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为政6-8:问世间孝为何物

 寻琴斋 2021-11-05

《论语》为政篇的第六第七第八章,讲的都是孝。所以,我们把这三章结合在一起来学习。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篇的第六第七第八章,讲的都是孝。所以,我们把这三章结合在一起来学习。

第六章。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一章的话非常简单,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他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了一句话,就七个字:“父母唯其疾之忧”。字太少,句子太简单,所以会有歧义。

后人对这句话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认为,“父母唯其疾之忧”,其指的是子女,翻译出来就是父母为孝子的疾病担忧。

这种说法也说得通,当一个人很孝顺父母的时候,他的父母反过来也会非常爱护他,他生病时父母就会担心他的疾病。但是也有讲不通的地方,作为子女,不管他孝顺不孝顺,“可怜天下父母心”,其父母肯定会被他关怀备至,即使他是一个忤逆子、败家子,甚至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他的父母给的还是会存着慈爱之心,他生病了,肯定也会担心他的疾病。

第二种说法,“父母唯其疾之忧”的“其”指的是父母,翻译过来就是: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孝子的心中一心想着父母的疾病,为父母的疾病而担忧。

两种解释,从字面上来看都解释的通,但是我更倾向于后面一种:做为孝子,担心父母的疾病,为父母的疾病而发愁。

第七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又是另外一种回答,发了一通感慨:如今都说孝就是能赡养父母,以为能赡养父母就是孝顺。但是狗和马这些家畜在它们父母老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赡养的父母的行为。所以,赡养父母不尊敬,就没有办法和犬马的能养区分开来。

在这个地方,也是不同的解释,是以犬马皆能有养,从字面上来说,非常简单,就是狗和马都会赡养他们的父母,但是我们的常识都告诉我们,狗和马虽然有一定的觅食能力,但是很少见到它们赡养父母的行为。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父母养一条狗,养一匹马,都会为父母做一些事情,狗能看门,马能拉车,孝子也只是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如果不尊敬父母的话,就和犬马没有分别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可以解释的。

第八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是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子夏也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用两个字回答:“色难”,然后又反驳了另外一种观点。

孔子的话,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孔子认为,什么是孝,回答是“色难”,就是表现出来的态度。侍奉父母时脸上的神色,是一脸不耐烦,还是恭恭敬敬;当父母年迈,走不动路做不了事情,没办法帮助子女,还需要子女去赡养的时候,子女不光是供父母吃穿用度,更重要的是脸上的神情。心中恭敬恭敬,从内而外形成了一种非常尊敬父母的态度。

孔子就认为这一点很难做到,做到了就是孝顺。后面长长的一句是第二层意思。“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是讲了社会上的一种认识,其他人认为,如果父母有事情的话,子女帮他们做这些事情;如果有好酒,好肉,先给父母长辈吃,这就是孝顺父母。孔子在这里提出来一个反问,曾是以为孝乎?难道这就是孝顺吗?难道这就可以认为是孝顺吗?孔子对社会上关于孝的解释提出了质疑。

这三章,虽然都是孔子讲孝,但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讲孝。没有给孝下定义,而是探索孝的内涵。第六章讲的是为父母的身体和疾病操心;第七章讲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第八章讲孝敬父母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彬彬有礼,表现出好的态度。这三章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孔子对孝的较为全面的理解。



齿指痛心



百里负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