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和支气管哮喘的梦象

 人工智能解梦 2021-11-05

支气管哮喘是支气管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的反应性过强的表现。出现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分泌亢进,血管通透性增加,呼吸喘促,喉间痰鸣有声,张口抬肩,鼻翼翕动,甚者不能平卧。


哮喘患者常常喉间有痰,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梦多由痰引发,哮喘有1/3是外源因素发病,大多与精神有关。每一例哮喘患者与心理因素有关,这类病对于外界的刺激表现为高度敏感,有的患者夜间恐惧发作致喘息,需用药物才好转。这类患者的心理特征有:焦虑心理、依赖性与心理压抑、情绪不安、以自我为中心、消极心理和需求欲高、较内向、好幻想、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医学认为,痰饮是水湿、津液代谢障碍所致,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能由它引出反映支气管哮喘的病梦。隋唐以前,一般痰饮不分,宋代开始一分为二,认为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本草经疏》云“痰之与饮,其由自别,其状亦殊,痰质稠粘.饮为清水。”痰饮又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指咳唾、呕吐清稀浊沫,或自觉喉间、胸膈等处阻塞如有物状。广义的痰饮,泛指很多怪症之源,所谓“怪病多痰”“顽痰怪症”“痰生百病”“百病多兼痰”等。

由于梦的多变离奇,具有广义痰的特点,所以,元代王隐君认为,梦可由痰引起。他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因此,“或心下如停冰雪,心头冷痛时作;或梦寐奇怪鬼魅之状;或足腕酸软,腰背卒痛....其为内外疾痛,非止百喘,皆痰之所致也。”明代名医皇甫中在《明医指掌.痰症》中亦云:“夜寐不安奇怪梦,游风肿痛并无名.....如斯怪异延缠病,都是痰涎里面生。”均认为梦由痰生。这种认识,也为临床实践所证明。例如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章真如老先生曾治疗一例痰扰不寐的患者:病人半年来经常夜卧不安,稍睡则闭目辄梦,有时则彻夜不眠,脘腹胀闷,纳谷不香,大便不畅。曾在某大医院检查,未找到任何阳性体征,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后由老中医询问其梦境,再以切诊,确为哮喘之病。又如名老中医刘渡舟教授治疗王氏,女,30岁,经常头痛而晕,且胆小善畏,如一人居,辄梦见满室杂生老幼,集而向之笑。惊骇之余,毛发皆耸。移时,见所见之人杳然无踪。为此必挽其妹在家为伴。经常失眠,多噩梦,头痛掣目、心烦口苦,其脉滑数,舌质绛而苔黄厚。刘老先生认为:脉滑主痰,苔黄厚亦主痰熟,口苦心烦, 头晕且痛,掣及目珠,皆肝胆痰火上道之气。肝胆之邪乱于神志,清虑之魔受象,神成为之佛乱,故见心烦、少寐、多疆梦,而又有“幻见”。

1994年,河南省医院接收一位病人, 其表征为咳嗽、哮嘴。自言曾在县城医院治疗,其主要症状有所好转,但在住院期间偶有一梦, 疑感不解,恐其为死亡之兆,故而舍近求远,移至省城求治。问其何梦,自云:梦中见一污秽之池。似鱼池大小,每日有数十人集此而观,良久不去。 某日自去观之,见池中一物,似人非人,自顾在池中表演吞吐之技,浊不忍睹。俄而大家起而奔之。视之,乃池中之人裸身而走,呼呼有风声四起。再视之,池中之人乃自己也。周身皮肤见日光即腐,成糊状剥落,大惊而醒。

医生为缓解其患者的情绪和更利于治疗,便结合析梦之说给予解释:此病象为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因为,梦境之中的人实在是病人思维中的一个病人, 在那里吐痰之类的污秽,又身陷其间,表明他此病严重;起来之后的呼呼声,则是支气管哮喘所共有的特征;周身皮肤见日光而腐,不过是患者惧怕自己出现的一种情形。哮喘与痰是相关联的,而由梦反映此病,则多半会出现痰在梦中的景象。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除必需的药物治疗之外,环境也十分重要。我国幅员辽阔,南方易发此病,与南方潮湿、气温偏高、气压较大有关。如在发病季节,采取异地疗养,可防再次发生此病。对非病导致的哮喘,用放松疗法做预防练习,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让压抑情绪尽量发泄出来。失眠和夜间紧张会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用心理疗法则较为有效。

参考文献

——《易医解奇梦》杨峰著

——  GZH “人工智能解梦”

——《黄帝内经》释梦版

——《梦诊》林和生 编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