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因他说的一句话,楷书沦为低级书法,大书法家都不屑于学楷书

 书法白话 2021-11-05

近日,见一书友,问我最近写什么呢?我回答,写楷书。

他听后用很不屑的眼神看着我说:“你学书这么久,怎么还如此没进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我顿时无语。

这些年在书法界,楷书的境况很尴尬,日渐式微,并慢慢被边缘化,毫不客气的说,楷书几乎被踢出书法艺术之外。在很多书家看来,写楷书仅是书法学习的入门初级课程,认为写得好了也不过一个写字匠,成不了真正的“书法家”。

不信可以翻看下全国许多重大的书展中,楷书能入选、得奖的比例愈来愈少。像唐楷入展几率更低,也就褚体吧,偶尔能入下。剩下就魏碑、魏晋小楷还能拼一拼,撑下楷书的门面。

就算进展的楷书,很多也是一些变了形的所谓楷书(好像以前被人称为“今楷”)。


到底是为啥子呢?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们还是一块找找原因吧。

先去查历史、找古人的原因。

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好开心)。原来唐朝以后已经有人对唐楷不买账了。比如说这个人: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

米芾说“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他认为书法“都无刻意乃佳”,而“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

米爷爷的意思是说,唐楷书写刻意费工,笔法单调,已入俗套,甚至成了丑怪恶札,不能传及后世。

很明显,这样的批评过于偏激、武断,有失公允。宋以后魏碑唐楷流传千年而不衰,也反证了米芾的说法是错误滴。

但米芾的话杀伤力太大,毕竟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加上两宋时尚意书风的转变,成为对楷书演进的巨大阻力。

宋、元、明、清以至民国虽不缺楷书大家,但与其他书体比较,总体上已显得僵化了。后来明清科举必备的馆阁体,更为后世书法艺术家们所不屑。

馆阁体

再来找找当代书家的原因

楷书沦落的大锅也不能都让米芾来背,当代书家的责任更大。

当代书坛成名人物以楷书得胜者寥寥无几啊,(田楷写得不错,可惜不入主流书家的法眼)有的书家干脆就不写楷书或压根就不会写楷书。

楷书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在当代缺失。要知道现在书法的实用性已经丧失,作为一个纯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时,楷书这种缺乏激情和艺术感染力的书体就自然受到冷落。

再就是在各种书法展览中,评委对楷书的评选更为苛刻(知道我不会写楷书,还写这么多)大都入不了书展,打击了学习楷书者的信心,以为自己写的不好,使得楷书参展者越来越少。

最重要的原因是楷书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

行草书普通百姓看不明白,这个大师那个教授的,上万元一平尺,写这个行草来钱快,又招人喜欢。

楷书则费力不讨好,还又费时间,功力差点的楷书,立马显现,一般民众都有识别能力。所以每次国展行草书比例多达七八成,楷隶篆不到三成。

楷书的悲催现状

楷书就只在民间组织的书展中还留有一席之地,在各类层次较高的书展中一直被轻视,得奖者更是廖廖无几。

这也并不能全怪评委。实际情况是,社会上的“今楷”多如牛毛,全是今人改造后的楷书,根本不入流。而且上千年来,楷书已被其严谨苛刻的法则束缚住了,能突破束缚并有所出新,确实不易。

有些所谓的大师把个活力四射的欧、虞、褚、柳、颜、赵的楷书程式化、固定化,都写成了毫无生气的印刷体、美术字,这种审美肯定越来越不得人心,无法产生共鸣。

楷书的未来是美好的!

楷书的未来真的就那么可怕,而到了快要丢弃的边缘了吗?

我认为没有那么悲观,摆正心态,丢掉功利,加强教育,坚持传统,楷书的未来是光明而美好的。

当代楷书名家卢中南和田英章坚持写楷书几十年,痴心未改,他们俩的风格亦有很大区别,成为当代很有影响力的楷书书家。(只要坚持就是胜利,田楷虽然不入主流书家,但无可厚非,确实写得不错)

卢中南楷书

田英章楷书

最后给大家分享下如何写“活”楷书

楷书是一个富有鲜活生命力的书法形态、而不是一个僵化的书写模式。

在创作中,线条的枯湿迟涩转换、点画间微妙的呼应,线与线排列错动,字形的斜正对比,大小参差,章法的整体动态变化,都是楷书传情达意的基本。

不要片面追求点画的刀刻味和雕刻感,描头画足,以至板滞。

更不应为追求点画的斑驳而边写边抖,矫揉造作。

楷书除了在形质上要下苦功之外,更应注重气势、气象、风神、品格以及其端严庄敬、文质彬彬的内在美。

喜欢记得点关注哦,每天更新书法学习干货!您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