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武夷山,秀峰碧溪入画来

 昵称45109175 2021-11-06

游览武夷山是在一个炎热的七月下旬,这里属于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就是以陡崖坡为特症的红色地貌景观,非常具有神奇的自然力量,有着“奇秀甲东南”之美称。来到景区,看到的是一座座雄伟秀丽的山峰倒映在清纯碧蓝的溪流之中,抬头仰望深邃碧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在空中飘荡。

我随着一车游客首先来到天游峰,天游峰在整个武夷山景区最中心的位置,也是游览武夷山游客向往的景区。我来到这里看到天游峰四周诸峰拱卫,三面九曲环绕,天游峰高耸挺拔独出群峰,真是叹为观止。那天攀登天游峰的游客众多,我向山峰望去,山道上布满人群,最高处的人群就像星星点点的在蠕动着。

攀登途中古木阴荫,山涧题刻纵横,我一路攀登汗流浃背,沿途爬山累了,就坐在石块上休息一会,走走停停,沿途看看风景,也到妙高台几个景点参观了一下,用了一小时多点的时间爬上山顶,当我攀登到山顶,向下望去,云雾在山腰缭绕,自己真的犹如就在天上游了,天游峰名副其实啊。徐霞客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为第一也。”为武夷山第一胜地了。

当云雾消失从山顶举目望去,山道上游客晃动着身体还在沿着台阶一层一层在向上攀登,下面的九曲溪尽收眼底,此时我不由得想起司马光的那首登山诗“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说得是那么形象啊。

从天游峰下山后,我来到了武夷山风景区被称为旅游“精华”的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溪就是九个曲折的溪流。“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

武夷山风景区的特色就是“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乘坐竹筏漂流九曲溪是武夷山景区推出的一个重点旅游项目,过去乘竹筏漂流九曲溪是从一曲逆流而上漂流之九曲,但自从崇桐公路开通后,则顺流而下了,就是从九曲漂流到一曲了,那就轻快多了。

我游览九曲溪时,是从九曲乘坐竹筏开始漂流的。竹筏是十来根老毛竹平铺捆绑而成的,那天下午三时左右,我和七八个游客上了竹筏,一位当地年老的筏工招呼我们,要我们把充气的红色救生衣穿在身上,要我们端坐在竹筏的小竹椅上,不要晃动。然后那位筏工将竹筏推离岸边,上了竹筏后他就用撑槁将竹筏推到溪流中间。

溪流水面静怡安然,溪水清纯得看得到河底,活蹦乱跳的小鱼时而穿梭在水面,时而消失在水下的小石块底下。两岸是连绵的群山,白云岩这座貌似铜鼓的鼓子峰出现在我们面前,竹筏漂流不久这座山峰又像一顶乌纱帽了,故又名纱帽岩。竹筏漂流而行,山峰的形状由乌沙帽变化为一支笔架,继而观之,三石分立,像“品”字,故又称品石岩。景以人变而变,使我感到十分奇妙啊,不由得使我想起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那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品石岩的对面是环佩岩,石上有一巨石犹如一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形是“猪肝”的一块岩石。竹筏前行,左岸边一块巨石,好像一头水牛把头栽进了水中,仅仅露出一角一眼,此石又名“牛牯石”。岸边有两块相叠在一起的巨石命“蘑墩岩”,它对岸的巨石俗称“人面石”,

“你们看”,筏工老人指着人面石右边有两块一前一后紧埃一起的巨石。老人说:“前一块巨石石顶光秃,像不像和尚,后一块巨石顶上像不像一只布帽子,石体上身胸部凸起像不像女人,当地人称之'和尚背尼姑’”。一个女游客说,那不是要违反规矩了。大家笑了起来。

水绕山行,山挟水转,每一曲都有不同的风景。竹筏在青青的水面上漂流,两岸是形状各异的山峰,当漂流到八曲时,但见奇峰环拱,怪石嶙峋,形如动物,左溪有卧狮笑猴、猫儿石。右溪有象鼻岩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竹筏穿过水流喘急的芙蓉滩,进入七曲,右溪的山峰犹如石城,名为成高岩,岩上松竹环绕,满坡翠绿。竹筏在六曲的时候,面前出现的是大片的岩壁留有宋元明清历代文人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成为一条“文化走廊。”五曲的左右两座山峰是隐屏峰和晚对峰,晚对峰的石壁上有“道南理窟”四个三米见方的大字,为清代状元马易斋所书。竹筏在水流中漂流,面前是一片空旷的平地,筏工老人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漂流到了四曲,河流南面的那片空地就是曾经的皇家御茶园的遗址。

过了一曲又一曲,到了三曲的时候,撑槁的老人说:小藏峰到了,你们看南岸的悬崖上有闻名于世悬空架在空中的船棺。随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我抬头一看,果然,从溪水中拔地而起的小藏峰山悬崖的下面深深的凹了下去,凹下去的地方竟然有一层天然形成的石壁,上面有一口口棺材,这种棺材的形状像船形,故称为船棺。亲眼所见,得知并不是我原来想象的是空吊在山崖下面的。但是要把这种船棺放上去确非易事,难以想象的。

我乘坐的竹筏继续漂流,漂流到仙游岩、升日峰时,时不时能看到山崖之下的船棺,我看到有的船棺就是嵌入在悬崖绝壁之中的岩洞中的,船棺看上去并不厚实,显得单薄,有的船棺看上去已经破损了,用我们这里的话说,船棺就像是蒲皮棺材。这种船棺又称为“悬棺”或“仙船”、仙脱”等,是古代当地的一种葬具。后来我在一本考古杂志上看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是用整木挖掘而成的,距今已经有三四千年了。

竹筏绕过三曲来到二曲,在溪流的南岸出现了一座山峰,这座山峰亭亭玉立,犹如一位青春少女,故名玉女峰。由玉女峰隔河相望的那座风光秀丽的山峰名为大王峰,传说少女与大王相爱,但是在两山峰之间,还有一座名为铁板障的山峰把它们隔开了,使得少女和大王永远不能相见了。所以铁板障被人称为铁板鬼。

当竹筏继续漂流向前的时候,溪流南出现千仞悬崖,四壁耸峙,形似伏虎。撑槁的筏工老人告诉我们,这就是武夷山著名的景点虎啸岩。他话语刚落,我们就看到,虎啸岩四周有好几个竹筏上都是游客。老人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来参观虎啸岩景点的,参观虎啸岩是要从附近的一个岸口乘坐竹筏下水的,原来如此。悬崖的岩壁上雕刻着“虎溪灵洞”四个大字。老人说,岩石上有一个巨大的山洞,当山风吹过洞口时,便会声传空谷,特别是狂风来临群山就发出巨大的呼啸声,令人恐惧。竹筏漂流过驻真洞,附近有虎啸八景,白莲渡、集云关、坡仙带、普门兜、法雨悬河、语儿泉、不浪舟、宾曦洞。我们还看到悬崖的石壁上雕刻着大形的观音像。

当我漂流结束登上岸的时候,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我站站一个亭子里躲雨,只看见后面还在溪流里竹筏上漂流的游客,个个像个落汤鸡。在亭子里刚刚上岸的游客兴奋异常,庆幸自己躲过一场大雨。雨还在下着,路边有几个人在推销蒲蒲透明的白色塑料雨衣,一时间生意倒很好。

到武夷山旅游印象深刻的还有游览一线天,是在九曲溪二曲的南面的一个峡谷中,一座巍然屹立的巨石高千仞,名为“灵岩”。岩端倾斜而出,人口是个大溶洞,我来到入口处,已有许多人在排队,右面的一块巨石上题刻着“一线天“三个镀着红色的大字。一个旅行社的导游在向游客介绍一线天的来历,她说:民间传说,一线天是桃花女用绣花针划开的。当然这只能是传说。科学知识告诉我们,武夷山岩洞毕竟脆弱,受到挤压以及数千年水流的浸入而融化而成的自然景观。

进入岩洞,越往里面走越暗,里面的道路也越来越窄,到了最窄的地段我只能侧斜着身体收腹在石壁间缓慢的移动。这里终年积水,汇成一股清泉,叫做圣水,里面三个溶洞伏羲、灵岩、风洞相连,石壁上有一滴一滴的山泉水流下,上方有一条线的亮光穿过黑暗的溶洞,里面温度很低。当来到最后一个风洞尽头时,洞内空间宽敞,许多蝙蝠在洞内飞舞着,里面的白色蝙蝠据说还是国家保护的二级动物。走出一线天时的情景,我倒是难以忘怀,在溶洞尽头,在上下两块巨石之间,我全身俯卧在下面的一块巨石上,整个腹部都贴在石头上,在两块巨石的缝隙间慢慢的爬出洞口,接着有又游客都从洞口爬了出来。

爬出洞口的时候,我眼前突然一亮,阳光那么刺眼,寒冷的身体慢慢变得热了起来,站站岩石上,四周是起起伏伏的山岭和树木,山风吹在身上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