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并无答案

 春阴 2021-11-05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飞鸟集》

好几天没有写东西了,但是每天看得最多的却是文字,若是没有人让自己感觉触动的文字,还是觉得挺疲倦的。每次都是微博固定的几个人的微博文字能够带来灵感,等待更新的过程也算是生活有望的一部分,有所期待就希望永远会有明天到来。

树叶越来越黄,掉得也差不多了,但晴着的日子总是朦朦胧胧的,难得看见澄澈的天空,整个人也是浮浮燥燥的,难得静心将一本书读完。看着摆放着的书,清清楚楚知道每本的来历,看着亲切。对于书籍,还是有占有欲的。昨天傍晚闻到火烧的气味,想象若是发生火灾,该是要把电脑带走吧,接着想到如果真的烧到室内,那所有的书都会烧成灰,是不是也应该将所有的书籍全部转移出去。脑补所有的书全部烧尽的场景,竟暗暗心疼。记得很久以前失去过书包,里面有一个没有联系的姑娘送的书——《瓦尔登湖》,第一章节看了很久,至今还停留在第一章节。只是可惜别人送的都被遗落,多少有些羞愧。虽说物也和人一样,来去有定数,还是觉得可惜。

没有火灾,纯粹是我想太多,只是一种很刺鼻的味道,并不难闻,很像焚香散发的气味,只是香得过分,加上外面雾蒙蒙的,产生种种错觉。

经过一番想象中的失去,再看见原封不动的物件觉得亲切。

收到信件减少,写信的这几年越发觉得寄信变得不方便,开始偶尔寄挂号信,但也是屡屡出错。总有一天,会彻底消失,毕竟这不是从前慢的日子,我也渐渐学会追赶。

收到信一封,从每次必不可少的明信片中,渐渐了解她所在城市的一部分,而我们彼此,也在信件中看到变化。在文字的记录中,所有的变化显露无遗,有迹可循。什么都可以说,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就是些生活琐碎的拼凑。收信的过程让自己慢慢学着等待,而偶尔会遗失的信件,也让我学会坦然面对失望。失去的若是没有重现的可能,那就没必要一直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中。

终会学得坦坦然然,从从容容,有些进行的事就是磨练心志的过程。一直觉得人生总体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却值得经历,也只有真正去体验了,才知道是否有意义。没有谁能给另一个人关于人生的答案,人生、世界是太过于宏大的词,实际上,生活从来都是细微的事物组成的。

看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又找了黑白片《东京物语》,一个小家就演绎了个体的一生,不动声色却触动人心,这就是所谓的“走心”吧。父母子女的身份转换,其实来得很快。但不同的是,小小的人永远有人爱护,而老人却并不能得到等价的回报。我们失去的耐心,在亲人面前极尽爆发。

爱情总是带来极喜极悲这种极端的情感,而亲情却总是淡淡的,还可能是不动声色的,给人温柔缱绻的感觉。今天看到一段描述描述结婚后双方情感的文字,觉得很是贴切:“他们彼此已无爱情可言,互相只是一桩重要的习惯,因此,分离也会使他们想念。他们只有在别的异性身上才能得到那种奇妙的两性的激动,而他们所以没有让这激动发展壮大,也是因为摒弃不了他们彼此的习惯。他们是平凡的男人和女人,不愿意牺牲习惯了的安全的生活,而为了一份不甚可靠的轰轰烈烈的激情。”

但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喧闹过后,突然变得寂寥的这种落差。若是能正确对待这些落差,在任何情境下都能获得快乐。追求热闹、激情的人很多,安于平淡、宁静的人很少。所以总是很多人在说,很多人在表达,却鲜有人听。

偶尔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内心的声音,真的会发声。

我也该沉静,对抗这种浮躁焦灼。静下来,看到的世界又不一样。

END

解忧杂货店

图/摄影师Louis Hvejsel Bork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