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水电工程专家谭靖夷院士百年诞辰

 草灰CHLH 2021-11-06

2021116日是著名的水电工程专家谭靖夷院士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虽然谭院士早在2016年就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对于这样一位终生奋战在水电建设第一线的著名专家,以及他对我国水电建设的突出贡献,我们众多的水电科技工作者至今还是难以忘怀。

记得在谭院士离世后不久的2017年的53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专门组织召开了《学习宣传谭靖夷院士先进事迹》纪念报告会,并出版了记录谭院士生平的纪念专著。

在那次报告会上,众多业内专家在发言中深切缅怀了谭靖夷院士,认为谭院士作为我国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了中国的水电事业。他的足迹踏遍祖国江河,被称为江河之子、筑坝大师。他参与的一个个水利水电工程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丰碑,为中国的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千千万万水电科技工作者的先进典型和真实写照,以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自强不息的傲人风骨、甘为人梯的育人品格、至诚至真的水电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祖国的水电事业。

深入宣传报道谭靖夷院士精神,就是大力弘扬老一辈水电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以鲜明生动的先进事迹讲好科技工作者自己的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水电科技工作者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切实担当起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为推动我国水电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今天,在谭靖夷院士百年华诞之际,我们禁不住再次回顾一下当年央视纪念谭靖夷院士的节目和文章。这篇文章,不仅代表了国家对谭院士的正式评价,而且也能让我们对谭院士的一生以及他对中国水电事业的巨大贡献,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崇高的信念 ——沉痛吊念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

来源:央视网 20161114

 平生志在治山川,闽粤湘黔不计年;

 何惜青春成白发,喜看水电展新篇。

 惊涛骇浪犹萦梦,高峡平湖别有天;

 四化征途堪再战,丹心捧向红旗前。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198293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写下的诗句,也是他一生的向往与追求。

  谭靖夷院士一生钟情于江河,钟情于祖国的水电开发事业,为了治理江河,报效祖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前30余年他在水电施工技术岗位拼搏不止;后30余年他在专家咨询岗位为祖国的大型水电工程问诊号脉,严格把关,60余年如一日耕耘不止,参与建设与咨询中型、大型、特大型水电工程达80余座。

  谭靖夷院士是中国水电开发的参与者、亲历者,更是中国水电施工技术的奠基者、开拓者、引领者,他为中国的水电开发事业,为党的事业、为中国梦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是水电事业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是30余万水电建设大军学习的楷模。

精忠报国,平生志在治山川

谭靖夷在鲁布格水电工地(资料图)

靖夷一词,取自《诗经·大雅》:实靖夷我邦。当年取这个名字,是谭靖夷父亲希望他将来能为多灾多难的祖国效力。

1941年,谭靖夷被保送到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大学毕业时,他受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宏伟构想的鼓舞,当时班上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待遇优厚的铁路行业,他却毅然投身了水电事业。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百废待新。谭靖夷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福建古田溪(一级)水电工程建设,这一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志愿书,从那时起,他就把党的事业、新中国的水电开发事业,与自己的追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建国初期,为了国防需要,古田溪(一级)水电站要变更设计,由于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力量不足,便从古田溪工程处借调60余名技术人员到北京,谭靖夷就在其中。一年后,首期设计任务圆满完成,水电总局决定将这60余人全部留下。

  听到消息,古田溪工程处梁东初书记赶到北京:别人都可以留,但谭靖夷得回古田。对谭靖夷是回古田溪,还是留在北京院,两个单位争执不下,最后提出让谭靖夷自己做出选择。最终,谭靖夷决定回到古田溪,从此他就再没离开过施工一线。

1956年广东流溪河电站开工建设,其坝高78米,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与施工的混凝土双曲拱坝,也是谭靖夷一生中最满意的工程之一。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时任总工程师的谭靖夷下达了严格军令:拱坝模板安装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有一次,由于模板在浇筑过程中变形超出了要求,浇筑出来的混凝土出现了几个平方米的麻面蜂窝。谭靖夷责令大坝工区主任和主任工程师在职工大会上深刻检查。有人质疑是否小题大做,谭靖夷却表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工程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由于谭靖夷的严格要求,尽管当时施工手段十分简陋,但是浇筑的混凝土堪称一流。工程竣工后,有一次,一位日本水电专家到流溪河电站参观,他根据以往经验,估计坝内灌浆廊道会有渗漏积水,进廊道前要求换上高筒雨鞋。可是到了现场发现整个廊道是干的,只有一个灌浆孔孔口稍有湿印。他当即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人创造了奇迹!

1966年至1968年,谭靖夷担任湖南省水电建设公司总工程师,负责柘溪水电站尾工、韶山灌区、欧阳海灌区、桃江梓良岩水库、大圳灌区、江华东方红水库等技术领导工作。此时,文革的风潮渐渐袭来,由于家庭成份的原因,谭靖夷受到了冲击,失去技术领导权,白天他在木工厂劳动改造,晚上被五花大绑押着批斗。但是,谭靖夷不顾亲友、同事的劝阻,仍然坚守岗位,坚持到各个工地指导工作。19682月,他冒着大雪去了欧阳海灌区工地巡查,发现上游土石过水围堰因施工安排不当,堰脚无法保护,汛期有被冲毁的危险。他说服工地技术负责人在围堰大坝基坑之间另筑一道混凝土挡水墙。这一年汛期到来,上游围堰果然被毁,但因有了第二道防线,工程未受影响。他还在现场发现拱坝左岸山体有一条断层,影响拱座的稳定。他说服设计人员修设计,扩大拱座开挖线,消除了工程隐患。当年5月,欧阳海灌区的一条渡槽在充水试验后出现了一些裂缝。谭靖夷又与设计人员一起研究,指出钢筋布置设计有错误,并和工人师傅一起商定了处理裂缝的措施。

1969年,谭靖夷下放在木工班劳动,经常受到批判。19723月,一个水电工程上游围堰面临不能安全度汛的危机,两次水下填石注浆都失败了,800吨水泥随水而去,请来专家也未能解决漏水问题。一位领导提出把在木工班劳动的谭靖夷调到围堰现场,名义上当一位工程师的助手,实际上是要他解决漏水问题。谭靖夷毫不计较。经过周密思考,他提出,一方面抓紧水上抛填粘土止漏,另一方面抢浇围堰下游侧加固拱,终于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水下填石灌浆,使围堰转危为安。

  谭靖夷说,自己与中国共产党一年出生,有着不解之缘,但由于地主家庭出身,多年被阻挡在党的大门之外。19829月,年逾花甲的谭老终于如愿以偿,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谭老激动地写下了《入党书怀》,那一年他61岁。

 筑坝大师,创新的楷模

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高的拱坝——构皮滩水电站。(资料图)

  乌江渡水电站,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国在喀斯特地区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为混凝土拱形重力坝,最大坝高165米。喀斯特地区即溶岩地区,溶洞、溶槽、裂隙、断层发育丰富,曾经被世界坝工权威列为筑坝的禁区。据勘探,在乌江渡水电站坝址周围溶洞总体积达8万余立方米,断层500多条,甚至在河床以下200米深处还有大型溶洞。

  谭靖夷想,世界的水电在中国,中国的水电在西部,而中国的西南地区大部分江河的河床均类似于乌江渡的地质条件,如果不能攻克防渗这一技术难题,等于说宣判了我国在这些地区的江河开发的死刑。为了在筛子一般的地质条件下,筑起地下长城,成功建设不漏水的大坝,打破外国专家的预言,谭靖夷率领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艰苦的探索与试验,首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压灌浆技术,防渗帷幕线总长1175米,防渗面积18.9万平方米。大坝自1982年下闸蓄水以来,已经在高水头条件下运行至今已超过了30余年,两岸及河床坝基总渗水量始终控制在30——40立方米/天以内,幕后扬压力系数仅为0.1,为国内外罕见。在乌江渡水电站建设中,谭靖夷率领工程技术人员还创造了600多项大小科技成果,其中重大成果20多项。1984年乌江渡水电工程获得了国家银质奖。1985年,以谭靖夷为项目负责人的《在岩溶峡谷地区建设乌江渡水电站》课题研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然而,乌江渡的重大意义还远不止于此。该工程不仅为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高坝大库开辟了道路,而且还丰富了我国水电施工的技术和手段。例如,高压灌浆技术工艺,被复制到溶岩地区,仅乌江干流上就建成了12座大中型水电站;同时,在湖北隔河岩、辽宁观音阁,云南五里冲等水库,均成功采用。在非岩溶地区,这项技术工艺也被广泛采用。又如大型人工砂石骨料生产技术,在大化、岩滩、隔河岩、漫湾、东风、五强溪、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溪洛渡、小湾、锦屏、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水电工程,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等广泛采用,而且被其他建筑领域引进。

  东江水电站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自行设计建造的国内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其坝高157米,蓄水量81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的蓄水量,被喻为南洞庭。工程建设面临着种种难题的挑战,建设初期的一天,谭靖夷陪同水电部总工程师潘家铮参观东江工地,两位老总一边谈论着东江水电站的美好愿景,一边热烈地讨论东江水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问题。潘家铮说:作为设计师,我们完全有信心做好双曲拱坝的设计,问题就在施工。”“你们能设计出世界一流的双曲高拱坝,我们就保证能够建设出一座最漂亮的高质量的双曲高拱坝!谭靖夷回答掷地有声。

  自1983年开始浇筑混凝土后,浇筑的大坝部分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尽管这些裂缝比头发丝还细,最长不过一尺,但是,影响了大坝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为了攻克难题,谭靖夷率领工程技术人员白天跑现场,晚上查资料,解剖分析一块又一块坝块,提出了以速度保质量,实行常年全面全过程的混凝土精确温控方案。并率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科技攻关,从1984年冬季大坝混凝土恢复浇筑以来,所浇的混凝土没有再发生危害性裂缝,至大坝浇筑完成,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优于部颁标准。1986年,东江水电站下闸蓄水,1992年,东江水电站建成,标志我国拱坝设计与施工技术跨入国际先进水平。

  沙牌水库大坝,最大坝高130米,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在建的最高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因将刷新世界此类坝型建设高度,而备受世界业界的关注。

  碾压混凝土筑坝是世界三大先进筑坝潮流之一,是一种快速筑坝施工技术。早在沙牌水库大坝建设之前,谭靖夷就着力这项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经过东江、普定水电站建设的实践,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创造并总结了一整套碾压混凝土施工工法。

  沙牌水库大坝工地处四川边陲的高寒山区,施工点分布在终日不见太阳的峡谷里和海拔1800多米的悬崖上。到处是悬崖峭壁和终年不化的积雪。通往施工点的道路不仅陡而且滑,时刻有摔下悬崖的危险。谭靖夷不顾危险,多次到工地指导,为工程建设排忧解难。在工程建设中,国外有的坝工专家对其混凝土拌和工艺和大坝所用水泥的质量提出质疑,一时难以定夺。谭靖夷深入工地,连续三天三夜看现场、查资料,对施工的原始资料进行仔细分析,最终做出质量可靠,大坝安全的结论。工程建设后期,由于当时工程处于半停工的状况,资金紧张,谭靖夷又从自己的院士经费中拿出资金进行大坝混凝土取芯工作。结果取出了13.15米的芯样,创造了当时又一个世界之最。200312月,沙牌水电站全面竣工。20085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八级地震。距震中30公里的草坡河谷,几乎所有的房屋、桥梁、渠道等建筑物,乃至山体均遭受严重的破坏,唯有沙牌水库大坝岿然不动,安然无恙,运行正常。专家们誉为汶川地震中最的大坝。

 世纪工程把关人、中国水电施工泰斗

1986年,谭靖夷从总工程师岗位退下来了,但他斗志不减,依然继续为中国的水电开发事业做贡献,先后受聘担任福建水口,广西岩滩、天生桥、龙滩,广州抽水蓄能,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四川二滩、锦屏一、二级,云南漫湾、大朝山、小湾、景洪、糯扎渡等诸多大中型水电工程专家组成员或组长,担任长江三峡工程专题论证组成员及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质量检查专家组专家、副组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水电工程专家组顾问,足迹几乎遍及我国每一座大中型水电工程,为国家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出谋献策,我国世界排名前15位的特大型水电站,座座都留下了他的智慧和汗水,是业界公认的综合型高级专家和大手笔。如坝建在哪里?建什么样的坝?怎样建坝?包括大坝的结构,采用的建筑材料,技术和工艺、装备,乃至水电工程如何摆脱地形、地质、工程布置的束缚,怎样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如何建设安全、稳定、优质、长寿的工程,及如何解决水力资源的开发和生态坏境保护的关系等等。

  三峡大坝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性工程,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从大坝到厂房、船闸、升船机、发电机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工程无法相比的。从1994年起,谭靖夷先是担任长江三峡工程专题论证及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质量检查专家组专家,之后,又接任张光斗院士,担任专家组副组长。为了贯彻落实朱镕基总理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的理念。谭靖夷提出了完美无缺,无疵可求创一流的质量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