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墨菲定律教育孩子

 淡定的恬妈 2021-11-05

什么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这个定律的产生源于一个小插曲。

1949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航空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参与美国空军高速载人工具火箭雪橇MX981发展计划。为了研究人到底能够承受多大的超重压力,他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试验。

其中有一个试验是,把一套16个精密传感器装在超重实验设备上,然后加压,只要传染器没有发出警报,就可以不断加压。可是,超重实验设备在巨大的压力下都变形了,传感器的指针竟然一点都没动。经过检查后才发现,负责装配的同事把这16个传感器全都装反了!

郁闷的墨菲,随口跟同事说了一句玩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出错,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错。”后来,墨菲的上司斯塔普在试验任务完成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对墨菲的话用极为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并将其称之为“墨菲定律”,他说:“凡是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

这,就是墨菲定律的来历。本身墨菲一句无恶意的玩笑话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只是说出了坏运气带给人们的无奈。但随后被人们广泛传播,最后演绎成: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

养娃的路上,墨菲定律现象也层出不穷。

宝贝,不要端水杯,会把水洒出来的。

孩子肯定不但要端水,还会把水洒出来。

宝贝,不要在阳台拍球,会把花盆打翻的。

孩子肯定会在阳台拍球,也肯定会把花盆打翻。

宝宝,吃饭的时候把扶好碗,要不然碗会掉地下的。

结果可想而知,碗肯定会掉地下。。。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你除了对孩子大发雷霆,觉得孩子不听话外,有没有觉得自己是不是“乌鸦嘴”,怎么屡屡说中。这就是似幽灵般存在的墨菲定律,不停的捉弄你,让你烦躁不安。

那么,我们就这样被墨菲定律打败吗?能不能借力来逆袭呢?答案是有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墨菲定律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

1,与孩子正面沟通

就如同我上面举的例子,我们习惯性的对孩子说“NO”,禁止孩子做很多事,但孩子的好奇心又会促使他去尝试。这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得到与你期望值相背离的结果。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水杯中的水太满了,如果你端起水杯,可能会把水洒出来。孩子得到了正面的指令,也明白这么做的后果,就会乖乖听你的话。当然,在遇到绝对不可以的事情时,家长务必要做好合理解释,当孩子接受你的理由。

墨菲定律会让孩子按照负面指令的相反方向去行动,那我们就给孩子正面指令。

2,正面肯定孩子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我们越怕什么,就越会遇到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同样适用。我们担心孩子因为吃的少,睡得少会长不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要总跟孩子强调她吃的太少会长不高,而是要正面肯定孩子,如果吃的好,肯定能长高。同理,孩子玩拼图遇到困难,觉得自己拼不出来,这时候家长就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积极的鼓励,肯定孩子具备拼图的能力,引导孩子多试几次肯定能行。

墨菲定律会让你的孩子往你不满意的方向越走越远,原本不笨的孩子也会在家长的责骂中变笨。不如多肯定孩子的进步,鼓励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3,不要怕出错

众所周知,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也是墨菲定律的一个体现)。前几天,跟恬恬做题的时候,有一种类型的题,她总是做错。她自己也觉得很沮丧,为什么这种题总是看不仔细,总出错,情绪一度很糟糕。这个时候,我告诉恬恬,这种题妈妈小时候也经常做错,后来学会了一种方法,试了几次后,就再也不会出错了。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出错,出错了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出错,找到原因后,争取以后不再犯错就好啦。

墨菲定律会让孩子一错再错,不如让孩子学会面对错误,积极面对失败,争取更大的成功。

墨菲定律在生活中遇到的更多,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做不到,那你肯定永远做不到”,或者“当你纠结于两个选择时,没有被选的那个总是对的”,再或者“最好的玩具,永远都是别人手里的那个”,以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比什么都想要的人更容易成功。”这些似曾相识的经历都是墨菲定律在作祟。

不管我们在不在乎,墨菲定律都真实存在,我们能做的是好好利用墨菲定律,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看待孩子,承认不足,也能积极面对失败和挫折。不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鼓励孩子朝他希望的目标努力!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