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陵VS荆州,一场诗歌与小说之间的角力

 老牛茶馆 2021-11-05

荆州,古代中国的区划称谓;江陵,白起拔郢后崛起的都城。2000多年来,她们从若即若离到风雨同舟,再到血乳交融,直至互为别称,浑然一体。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却让千年古都——江陵,黯然离场。

荆州和江陵的故事,就从120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说起。

一、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

  

  

  

公元759年春,大诗人李白因卷入叛乱,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行至白帝城。

说起获罪原因,诗仙同志有点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本是太白星精、谪仙人,偏偏有个庸俗的爱好:当官。

当然,这么评价李白同志,是不公平的,也不够客观,要看大时代背景。嘿嘿,不好意思,好像古今差别也不大。你看现在但逢国考,数百上千人,去争夺可怜巴巴的几个名额,竞争之激烈,之残酷,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当代科考(看来,我国的职业化教育任重道远,职业歧视链还是长期客观存在滴)。

这不,前不久,江城就有一个博士生报考居委会干部职位。据说专业是行星学,惹得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姑娘,咋想的?

看这话问的,你让人家怎么回答嘛!

其实不说,大家心里都明白。

李白也明白。为此,他这一辈子可没少写表扬信,什么肉麻话也都敢说。什么“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什么“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等。诗仙就是诗仙,拍的马屁都成了传世经典,可人的境遇呢,却依然如故。

纵然名满天下又如何?在权贵眼中,不过是消遣娱乐的工具人而已。虽偶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牢骚,但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李白同志终生(间或求仙问道)在求官之路上屡败屡战、乐此不疲的身影。对此,我们应该对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保持尊重。

说实话,李白同志生错了时代。要是在如今,发个微博,开个直播,妥妥的流量网红。都不用写表扬信(当然,写就更好),就会有什么长啊书记啊专门邀请你,诚恳地请你过来创业。要是觉得创业路上不够刺激,挂个县长、市长也有可能。

话说回来,才华横溢的李白同志为啥当官难呢?通过先贤们的探索求证,至少有三点:首先,他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学历、无背景、无资源),不被上流社会接纳。通俗点说,就是政审不过关。主因是李老先生来历不明,其籍贯家世不详,没有学籍,无法考科举,也就没学历(学籍现在也一样重要)。事实上,他是刻意回避,曾编过故事,说和李唐王朝的先祖同属陇西一脉,但没人相信。

那他为啥拼命求官呢?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想为子孙搏个清白家世。一句话,为了孩子。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李白同志直到57岁获罪,做官梦才算彻底破灭。以他的智慧,难道不清楚与命运抗争的艰难吗?他肯定是知道的,要不然,就不会间或求仙问道。

他并非想修道成仙,或许想让道家思想来与自己和解,但,还是放不下。他想孩子,也愧对妻子,年岁愈长愈惶恐,为以后误入阵营埋下伏笔。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求官)呗。他潇洒地抗争,把世间所有能感知的美好,都分享给大众,独独隐藏了自己的痛苦。他的经历感动了很多人,并引起强烈共鸣,也都很有共识的避讳,只说他“仙”。他,真的仙吗?

因为在他的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或以他为例,有所慰藉。一如现在,各大领域的顶层贩卖焦虑,唯恐被时代抛弃的,裹挟其中的寻常百姓。为孩子、为父母,独独忘了自己,惟有奋力向前,或许还有那么一丢丢希望。但,谁又知道呢?

其次,他个性使然,容易上头有点飘。曾好不容易攀上公主见到皇帝,不是太监脱靴,就是贵妃研墨(传说如此,真相不明)。结果,好日子没过两年,就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了。

第三,官员最起码的素质,得有点政治敏感性吧。可惜的是,这个东西,李白还真没有。这不,两年前的一封表扬信,就没看清政治风向,差点丢了老命。

那时正值安史之乱,李白四处逃难,流落江南。永王李璘盘踞江陵招兵买马,图谋霸业,招揽他当了参谋。君王的心思,天真浪漫的老李哪里知道。顿时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拼命想攥紧人生中最后的机会。

于是乎,有点用力过猛,一口气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全程记录永王的战斗点滴。一路上,他甚至还要求领兵驰骋沙场,过上一把将军瘾(幸亏永王没答应,要不然就没然后了)。

谁料,将军没当成,人却进了班房。因为永王英不英明,神不神武,老李先生说了不算,皇帝才拥有最终解释权。经皇帝审定,永王李璘被定性为反叛,没逃脱成王败寇的命运。老李同志呢,叛乱还没有他的诗歌影响大呢(又一个传世经典),当属重要帮凶,论罪当斩。要不是几位故交知道他的老底(官场小白),多方营救,这才免死改流。

前去夜郎,路途漫漫,深得屈原文创精髓的李白同志,显然失去了上下求索的动力(估计还在懵圈中)。

年近花甲(时年58岁,请记住这个数字,加深哈印象),深山孤灯,猿啼狼嚎,忏悔便成了主旋律,想来老婆来(夫人宗氏为了救他,不惜散尽家财。老李自由后,宗氏也出了家。3年后,李白醉酒溺亡,至死也没能再见面)。

于是,他柔肠百转,给妻子宗氏写了一首诗,诉说离愁别绪。褪尽所有华丽,平实方显真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南流夜郎寄内》)。

惊吓之后是惊喜。人生就是这么神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不,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老李,帝都传来了好消息:关中大旱,皇上决定大赦天下,以祈风调雨顺。

老李同志瞬间满血复活,兴高采烈地乘船回家,即兴赋诗一首。借此机会,让我们一起重温儿时经典,预备——起: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读来飘逸夸张、酣畅淋漓的诗歌,成了李白同志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普及程度那是相当高。如不出意外,这首千古名篇还将一代一代传诵下去。

     啰嗦这么多,无非是想讲清李白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以及他的心路历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欣赏。主要目的呢,是想感谢一下老李同志。感谢他为宣传江陵,提高江陵的知名度所作的杰出贡献。

当然,千年古都江陵,真正让人所熟知,并为之倾倒的,是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公元前278年,江陵,一直作为楚王的行宫——渚宫,在白起拔郢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直至今日,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既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其建都史长达515年。古城周边,名胜古迹俯仰皆是,一砖一木均藏故事。

古城江陵,几乎全程见证、参与并亲历中华文明史;而且还孕育和发展了媲美古希腊文明的楚文化。

正因如此,1982年,江陵入选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湖北唯一,这既是国家给予的肯定,也是历史赋予的荣耀。

1994年,荆沙合并,千年古都——江陵,迁往郝穴(民间曾风传,是几方大佬争名称,抢地盘的结果。无法考证,一笑了之。但这个方案确实不够完美,至今仍有一些热心市民为江陵抱不平)。

委屈呢,肯定有,但坚决服从大局,这是2000多年的文化沉淀,所造就的气度与胸怀。

历史有传承,文化要溯源。古城江陵和我们的先祖先辈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默默坚守与奉献。他们灵动的青春,激扬的文字和澎湃的热血,早已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筋脉缠绕、血肉相融,积淀千年,化为一体。

搬吗,怎么搬?

经史子集呢,改吗,如何改?

考古新发现呢,怎么写?

荆州600多年后才定治江陵,这还是仅仅从江陵代郢时开始计算。而江陵的前身为句一说,还未有定论。

是江陵人,也是荆州人,爱江陵,也爱荆州。不存在任何偏见与喜好,有“史”才有“名”,而是从尊重历史的立场出发。

江陵和荆州,历史让她们融为一体,后人应顺其自然,既不剥离,也别撕裂,毕竟缺了谁,这座城都不完整。

27年,弹指一挥间。

江陵,你在郝穴还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