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乾隆五十六年,知县罗德霖买庙东偏民居,扩而大之,并修后殿。庙记列后。 (孝感县人,拔贡): 罗德霖《修后殿庙记》孝感县人,拔贡 城隍庙之名,见于《易》。其庙祀也,或始于吴赤乌三年,持据芜湖之庙而言尔,然他亦无可考也。唐李阳冰撰记于缙云;李德裕创建于成都;而张说、杜牧祭,皆有文。宋元以来,庙祀遍天下,盖其由来久矣。 清之斯庙,自康熙三十八年重建后,虽一再修葺,而朽蛀丛生,日就颓坏。邑人士谋所以新之,醵金捐俸,风雨攸除。庙之后为寝室,其势尤不可支。急为补救,毋废前功。且买东偏民居,增其式廓,缭以周墙,规模宏敞矣。独城隍之有夫人,事甚不经,不知昉于何代?吾闻江南郡邑率祀纪信、龙且,江右率祀灌婴。则神亦人也,而因祀之以人道与?夫人情所不能自己者,虽圣人弗禁。民以神之能御大灾,能捍大患也。俾无水旱、疾疫之忧,而有家人妇子之乐,则思所以报之。民不知神之心,而逆之以己之志。觉有不如是,而其心有未安者,则又乌得而禁之哉?夫齐民盛服,神实临之,即以为神实使之。可也。 是役也,经始于己酉之春,至辛亥夏。移置庙祝之居,并建客堂于西堂之北,乃蒇厥工。官斯土者,儒学教谕练纲(沙县孝廉)、训导唐廷参(福州孝廉)、绅士杨尚钦、马天麟等实董其事。 其七里之乐施,并列姓名于后。 吕公祠 在城隍内殿右畔,见下惠烈祠。 乾隆五十六年,知县罗德霖买庙偏东民居,扩而大之,并修后殿。庙记列后 (孝感县人,拔贡): 罗德霖《修后殿庙记》孝感县人,拔贡 城隍庙的名字,首先在《易经》里看到。城隍庙的祭祀,有人说开始于东吴赤乌三年,根据是芜湖城隍庙来说的,然而也没有其他可以考证的。唐朝李阳冰在缙云写城隍庙记;李德裕在成都创建城隍庙;而张说、杜牧去祭过城隍庙,都有文章传世。宋元以来,城隍庙祭祀遍及天下了,大概是它由来已久了。 清流的城隍庙,从康熙三十八年重建后,虽一再修葺,还是朽蛀丛生,日见颓坏。地方人士想怎么来翻新它,捐俸凑钱,终于能遮风挡雨。庙的后面是寝室,那架势特别不能撑持。需要急为补救,不然将前功尽废。姑且买庙偏东角民居,增其庙的范围,四周筑起周墙,规模比原来高大宽敞了。只是城隍是有夫人的,但事情是很没有根据的,不知道起始于哪一个朝代?我听说江南的府县率先祭祀汉刘邦部将纪信、项羽手下猛将龙且,江右一带则率先祭祀刘邦部将灌婴。这样算来神也是人了,因而祭祀他,是按做人的道理来对待的吗?人情所不能自己控制的,就是圣人也是没有办法禁止的。百姓因为神能抵御大灾大祸害。使百姓没有水旱、疾疫的忧虑;而能有家人妇子一家团圆之乐,就想用什么来报答他。百姓不知道神的心思,而以自己的情志去揣度他。觉得如果不像这样,就于心不安,那么又怎么有道理去禁止它呢?人们整洁身心和服饰,神确实是降临的,这样就认为是神指使他们的。也可以啊。 这件事,起始于己酉年的春天,到辛亥年夏天。转移建置了看庙人的居所,同时在西堂的北边,建了客堂,才完成这费力工程。在这个地方当官的人,儒学教谕练纲(沙县孝廉)、训导唐廷参(福州孝廉)、绅士杨尚钦、马天麟等人实际主持这件事。 清流全县的百姓乐于施舍,姓名并列在后面。 吕公祠 在城隍庙内殿右边上,参见下面惠烈祠的记载。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庙祀7) 罗德霖是湖北孝感东山人,进士罗造的曾孙,刚满十六岁就选为贡生,乾隆五十三年以拔贡身份到清流做县令。五十八年,罗德霖详请大修儒学,未兴工而旋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