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低血压,用针灸应急的方法

 医国疑难病研究 2021-11-06

图片

中医书友会第296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低血压休克,可素髎穴叩刺或艾灸,血压可很快回升。至于高血压,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收缩压(俗称“高压”)可相对增高,一般规律是每增加10岁,收缩压也相应增加10mmHg。舒张压(俗称“低压”)则始终是以90mmHg为标准的。(编辑/王超)

图片

腧穴的功能作用即“穴性”(节选)

作者/王启才

1.升压穴

血压,即血液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当一个人的血压值低于90/60mmHg时,就可以认为是“低血压”了。如果血压再低于60/40mmHg时,就是医学上常说的“休克”状态。

人体具有明显升压作用的穴位有素髎、水沟、百会、内关、太渊、足三里、三阴交

其中尤以素髎的升压作用最为显著。如遇有人因手术、外伤、分娩等失血过多或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后血压下降而休克,可急取素髎穴施行皮肤针叩刺或艾灸,血压可很快回升。

对于平时血压偏低而伴有贫血、头昏眼花、心慌、乏力的人,则可经常在上述穴位施行指压、艾灸或用皮肤针叩刺,往往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升压效果。

2.降压穴

常用降压穴有百会、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涌泉、太溪等。一般多用指压按摩或皮肤针叩刺,也可选用艾灸疗法。大椎穴还可先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在局部加拔火罐,降压效果更佳。

涌泉穴降压还可用发泡灸法,以吴茱萸15g,桃仁15g,面粉9g共研细末拌匀,加醋或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做成2个药饼,夜晚临睡前敷贴于足心涌泉穴处,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次晨去掉,可连用数晚。血压正常后,1周内再敷1~2次巩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