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

 春阴 2021-11-05

  这些天天气都足够好,晒了一会儿太阳,暖和和的。坐在阳台看了一会儿书,阳台窄小、逼仄,还有一堵墙隔绝了视野,但配以恰到好处的寂静,也像是自己的一个小世界。以前在朋友学校,就很羡慕那个开阔的阳台,晴天晒太阳、雨天听雨都很适宜。有些空间,尤其适合发呆。

本想查找一篇关于《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影评,但是看了几篇好像都没能表达内心的感受,或许真的是往往最有感触的东西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特别是这部影片几乎就是我们平常的生活。怎么形容看那部影片的感觉呢,没有激烈的情绪,却留给人淡淡的忧伤和持久的怅惘,看到结尾总觉得不会那样结束,戛然而止之后好像生活停滞了,不知道该朝着什么方向走去。许鞍华导演或许是用她那老人的视角去察照生活,用她五六十年的生活经历去展示生活的许多细枝末节,看的是电影,感受到的却和平常生活无异。但影片中描述的那种柴米油盐的生活,如今似乎并不多见,柴米油盐的生活现在已经被其余的许许多多混乱、嘈杂所代替。或许这是我对这部电影念念不忘的原因,因为它还残留着生活的淡淡温情,现在什么都被弄得沸沸腾腾、轰轰烈烈,那种恬淡终被掩埋。

以前和人谈到过,以后可能家庭的观念都会消失,如今的个体性特征日渐明显。我偏爱大家庭的世俗气息,却厌恶庞杂家庭各种复杂的关系,缠绕、盘结,永远得不到解决,所有的恩恩怨怨都在柴米油盐中愈演愈热。于是慢慢看着大家庭的矛盾聚集,然后趋向破裂。

可能每个大家的走向都是小家。

看完《霍乱时期的爱情》,很多资料都提到这句:“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马尔克斯在这本书里确实描述了各种爱情样式,一直以来并不懂爱情,也不了解婚姻的秘密,看完后我的感受是:爱情从来不是单一的,大部分时候也不是高尚的,它是一种隐秘的,甚至人自身都无法掌控的事物。

恰好重温了影片《假如爱有天意》,相比这种很赚人眼泪的影片,马尔克斯的这本书对于爱情的揭示要深刻得多了。

记得很久以前看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每种感情都不能沉溺放肆,每一种感情都很脆弱。”我当初的回答是说感情或许就是一种幻觉,很悲观的调调。或许是一直以来的看法吧,一直觉得感情是一种彼此需要所构建的幻觉,我们企图从感情中获得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对感情抱有太多幻想。很多人希望感情双方彼此同化,而我倒觉得任何感情都需要空间让彼此的个性生长,即成为你自己。

爱从来都是永恒的话题,而大部分的婚姻,却让爱变得索然无味。婚姻这东西,估计没人说得清。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这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我倒觉得不再适用于婚姻了,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61.2%的受访者有恐婚现象,大概是婚姻者这座围城的墙越来越矮,很多人已经看见里面的现状吧。这句话倒很适合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选专业和人们找工作。我倒是很赞同钱先生这两句表述:“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成眷属的悲哀。”、“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大多数人困于情感,最紧要的,是不丢了自己。


谈论这些我显得蹩脚,好像充当过很多次情感“专家”,倒觉得有些讽刺。对于所有的情感,我倒偏向科学上解释的PEA(苯基乙胺),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简化也不完全合理,但是与其考虑那么多复杂因素,不如相信这个简单粗暴的解释。当然,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也会更懂一些的。至少让你以后对可能遇到的粗暴的爱情方式不觉得吃惊,也能接受爱情隐秘部分可能藏着的丑陋。但当然,也会看到许多美好的部分。

如果只期望平静过一生的人,还是不要知道很多事情的真相比较好,真相大部分都是残忍的。

诺,又写到天黑,吸收了白天的足够阳光,倒没觉得有多少寒气。听说又要降温,也许爱情在冬天能取暖呢,谁知道呢!其实任何情感都能创造出温暖,只是很多人只有在爱情上受伤了,才记起其他形式的情感。

婚姻、爱情,没人可以真正讲清楚,连生活,都是太过宏大的词,“小确幸”大概是能够保持快乐的秘密。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运,不仅仅局限于爱情。拥有爱人的能力,能够被人爱,嘿,已经很不错了。

想更理解爱情,去看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想更懂得生活的本质,去看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至少,我被触动到了。

春阴无醉的解忧杂货店

以文字取暖,不热却足够抗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