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江斌:我的家教传承

 深浅视频 2021-11-06

全文长约 2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朴素平淡才是真

——我的家教传承

作者 程江斌

我出身于关中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个部队复转回乡的退伍军人,母亲本是农村居家妇女,父亲复员后即辗转搬到父亲单位附近租住。

我连同哥哥、姐姐一家五口仅凭父亲微薄的工资过活,生活拮据是常态。我们姐弟上学之后,母亲也做过许多临时工作补贴家用,后来就成了照顾我们的专职妇女。

在农村亲戚眼里,我们住在县城,算是城里人,而我们自知这贫寒的城里生活又是如何的熬煎。

小时候,家里只有过年才能有些荤腥可餐,还有就是村里和亲戚办红白事期间我们才能大快朵颐。

至于衣服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姐姐哥哥的衣服过几年就给我。因为多少年都没有穿过新衣裳,这一方面让我幼小的自卑心理愈加严重,另一方面确实节约了普通家庭不菲的的衣物支出。当然新衣服不是我没有,而是全家所有成员!除了成年的姐姐。

过年燃放的炮仗当然“没有预算”,我也只是羡慕别的小孩,偷偷捡拾别人燃放的残炮过瘾。

同样,买不起也建不起房,我们家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房,我上高中以前,前后换了6个住处,直到1993年才因境况略微好转,在县城南郊自建了一栋三间的砖房,算是有了自己真正的家宅。

以上种种并非哭穷,而是简单回顾过往的艰辛不易,而在这种贫寒质朴的生活中,我也体味并生发出对生活的服顺和理解。

出身平凡,无所依仗,除了自己你还能依靠谁!这也是母亲常教育我们的一句话。也正是她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地安排全家的生活一应事物,才得以使这个家秩序有效运行,并且还供出来姐姐和我这两个学生。

父亲的许多朋友都很佩服我家,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能过得井井有条。当然母亲居功至伟!我曾经很不屑于母亲的做法,但无论她如何盘算便宜,节俭用度,都是为这个家,又何错之有?

父亲复员后,一直在乡上干民政工作到退休,也算是从一而终了。因为人善良实在,不会圆滑行事,又嫉恶如仇,自然得罪了不少人,当然也处了更多的朋友。

以父亲的资历和荣誉,数十年到退休依然是个副主任科员的级别,也真是挺难的。父亲对此倒很洒脱,对此毫无怨言,自认适合当领导,乐观豁达如此。

而他对朋友真心相交,替人着想。父亲单位人一提到他,乡里百姓都竖大拇指的。如今年近八旬的老爸,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还时常回到老单位所在地,找一些老伙计、老兄弟聊天聚会,其乐如饴。也让我们这些尚在单位打拼的后生羡慕不已!

当然,当年我所有的亲戚和大部分的朋友同学,也都是农村的,质朴纯真不是标签,真就是他们如实的品质反映。

在这样一个家庭和生活环境里,我也感受到了那种朴素平凡的力量。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厚积薄发,平淡看待生活中各种纷扰乱像,而我自岿然如一,坚守善良正直的本心。

贫寒子弟早持家。我没有那么早持家,却早早地见证了父母不辞辛劳为子女操持担当。姐姐成家较早,哥哥也早已就业在外。作为学生和家中老幺,自然多受些关照。还记得当年高考未中,心中失落,母亲仅淡淡地说了句:不管咋地,学还是要上。这句话使我下定决心走进了“高四”的课堂,也使得我在次年走进了省城的大学。

大学在校期间,因为口碑尚好,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给同学们办事操心,外出组织活动等等,也算是增加了自己有限的社会历练机会。同学临别赠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当时未解其出处和深意。直到前段时间跟老同学聊天,才道出详情:大概是当年行事平和豁达,看淡名利,因而获得认可吧!

2003年毕业后进入单位工作,我也秉承家里了简单朴素的作风。节俭生活,平实待人,工作兢兢业业,很少因为待遇问题找领导。参与外地项目建设期间,更是全面介入项目外围运作的各个方面,而当时我的工资一度是公司最低的。因为作风和工作成效得到了主管的认可,逐步获得了提升机会,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层。

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这是父亲教我的做人守则。而他数十年的身教更甚于言传。不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减少抱怨,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感染他人,用正能量鼓励自己。工作中低调做人处事,但遇事却有担当,积极应对。作为自我总结,有句师兄送我的话还是很有意义: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儿,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这算是我真切的一个经验和心态表露了。

如今,身处小家中的我,对儿女的教化依然秉承传统平淡的风格,增加了独立自强的内容。曾给女儿写信,以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鼓励她自强自立,不要与外面攀比,更要懂得与同学师长和睦相处之道!

追逐苛求总觉假,朴素平淡才是真!感谢原生家庭赋予我的守真情怀和训诫。

二〇二零年六月二十五日


这就是亲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