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远比你想象中走得远

 春阴 2021-11-05

这一年,过得好不好?

其实在很多事情上我是典型的佛系,但在另一些事情上又特别有仪式感,所以逮着年末写点什么。过去的应该过去,未来的随便来不来。


壹·少年游

记得萨冈的一句话:“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发觉前半段的生活平淡无奇,所以后半段热衷于“冒险”,很多时候说走就走了。

尽力洒脱一点,既不回望过去,也不展望未来,但每次选择还是伴随阵痛。阿秋说“发现没,其实你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她的一句评价,好像性格里的东西全部有了解释。

走在路上,总是会想起家乡那个四处流浪的中年人,我对他毫无印象,听父亲说他靠卖一些玩具之类的小玩意维持生活。没有人确切知道他在哪,过着怎样的生活,但大部分人提起他都带点戏谑的口吻。在他们眼里,生活是要有根的,必须扎根土地,游荡是对生活的亵渎。每次我都会反驳说他那样的生活也挺好的,只是不应该结婚。

实际上,谁有权利评价他人的人生呢?都是在各自面对生活,困境自解,烦忧自愈,多情的人总是把一切误读成故事。

朋友圈东北小伙去了西藏,大人去了曾寄来一张明信片。想起当初自己买票时的果决,以及最后放弃时的纠结。“虽然这次没去,但总有一天我会去的。”发短信给父亲,他沉默。年轻时的执念是激烈的,并沉浸在自我感动中。自以为华丽的冒险,大部分都是以狼狈收场。

隔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发来一条链接“为什么穷游的女人不能娶?”初读笑了,甚至无数次当作笑话给不同的人讲述,再读懂了其中蕴藏的另一种情感,选择沉浸在内心深处。所有的深情只是不断坠入心底处,从不提及。藏不住的时候,就躲藏到暗处奔涌。不善表达的家庭,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沉睡的火山。

大部分父母对孩子都未曾要求太多,对母亲说对我一生的成就不用期望太多,她每次都重复说,对你,就只希望你过得快乐。记得以前在面试时,面试官问我们在场的几个人:“父母对你选择的城市怎么看?”其中一个男生脱口而出“开心就好”,因此他执念于岗位中去往印度的机会。少年离家,大都潇潇洒洒,中年离家,则愁肠百结。

 贰·行走

母亲说婴孩时的我,有着异乎寻常的安静,放在摇篮不哭不闹,偶尔还傻笑。从小就不喜欢运动,也不爱动,体育课能逃就逃。现在是坐得住,也跳得动。

有个痴迷跑步的哥哥,还有个在他面前不服输的妹妹。你应该锻炼身体,好。跑了半个月,放弃。原来你是半途而废的人啊,切,继续跑。于是就跑到了现在,虽然运动依然很烂,肺活量依然很低,但是却从跑步的过程中获得能量,足以抵抗生活阴郁的部分。其实很多人说过和我一起跑步,长的有半个月,短的则是一天。他们不知道,只有熬过了最初痛苦的部分,才能体会到甘甜。

会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偶尔会爬爬楼梯,周末也会去爬山。一个城市中,山峦湖海总是显得珍贵。山不高,很快就到山顶。大部分的爬山者都是气喘吁吁,有些大腹便便,少有锻炼的痕迹。其实多是携家带口,野餐游玩,所以小孩扎堆,卖小玩意的人自然也不少。最喜欢合照的,是老年人,人到了一定年龄,每次相聚都用力珍惜,这种用力不到一定年龄是无法深刻体会的。

天气大部分是晴朗的,温和带点微凉,有时候太阳也显得灼热。喻恩泰说他喜欢晒太阳,比较不同地方的太阳的烈度,后来手臂上被太阳晒出地图的痕迹。看到他关于这部分的描述,觉得奇妙。我行走的地方,有没有在我身体上留下痕迹?

叁·自由

从上班到住宿的地方,有很长一段路与车水马龙的道路隔开,还有一小段路没有路灯,在一排浓密的大树掩映下显得昏暗。每天下班经过这两段路时,总有种什么都没有,却拥抱了一切的感觉。实实在在“过我眼,即我有”的怡然。

那一刻,白天搜肠刮肚都找不到的词汇全部复活,一大段一大段蹦出来,想写诗歌、散文、小说……甚至有一瞬间觉得自己是个天才。看什么都感动,都美好,身体轻盈得似乎风一吹,就可以飘起来。

回到居所,看到狭窄的空间,路途中的一切自动消失,开始思虑的是:浴室的人什么时候出来、洗衣机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挂在室内的衣服什么时候能晾干、房间什么时候能安静下来。面对具体的现实处境,虽然自傲全部被击碎,毫不妨碍那段路途中的自由感。大概年轻的时候,做什么样的梦都不过分。

朋友圈都在晒18岁的照片,有过印象深刻的18岁,夜路上,四个人旁若无人唱着记忆中最古老的歌曲,头发一甩就是青春的样子。那时我们在路上走着,不知前路也不忧虑未来,尽情挥霍着芳华岁月,身体是自由的,心也是自由的。如今走在路上,偶尔会有穿着红色马甲的小朋友问道:“阿姨,需不需要报纸?”对这声“阿姨”丝毫不在意,岁月没饶过人,我到底是饶了岁月。

肆·写作

蒋方舟说记录本身就是反抗,简书上有很多人说“写作不易,大家一起坚持”。写东西的人最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其实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不需要坚持的。

年幼时,写作给我带来的更多是赞扬,甚至一度以为写作会是自己的终身职业,还是太天真。那时只是在山那边的女童,生活贫乏寡淡,大部分内容都依靠想象来填充,一棵树、一座桥就能写几百字。后来翻过山见到海,写作就开始伴随疼痛,感官迟钝、语言匮乏、逻辑混乱。幼时只是把写作当成窥探世界的一个窗口,所以能轻松应付,成年后欲望多了,变得在乎就开始悲喜交集。

如果不是做公众号,这些年我一定不会写出这么多文字。其实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欲望饱满,自我膨胀,日日更新,加上电脑打字不熟练,几乎一整天时间都花在上面。慢慢打字速度快了,语言表达更顺畅了。很多自以为全部的付出,其实另有所得,一个人做过的事都不会白白浪费。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有个诗意的世界。很多时候我很理想主义,所以写作不过是在现实之外,给自己一个理想的居所。可以去记录,也可以去创造,虽说生活一地鸡毛,总得从中拣取一些东西留下来。

 伍·回望

2017年到处奔波,有些地方是短暂停留,有些地方熟悉后就离开了,有些地方还在适应。2017年,微信上的好友越来越多,但聊天的还是那么几个。2017年,不停做选择,想得到的都未得到。2017年,人生有了更多体验……人生只有一次,经历过的都很宝贵。

公众号一做也做了挺久,不过是借着“解忧杂货店”的壳,一直想把这个壳扔掉,又不愿意改名字。没有人能真正解忧,大部分人只不过是倾诉倾诉罢了,最终的良药都是时间。《解忧杂货店》上映那天去看了,电影院人不少,刚开始有人问是不是恐怖片,到了中途很多人笑,我全程无感,拍的是真不好。

其实公众号也像个驿站,人来人往,有的人停下了,有的人又出发了。认识更多人,离开更多人,不断告别与重逢。在一些断断续续的交流中,知道有人要生小孩,有人在为学业烦恼,有些人困于家庭,有些人困于情感……

但也只是知道一部分而已,也想像《解忧杂货店》那样,一夜复活想知道很多人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所以,如果可以,那些曾在这里倾诉的人,希望可以在后台告知现在的生活状态,此外,写信长期有效。【每年年末都来一个小互动,总以为石沉大海,但总有一个人响应,所以还是值得的】

微博翻到金世佳2015年的新年寄语,很喜欢,一并送给你们:“与当下的自己促膝长谈,切忌不要与自身的平凡为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