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人说摄影是“减法”?

 太行森林 2021-11-05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拍摄场景,应尽量将可有可无的元素去掉,以突出主体,这就是“减法”。下面试举几例,供参考:

1、主体“减法”

主体“减法”并不是说不要主体,而是把主体从拍摄场景中提炼出来,把影响主体表现的景物减去。有时,一个场景可能会出现几个主体,这时就必须有所取舍,选择一个最能表达思想情感的景物作为主体,形成一个视觉中心,而把其他的景物减去或弱化。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2、色彩“减法”

大自然的色彩五彩缤纷,一幅摄影作品需要把大部分色彩减去,只保留有利于表现主题和传达情绪的几种色彩。例如红色代表喜庆、激动,绿色代表生命、希望,紫色代表神秘、高贵,黑色代表压抑、虚无,白色代表纯洁、神圣等。一般而言,一幅作品中最好不要超过三种色彩,即主色调、过渡色和对比色。色彩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容易冲淡主题。

3、背景“减法”

任何一幅摄影作品都离不开背景,但过乱过杂的背景,往往是影响主体表现的重要原因。背景“减法”,就是在构图时尽量选择简洁的背景,例如天空、草地、水面等,避开过亮的光线、过多的色彩和过乱的景物,更有利于突出主体。而对于无法避让的景物,最好的“减法”就是利用大光圈或长焦距镜头虚化背景,这在人物摄影和花卉摄影中是最常用的办法。

总之,摄影是“减法”的艺术,但为了画面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必要的装饰元素也是需要的。“减法”的目的是让画面简洁,而不是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