍于耳,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结合这位男性的情况,之前长期不见好转,不单单考虑阳气的问题,起根源在于“虚阳上浮”。

通俗点就是体内的阴气逼着阳气上浮,最终形成了虚阳上浮之态,若想改善的话,那么就得敛摄,把多余的阴气给敛出去。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补阳敛阴。

一味地去温肾补阳,恐怕不能解决问题,你得一边补,一边收,通过补阳、敛阴的原理才能有作用。

这时候,就用到了桂圆肉以及桑葚子,这都是可以收住阴气,然后在用侼灵参以及覆盆子来释放阳气,枸杞起到调和作用,通过一补、一敛,它们之间相互配合,那么思路就很清晰了。

说到这个王清任啊,我还得多交代几句。这个人,极具探索精神,在做学问方面,是个“医学疯子”。他就认为,中医从前的好多理论,有偏差。于是,他就到坟场去,把死人挖出来,解剖,看看中医从前对人体的描述,到底对不对。你说这吓人不吓人?这也难怪,人家是习武出身,天生胆子大,所以不怕。

后来,他就通过解剖,得出了不少和从前中医理论不同的结论。他把这些汇聚起来,就成了《医林改错》。当然,实事求是地说,他的这个《医林改错》,有不少内容,也是错的。

在《医林改错》里,他就记载了补阳还五汤这方子。严格讲,此方最初治疗的是气虚血瘀所致的偏瘫。王清任认为,这个偏瘫,一半身子不会动了,说明他身体里原来有十分阳气,如今有五分阳气不足了。这个阳气,指的是气血如常运行所带来的肌体功能。既然五分阳气不够,那就补五分的阳气。所以,用补阳还五汤。通过补阳敛阴,为身体补充另一半阳气。

就上文医案所述的患者而言,我们分析过,他的问题出在阴阳双虚。那好,我们就用补阳还五汤来补阳敛阴,使宗筋得到滋养,问题自然就解决。

我们甚至也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一个男性 ,他如今的毛病,相当于少了五分阳气。少了五分,我们就补五分。因此,用补阳还五汤,补另一半的阳气,这不就好了吗?

我这么解释,希望你能听懂。

这其实就是利用古方补阳还五汤,治疗痿.弱.之疾的生动案例。

我把它写出来,目的在于什么?

第一个,给大家以启迪。这是源于临床的真实案例,有借鉴意义。生活中被此类问题困扰的人,可以适当借鉴。当然,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

第二个,告诉大家,这就是求医过程中,方向的重要性。你看上文的患者,补肾阳,用西药……之所以走了大段的弯路,原因就是方向不明,没有找到方向。而一旦他找到了,按照他39岁的年纪,是很容易得到改善的。

可见,别管你得了什么毛病,病程有多长,都别灰心,别丧气。你一定要看到希望。眼下治不好,不是你不会柳暗花明,只是你可能走在错误的路上,还没到峰回路转的那一刻。

阳气足,四肢稳!手麻手抖,是少阳气,三味中药认真体会我想跟你聊聊,手麻手抖这个事儿。

  在这里,我想提醒你一句话,这就是:“阳气足、四肢稳”。有些时候,你手抖手麻,就是因为阳虚。

  怎么理解这个事儿呢?

  举个简单例子——冬天的时候,气温低,你要是保暖不当,是不是瑟瑟发抖?手脚冻得发麻?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当然,这么说,还很粗浅。我得给你举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68岁。这个人,早在16年前,就做过手术,当时是为治疗胆石症。

  大概从就医的一年前开始吧,这个人忽然出现走路不稳、上肢颤抖麻木的现象。而且时常咳吐白痰,食欲不振。当时,到医院去,确诊为脑动脉硬化、震颤性麻痹。怎么办啊?当时西医说,没有太好办法,一切只能按照常规做法来用药,尽量控制。患者家人想,与其如此,还不如看看中医,是否有别的法子。

  于是,就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滑大、苔薄白,舌头伸出来抖动不已。细问得知,患者平素身体虚弱、有些畏寒怕冷,体力不好。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开了一张配伍。但见——备枸杞子、蔸兰参、芽菜斛。所有这些,水煎服或做代茶饮。

  结果,患者服用5剂以后,精神好转,上肢震颤和麻木感减轻,但是走路依然不甚稳健。

  这个小医案,非常简单,我给你表述完了。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你发现没?这个人有明确的阳虚表现。患者平素体弱、畏寒、乏力,食欲不振,苔薄白,这不都是阳虚之态吗?

  阳虚,就无法温运津液。津液失布,就化为痰湿。有了痰湿,患者就咳嗽、痰多、脉滑。

  脾阳不足,中焦升降失常,于是胃纳受损,患者就吃不下东西。患者食欲不振,脾气失常,于是气血亏虚。肝血就得不到滋养。再加上痰浊引动,所以这个时候患者体内就起了肝风。肝风带着痰浊阻滞于经脉,于是患者就是肢体麻木、抖动不已。

  这么一说,你就知道了,尽管患者的表现看似错综复杂,但是其根由,就在于阳气不足。只要阳气足了,脾胃就能生化气血、痰浊就能够被化散,肝血就能够充足,肝风才能停止啊。

  好,接下来,我们看看医案里用的配伍——

  这里头三味药材是中医经方当中,升发补充阳气的有名方子,有回阳救逆之能。蔸兰参以及芽菜斛补元阳,脾肾兼顾。枸杞调和药性。患者诸多问题,皆由阳虚而起。那好,此方恰好可以补偿阳气。

  这么一番调治,患者的问题,自然可以得到化解。渐渐地,患者的肢体颤抖、麻痹,可以被有效控制了。

  当然,这一切治疗的根本,还是在于补益阳气。阳气,就这个患者而言,其实就是一座压舱石。体内少了这块压舱石,就容易生出各种毛病来。

  当然,能造成一个人肢体颤抖发麻原因,还有很多。中医临床所见,还有不少人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而上文医案里这种因为阳虚所致患者,也不少。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辨证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捕捉信息,从而找到疾病真正起因。只有找对病因,才能用好汤药。故我在文中所列举的配伍,只能作为一种参考。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的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不要轻易套用。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用这方子,后果特别不好。

  总之,你记住,阳气对于我们身体而言,就是一颗定海神针。阳气亏少,神针摇颤,我们的身体也就跟着颤动、麻木、怪病丛生。这是一点基础的养生知识和道理。文老师把它详细写出来,希望你能够有所体悟。

本文理论依据:《仲景临床方剂学》

今天我继续给你讲张仲景的一些经方。

了解这些,不仅仅是了解中医文化,更是可以了解如何用纯正的中医思维,来理解我们身上的疾病。

我给你讲《伤寒论》里面的一张方子,叫做附子汤。怎么回事呢?先听我给你讲故事。

曾经有一个人,男30岁。他平时就身体不强壮,爱得病,瘦瘦的。有一回,他感冒了,有点咳嗽。用药之后,很快就好转了。但整个人精神头始终上不来,还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关节有些疼,说不出的难受,后背还发凉,脊梁骨似乎也有酸疼。怎么回事啊?他觉得这就是感冒带的,寻思休息一段就好了。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一拖延,就是十来天,身体根本不见好转,后背凉,四肢疼,精神不振,比以前还怕冷。他感觉不对,打电话给懂医的亲友。亲友也说不出来什么,建议他看中医吧。

于是,这个人就转投中医了。医家也是一位经方大家,为避免广告嫌疑,我这里略去名字。医家这么一看,发现舌苔无苔,面色苍白,脉象也沉细,后背四肢酸楚、疼痛、发凉,当即就遣了一张小方子:炮附子9g,白术12g,党参9 g,酒炒白芍6g,茯苓9g。水煎服。其中炮附子必须先煎,具体听药师指导。

结果,患者服用1剂之后,浑身不适大大缓解。3剂之后,怕冷、后背凉,四肢不温疼痛的现象完全消失。

这个医案,我看到后,一直收藏起来,反复揣摩、仔细体会。可以说,它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太大了。我想拿出来和各位读者分享。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就是阳虚寒湿所致的痹症。什么意思啊?你看他,四肢关节疼痛,这就是痹症的一个体现。但这个痹症,背后有原因,就是内有阳虚,兼有寒湿。他本身是有阳虚的问题在的。阳气虚弱,再加上寒湿,这就寒上加寒,阳气根本鼓舞不起来了。手脚发凉、怕冷、后背发凉,脉沉,舌淡少苔等,这都是寒象。寒湿之邪阻遏经络,所以患者就疼,浑身疼。阳气不能温煦四肢,故手脚凉。督脉为阳气之海,循行于后背。而今肾阳虚弱,又外感寒湿,内外交困,督脉空虚,故而后背发凉。所有的一切,都是因四个字“阳虚寒湿”。

那怎么办啊?散寒除湿。上文提到的配伍,其实就化自张仲景《伤寒论》里的附子汤。原方基本配伍是炮附子18g,茯苓9g,人参6g,白术12g,芍药9g。临证,是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加减变化的。其中,炮附子温阳散寒、鼓舞阳气通行十二经脉。人参辅佐附子鼓舞真元。茯苓、白术除湿,白芍养血止痛。这是最基本的方义理解。

也许有人会说了,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年代,民不聊生,阳虚寒湿之症可能较多。放到今天,它还有现实意义吗?我告诉你,有。有很多老年人,尤其是类风湿、风湿病的老年患者及一些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患者,辩证属阳虚寒湿。对他们来说,妙用仲景经方化裁,就是很好的选择。

好了。这样一个古老的通行阳气的经方,就给您科普到这里。我希望读者朋友读懂其中真意以后,能对自己以及身边的身体有病情,有个科学认识,必要时还可向中医师咨询,请他们来帮助辩证应用。我坚信,古老而又神圣的中医学,对我们现代人依然是有价值的。

抑郁症,一定要分清阳虚和阳闭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一种疾病,主要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而得不到较好的释放有关。可表现为经常失眠、情绪低落、哭泣、对周围事物无兴趣、头晕、头疼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还会有自残、自杀现象。抑郁症发病率百分之八,世界上数亿人受抑郁症困扰,其中不乏知名人士。

      尤其是近二十来,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爆发,这个是社会人口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一个转化,当然不仅中国有,日本和韩国这方面患者也比较多,所以我们看到为此自杀的人有很多,当然中医治疗的是整个人类,不分国籍,只要有阴阳存在,我们就能管。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行为你占了几条,如果占了一半以上,你就要小心了,可能抑郁症真的会找上你。通常来说,抑郁症会有以下几种行为:

      1. 常常会想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这些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比如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抑郁症患者会陷入这个问题出不来,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人反正要死的,活着真没意思真没劲。

      2. 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越来越没有兴趣。也有人说常说,要是人不用吃饭就好了。心血来潮突然想吃一道美食,做好了端到他面前又突然没食欲了,或者只吃了一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他们会说,唉,总算又吃完一顿了。

      3. 喜欢独自一人喝闷酒,喝着喝着心情敞亮一些,喝着喝着又陷入更加抑郁的境地。偶尔心里承受不住了,会自己发火,发泄完了情绪就好点,起码身心暂时都是比较通畅的呢。

      4. 通常情况下不喜欢说话,在人群中总是一副沉默无言的样子。他们不知道说什么,他们害怕说出来伤害别人。或者走入另外一种极端,突然间变得滔滔不绝起来,从一个话题说到另外一个话题,不知疲倦。听的人都已经很累了,他还在那说得起劲,这个是属于双相情感的问题,既有抑郁,又有狂躁和分裂的问题,在这不做太多讨论。

      5. 害怕与人交往。任何一个朋友发来的聚会邀请第一个念头就是拒绝,实在推辞不了就说看情况,最后还是拒绝。他们害怕与人交往,觉得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与人打交道很累,不如与小猫小狗花花草草打交道。

      6. 不是内心已经很丰盛,不需要外在的欢愉与热闹,而是内心荒芜得像无边无际的沙漠,没有东西与人分享,并且美其曰“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

      7. 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有时候怨天尤人,叹自己命不好,更多的时候妄自菲薄,说人家这也好那也好,自己呢一无是处,家世不行,活在这个世上也是在浪费粮食。抑郁症的负面情绪非常严重,总看到生活中最悲观的一面。

      8. 喜欢熬夜,迟迟不肯上床睡觉,睡觉前必须把窗帘拉得紧紧的,一丝光都不允许照进来。抑郁症通常会失眠,所以他们害怕上床。第二天又不愿意起床,起床这件事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对正常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希望,对抑郁症来说每一天都是晦暗的,每一天都是痛苦,每一天都是绝望。他们不想面对新的一天。

      9. 开始研究死亡,抑郁症什么都害怕,唯一不怕的就是死亡。更严重的开始尝试死亡,轻微的在自己手臂上划伤口(这类我见的不少于百十人了,以10-25岁居多,先天家庭影响最大,其次是学习压力和校园暴力等),吞食大量的安眠药,或者像张国荣一样,奋不顾身的一跃……

      如果上述这种种行为经常在你身上出现,抱歉,你可能真的有抑郁症了,真的需要好好调理了。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阳气不足,也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阳气还可以,就是生发不起来,这就是阳闭。这个主要就是肝气郁结造成的。

      所以在这里,我就要提出了扶阳这一理念。天地万物都依赖阳气而生,阳主动,阴主静,阳胜则热,阳亢则狂,阳绝则死。养生就是养阳气,要想不得病,要想长寿必须好好保护你的阳气,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阴中求阳。这个其实我们经典的《内经》中就明确记载,明代大医家张景岳运用的最是绝妙。现在我们只结合当代的生活习惯,谈谈已故李可老中医的观点。

      李可老先生认为,现在的人,尤其是南方人,阳虚者十有八九,阴虚者只有一二,大多数人都是阴阳两虚。由于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巨变,纵欲、熬夜、吃夜宵、吹空凋、喝冷饮、穿过于暴露的服装、吃大量寒凉的水果牛奶、三餐没有规律、不吃主食、奔于疲命、思虑过多、以妄为常,其次就是社会压力变大了,房贷车贷等……这些都极大损耗现代人的阳气。这是李可老先生治疗抑郁症的独门大法,有效并且简单。

      李可老先生认为抑郁症患者有两大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就是阳气不足;一个就是阳闭,所谓阳闭就是阳气还可以,但阳气被闭阻了,就像河流被淤泥砂石挡住了一样,阳气得不到生发,得不到舒展,就无法去到应该去的地方。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阳气不足呢?因为抑郁症患者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从不与人交往交流,甚至最亲的人也拒之千里。独自一人呆在屋子里是缺少人气的,人气是什么?人气就是阳气啊。人类为什么会选择群居生活,因为人气旺盛,有人气的地方就会有生机。

      所以,如果你修行不够,不要一个人居住在大房子里,更不要一个人居住在深山老林,因为大房子、深山老林阴气太重,阴气会损害你的阳气。我们看很多抑郁症患者早上起不来床,这就是阳气不生发的表现。没有食欲,这是胃阳不足的表现。交朋友没有兴趣,出去旅行没有兴趣,散步运动没有兴趣,这是肝阳不足的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连谈恋爱也没有兴趣,这是肾阳和心阳不足的表现,当然人体阳气的根本还是肾阳,这个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抑郁症患者最怕阴雨连绵的天气,因为阳气不足,阴雨天阴气太重,本来就抑郁的心情更加抑郁了,会一落千丈。抑郁症患者手脚冰凉,全身怕冷,这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很多抑郁症患者没有食欲,每天只吃一点水果,喝一点牛奶,这些水果牛奶又是阴寒的,这些阴寒的食物吃进去等于雪上加霜。所以抑郁症患者一定要拒绝寒凉,一定要吃一些辛温发散的食物,把身体的阴寒发散出去。如果吃肉,要少吃猪肉螃蟹海鲜,要适当吃羊肉鸡肉这些温阳的食物。

      有的人说了,我心情整天很差的,但是小便是黄色的,这是不是下焦湿热的问题呢?其实不然,小便黄是因为下焦的肾气没有鼓动起来,膀胱成了一潭死水,长久下来,怎么不发黄发臭,所以常会有小便少,排尿不通畅,发黄,没有性欲,阴囊潮湿,大便不通等。

      肾阳转不起来影响可真的大了,可以再详细说下,这也是古代很大医家比如张景岳、李士材、赵献可、薛立斋所重视的。肾主发,司二便,其最直接的就是下焦水道不通畅,还有阳痿不举,前列腺问题,其次,上面也会头发不生长,升发不上去,天天精神呆滞,没有活力等,严重一些的就是肾阳的器质性病变了,比如结石,肾炎,尿毒症等。还有一些人天天没便感,有时候也不是脾胃的问题哦,除了胃肠动力下降以外,更多的就是下焦没转动起来的缘故。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强行疏肝了,或是不要单独应用理气之品,更重要的就是看到人的一个整体变化,温阳气,把整个身体循环都调动起来才行。 

      现在的抑郁症患者多数会吃抗抑郁药来治疗,虽然抗抑郁药能够短时间控制病情,但是它并不治本,反而会进一步阻碍阳气的运行。所以遇到这方面的患者,我总是先告知一下,西药的精神药品不建议长期服用,一方面会对肝肾和神经产生副作用,另外也有药物依赖性,剂量会越来越大,停药也越来越困难(这完全就是毒品原理嘛,当然这话我不能说)。建议可以先慢慢减量,同时配合中药来进行调理,效果也是不错的。

      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阳气不足,也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阳气还可以,就是生发不起来,这就是阳闭。这个主要就是肝气郁结造成的。中医认为,要解决阳闭,必须要调肝,肝主生。生长化收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生是第一位的,没有生就没有长,没有长就没有化,没有化就没有收,没有收就没有藏。基于这些理论,李可老先生经过不断地摸索,终于发现了补阳第一方可以治疗抑郁症,这个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方子四逆汤:炙甘草6克 干姜5克 附子10克。

      这个方子真的太简单了,这就是张仲景的高明之处,大医至简,他从来不堆砌药材,不玩弄玄虚,简单的方子就可扭转乾坤,力挽狂澜,回阳救逆,补足你一身的阳气。因为人体元气发源于命门,通过三焦把元气输布五脏六腑;中医有三焦主情志的经典说法。人体抑郁症是个外在表现,其根本原因有命门火衰元气不足;三焦输布元气障碍;元气通路受阻等。综合全面看待抑郁症,才能更好的治疗抑郁症。

      附子当之无愧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是绝对的君药。说到附子,小伙伴们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有毒,没错,附子确实有毒,但正是这种毒才可以治大病。但这种毒与西医所说的毒是两码事,中药的毒指的是偏性,用对了,上百克也没毒,用错了,几克也能产生不良反应。人得天地之全气,药得天地之偏气。所以,中医用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而且,现在你买到的附子都是炮制过的附子,完全不用担心有毒,只不过药效要大打折扣了。因为张仲景说这里的附子必须要用生的。

      附子能补五脏之阳,强壮一身的阳气,尤其强壮你的肾阳,它可以鼓动你的肾阳从身体慢慢升起,就像一股暖流缓缓流遍全身,你的四肢就像春暖花开、冰雪消融一样慢慢有了温度,有了活力,有了生机。附子这种善于走窜善于温阳的作用是其他药材无法比拟的,紧要关头用上附子可以起死回生,比如心肌梗塞阳气欲脱之时。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当你肾阳足了其他五脏六腑的阳气都会慢慢好起来。

      干姜是这个方子的臣药,臣药就是帮助君药一起干活的,君药要做什么臣药必须要跟着做什么,绝对不能唱反调。附子温阳,干姜也温阳,附子得到干姜的鼎力相助,温阳的效果更加强大而迅猛。而干姜又能够快速温补脾胃之阳,快速启动脾胃功能,让你的脾胃像万紫千红的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是脾胃虚寒之圣药。

      甘草守中,又能补充津液,还能缓和附子的毒性,附子走而不守,甘草守而不走。但附子走得太快时,甘草妹妹会在后面温柔地唤一声,附子哥哥,等等甘草妹妹吧,我太累了,需要歇一会了。面对柔情似水的甘草妹妹,纵使附子激情澎湃,豪气干云,也要怜香惜玉一下,顾及甘草妹妹的感受。如此,附子的脚步更稳健了。

      这三味药,以水600毫升,附子要先煎半个小时,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一天一次。一碗下去,你会感到你身体的阳气在慢慢蒸腾,很快你就会精神抖擞,胃口也开了,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啊。如此美好的时光,我却在独自神伤抑郁,真是不该啊,浪费光阴啊。不行,我现在就要走出这阴暗的屋子,去拥抱自然,拥抱阳光,去寻觅花花草草,去寻觅美味佳肴。

     所以,男人,如果你有抑郁症且伴有肝气郁结(阳虚+阳闭),服用四逆汤的同时还要服用柴胡疏肝散,女人则可服用四逆汤的同时还要服用逍遥丸。如果不能吃汤药的话,建议用张景岳右归胶囊(注意是处方药胶囊,不是OTC右归丸),配合逍遥散或是柴胡疏肝散,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李可老先生按照这个大的方向,据说说彻底治愈了100起抑郁症患者,很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用药物治疗以外,另外就是要多运动,大部分的抑郁症都是脑力劳动者,或者屋里憋出来的,因为《吕氏春秋》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郁。建议平时可以增加运动量,健身游泳,登山跑步等,同时也要投入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只有身体上忙碌起来,精神上才能得到放松,这些也都是提升和伸展阳气的办法,对抑郁症状的缓解也是很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