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北门浮桥 在拱辰门外。宣德间,邑人伍祐施田资助,造浮桥十四,贯以铁索。以后漂造不一。崇祯十年,重建。顺治七年,邑善士邹仕秀捐永得里青口田租七石,为守桥之赀。贾知县申请道府,勒碑北岸。乾隆年间,知县罗德霖徇通邑,呈请。北门不宜建桥,仍设渡以济,复古北渡孤舟。 赖世隆《北渡孤舟》 溪头宿雨涨新波,一棹随鸥拥绿蓑。泛泛柳阴轻似叶,招招兰桨疾如梭。巨川用汝相期切,野水无人感兴多。闲却清溪好风月,暂烦酌酒听渔歌。 数声款乃出沙平,恰受无多客易盈。彼岸两山才咫尺,扁舟一叶递将迎。笠僧不折西来苇,梭艇随绿比郭行。似画溪深崖断处,添描野渡景纵横。(廖泉) 野水问津去,船梢背郭移。波平岸影阔,帆稳橹声迟。旅客关心处,桑乾回首时。沙头人立马,独唤隔溪湄(注:湄,水草交为湄。)。(叶锡辂) 邑枕屏山晚翠浮,绿杨斜蚋(注:蚋音锐ruì。小蚊。又名沙蚊。)白沙洲。行人欲渡心逾急,坐看清溪月乱流。(雷可升)
北门浮桥 在拱辰门外面。明朝宣德年间清流人伍祐施舍田地资助,造浮桥船十四只,用铁索连贯。以后被水漂走再建,这样造毁不一。崇祯十年,重建。清朝顺治七年,清流有德之士邹仕秀捐永得里青口田租七石,作为为守桥的工资。贾知县向道府申请,在北岸刻字立碑。乾隆年间,知县罗德霖顺从全县呈请意见。北门不宜建桥,仍旧设渡船以渡济过往行人,恢复古代北渡孤舟。 赖世隆《北渡孤舟》 溪头宿雨涨新波,一棹随鸥拥绿蓑。泛泛柳阴轻似叶,招招兰桨疾如梭。巨川用汝相期切,野水无人感兴多。闲却清溪好风月,暂烦酌酒听渔歌。 数声款乃出沙平,恰受无多客易盈。彼岸两山才咫尺,扁舟一叶递将迎。笠僧不折西来苇,梭艇随绿比郭行。似画溪深崖断处,添描野渡景纵横。(廖泉) 野水问津去,船梢背郭移。波平岸影阔,帆稳橹声迟。旅客关心处,桑乾回首时。沙头人立马,独唤隔溪湄。(叶锡辂) 邑枕屏山晚翠浮,绿杨斜蚋白沙洲。行人欲渡心逾急,坐看清溪月乱流。(雷可升)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二 建置志 桥梁 北门桥浮) 北门因为风水的原因,不能建大桥,所以一直都以浮桥替代。 |
|