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脾湿热 临床表现:口腔反复溃烂,目赤疼痛,外阴溃疡,皮肤疖肿。伴见口苦咽干,烦躁不安,纳呆,小便黄少,或有发热头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立法:清热利湿解毒。 主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合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加减:目赤疼痛重者加菊花、青葙子;外阴溃疡重者,加黄柏、苦参。 2.肝肾阴虚临床表现:口腔溃疡面积小,数目不多,周围绕以窄的红晕、灼痛,目赤疼痛,视物不清,外阴溃疡·皮肤可见红斑结节或毛囊炎,伴见头晕耳鸣,腰膝瘦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或身有低热。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数。 立法:滋阴清热。 主方:杞菊地黄丸(《医级》)合二至丸(心医方集解》). 加减:低热,加地骨皮;失眠,加酸枣仁:皮肤结节红斑、疖肿者,加银花、地丁。 3.血瘀型 临床表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目赤疼痛,视物不清。可伴皮肤红斑结节,关节疼痛,腹内刺痛或便血,发热头痛。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澀。 立法:活血化瘀。 主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丹参。 加减:红斑结节,加山甲:目赤疼痛重者,加赤芍、白蒺藜。 4.脾肾阳虚 临床表现:口腔溃疡数目少,但愈合慢,周缘水肿高起,充血不显,畏寒肢冷,身倦乏力,纳呆便溏,关节疼痛或肿胀,舌质淡、齿痕、菩白,脉沉弱或沉迟。 立法:温补脾肾。 主方:右归饮(《景岳全书)),加黄芪,党参。 加减:关节肿痛,加羌独活、威灵仙。 【其它疗法】 1.针刺选用穴位:合谷、肺俞、脾俞,内关、少冲,风池、足三里。每次留针15分钟,12次为一疗程。 2.口腔溃疡,参考口疮外治法。 3.外阴溃疡,用苦参、地肤子水煎外洗。 4.角膜渍疡、前房积脓,用虎杖、野菊花、大青叶、公英水煎湿敷。 【文献参考】 1.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干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2.雷玉林报道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狐惑病11例,病程为5~11年.服药16~35剂,均获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河南中医》8(6)20,1988)。 【调护、禁忌】 1.忌食辛辣炙博之物,戒烟酒。 2.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西医诊断参考】 白塞氏综合征: (1)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及结膜炎、角膜炎等。 (2)皮肤可出现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疖肿等。 (3)可有关节痛,关节炎,但无功能障碍, (4)可有发烧、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5)可出现消化道溃疡,引起腹胀,腹痛便血等症状。 (6)皮肤针刺反应阳性,即用消毒针头穿刺皮肤后+24~48小时内穿刺处出现丘疹或小脓疱。 收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